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0,(11):54-54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午餐消化得差不多了,你肚子开始饿得牙痒痒的,想找点东西吃。其实下午的轻微饥饿并不是什么坏事!午餐吃得太少或者过于匆忙,到下午4点左右肚子咕咕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此,不要有愧疚感,想吃就吃吧,它不仅可以让你恢复体力,还有助于保持身材呢!  相似文献   

2.
◎餐前吃西红柿◎餐前吃西红柿,容易使胃酸增高,食用者会产生烧心、腹痛等不适症状。而餐后吃西红柿,由于胃酸已经与食物混合,胃内酸度会降低,就能避免出现这些症状。  相似文献   

3.
生活的误区     
存云  明伟 《小康生活》2005,(12):47-47
餐前吃西红柿 容易使胃酸增高,食用者会产生烧心、腹痛等不适症状。而餐后吃西红柿,由于胃酸已经与食物混合,胃内酸度会降低,就能避免出现这些症状。  相似文献   

4.
苹果是大众化水果,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到它甘美的味道,但苹果吃起来有些讲究,很多人却不知道。吃苹果需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仅有利于消化,更重要的是,还能清洁口腔卫生。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酸性物质,只有细嚼慢咽,这些物质才能充分吸收利用。根据植物学家试验:如果一个苹果15分钟吃完,则苹果中的有机酸和苹果酸质就可以把口腔里的细菌杀死90%。因此,慢慢吃苹果,对人体健康是有好处的。而对于糖果来说,则吃起来与苹果恰恰相反。这是因为人的口腔里有一种乳酸杆菌,能使糖发酵产生酸。糖在嘴里的时间越长,产生的乳酸越多,  相似文献   

5.
张奉连 《社区》2009,(21):37-37
学问一:给宝宝吃水果要注意食用时间 给宝宝吃水果既不宜在餐前吃,也不宜在饱餐之后吃。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是午睡醒来后。这样,可让宝宝把水果当作点心吃。  相似文献   

6.
大象的午餐     
《新少年》2014,(1):F0004-F0004,73
开饭啦!到了大象吃午餐的时间。这么多苹果,下面从A到G的苹果里。  相似文献   

7.
冯殿洲 《老友》2008,(2):62-62
一日三餐在于晨。几年前,有一些热心的保健专家,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就提出"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忠告。随后,又有专家形象地说,早餐要吃皇帝饭,午餐要吃富人饭,晚餐要吃穷人饭。不过,我的早餐已步入营养多维型。专家提出"早餐要吃好"或"皇帝早  相似文献   

8.
云之 《百姓生活》2012,(11):49-49
“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所以千万别吃隔夜菜!”这一说法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让很多习惯自带午餐的白领们担忧不已。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隔夜的蔬菜到底能不能吃?  相似文献   

9.
画家饮食     
王晖 《社区》2014,(29):14-14
读法国画商雷奈·詹泊尔的《日记》,见有一段记载去吉维尼拜访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其寓所用午餐的文字,颇有趣味。可能是当日享用的美味委实令人难忘,詹泊尔大快朵颐之余,还对莫奈家午餐的上菜次序作了追记,从而使我们得以知悉那天他吃了哪些珍馐——  相似文献   

10.
彩虹破案     
查理  刘向伟图 《新少年》2009,(9):18-19,37
1、汪汪探长来到临街的一家餐厅,在靠窗位置坐下吃午餐。 2.突然外面下起倾盆大雨,人们纷纷躲进街旁店铺避雨。  相似文献   

11.
哪种烹调方法更利于保留鸡蛋的营养成分 鸡蛋的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看,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  相似文献   

12.
接到母亲的电话时,我正在公司楼下餐厅吃午餐。手机屏幕上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一闪,我的心里便微有些暖意。母亲用略带沙哑的温柔嗓音念出了一串手机号码,告诉我她换了手机,这个住宅电话就要报停了。  相似文献   

13.
不吃早餐的学生学习差,与控制人体节律紊乱有关。 发挥大脑最佳效率,一日三餐最理想。早餐质量影响全日工作效率。据实验观测:早餐一组吃得单纯不足,血糖升高下降快,上午易疲劳。另一组学生吃得质全量够,血糖便保持较好水平,精神饱满。两组学生同等午餐,前组血糖短时回升,再下降,易疲劳。后组,血糖缓慢进入血液,全日精神充沛,学习效果较好。如早餐长久无食欲,过多吃午餐,易患肠胃病。  相似文献   

14.
学问一:给宝宝吃水果要注意食用时间给宝宝吃水果既不宜在餐前吃,也不宜在饱餐之后吃。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是午睡醒来后。这样,可让宝宝把水果当作点心吃。  相似文献   

15.
好多人都知道,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既要吃饱,又要吃好。说是这么说,可真正能做到合理用餐的,却为数不多。其实,午餐也有科学的数字密码,破解这些密码,对提高人们的用餐质量大有裨益。一、午餐比例。食物分量的分配:六分之一是肉或鱼或蛋类,六分之二是蔬菜,六分之三是饭或面。三者比例是1:2:3。二、午餐搭配。三低一高,是需要时刻牢记的法则,即低油、低盐、低糖、高纤维。  相似文献   

16.
细嚼慢咽老年人牙齿往往残缺不全,加之胃肠功能减弱,只有细嚼慢咽才容易将食物嚼得精细,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唾液有抑菌杀菌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杀死致癌物质作用,细嚼慢咽会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有利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6,(5)
前两天,我和同事吃饭时讨论起工作午餐问题。一位年轻同事说:有没有免费午餐,是中西公司文化的一大区别。我提出异议:”我也在中国工作过多年,换过几个单位,但我怎么从来没有吃过免费午餐啊?”不料,我却遭到另外几位来自中国大陆年轻同事的围攻:“你那都是什么年代的老黄历了?时下的中国,只要是白领工作,公司不提供免费午餐的恐怕不多了?”那位从午餐辨析出中西差异的年轻同事甚至说,如今不提供免费午餐的中国公司,大概都很难招到或留住人才。我由此回忆起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各类单位时常出现的“分鸡分鸭”的  相似文献   

18.
大城小鱼 《社区》2014,(32):37-37
慢节奏享受食物 意大利人吃饭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分冷盘(头盘)、第一道、第二道、配菜、甜点、水果、咖啡和餐后消化酒。米面主食放在第一道,肉类在第二道。如果在高档一些的餐馆就餐或是参加宴请、婚礼等重要场合聚会,餐前还要有正式的开胃酒。人们边吃边聊,一顿饭能从早上11点一直吃到晚上8点才收场。  相似文献   

19.
刘明 《老友》2009,(8):62-62
1.就餐姿势须正确;2.间隔时间要适宜;3.尽可能不择饥进食;4.不要吃得太多;5.细嚼慢咽;6.膳后莫用脑;7.晚餐不宜过量;8.就餐时不谈与吃饭无关的事;9.注意营养平衡;10.保证吃好早餐;11.早餐宜进热食;12.饭后宜喝点茶;13.饭后宜适当活动;14.晚上不宜喝冷饮;15.  相似文献   

20.
俞利娟  沈芹 《社区》2012,(18):20-21
中午11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老年食堂飘出了诱人的饭菜香味,附近的大爷大妈们纷纷赶着饭点来食堂“蹭饭”。老年食堂的王师傅一边忙着给老年人打饭,一边吆喝着今天的饭菜,“呦,丁老,今天有你最喜欢吃的红烧大排和清蒸小黄鱼,给您来一份?”离休干部丁步祈两口子是老年食堂的常客,他十分满意地说:“出门五分钟,就能吃上关味的午餐,祖区老年食堂不仅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方便和实惠,还让我们结识了不少好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