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天的速度     
《全神贯注》一文,叙述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专注于修改雕像而忘记了身边朋友的故事,体现出罗丹先生对雕塑艺术的由衷热爱,也告诉我们:全神贯注是做好一件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罗丹是法国著名艺术家,他的作品代表着法国雕塑的最高水平。从20世纪初开始,他便被介绍到中国;中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美学家,如鲁迅、郭沫若、宗白华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他的影响,对他作过相当高的评价。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罗丹重新在中国受到关注,成为中法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和象征。  相似文献   

3.
法兰西社会的文化透视──读《法兰西文化的魅力》许平在五彩纷呈的世界文化宝库中,法兰西文化优雅迷人、热情浪漫,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与魅力。在其文化发展进程中竖起一座时代丰碑的19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化,更为世人所瞩目。当时的法国文化百家荟萃,精品迭出。罗丹雕塑...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卢浮宫内,他的“手”和罗丹的“手”都放在世界“第一”的行列中。国王、总统、名人的塑像都出自其“手”。  相似文献   

5.
1845年,罗丹刚满5岁,由于过人的聪明,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耶(yē)稣(sū)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一天,收拾家务的母亲收捡出一堆废纸来,罗丹却把这一堆废纸一张张弄平后,在上面画上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画。从这以后,罗丹经常模仿包装纸、报纸上的人物、房屋、动物的样子,把它们画下来。一次,在吃饭时,罗丹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他便趴(pā)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坐在他边上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上干什么呢?”父亲一看趴在自己脚边…  相似文献   

6.
吴晓波 《今日南国》2014,(12):37-37
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情景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竞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里尔克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     
和谐是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的配合与协调,是多样化中特殊的统一,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构成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许多艺术大师都十分重视艺术的和谐美。罗丹说:“美即和谐”(《罗丹艺术论》)法国美学家亨利·德拉克罗瓦说:“艺术是诸官能之和谐。”(《艺术心理学》)果戈理说:“再没有比各个部分之间完全的和谐更能震撼人心的了。”十九世纪波兰女作家奥洛什科娃谈到创作的经验时,强调作品的结构就是“整理构思各个组成部分,把剩下来的组成为一个和谐体。”  相似文献   

8.
李金发是一位雕塑家,他的诗歌创作与雕塑有着密切关系,并且直接受到罗丹雕塑的深刻影响。他的不少诗作是对罗丹雕塑的感悟和咏叹,他对罗丹爱情题材的雕塑作品尤其倾心,罗丹雕塑表现宇宙动象的艺术手法是李金发师承的重点。李金发的诗是象征的,亦是写实。  相似文献   

9.
站着想不出来那就躺下试试我们常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可是你知道吗,喜欢赖在床上或沙发上的人并不见得就是“懒汉”,据《泰晤士报》报道,科学研究发现,躺着是思考的最佳方式。法国雕塑家罗丹著名的作品《思想者》可能是坐在那里思考;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则喜欢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论艺术》中告诉我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客观世界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比比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发现,都能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描述出各种各样美的东西来,但是这些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共同根源又在哪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两千多年来有多少美学  相似文献   

11.
1792年3月,吉伦特派代表法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这场战争的目的在于捍卫大革命的果实,并抵御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对法国革命的干涉。吉伦派的主战动机主要在于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希望借助战争消灭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把他们的革命信条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场战争客观上粉碎了欧洲君主制国家对革命的干涉和在法国复辟君主制的企图,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但对奥宣战过于鲁莽仓促,加上吉伦特派行动上的不果断,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在担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长的十年中推出了一系列文化保护政策,为法国现行的文化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历史语境下的法国文化政策不仅渗透着马尔罗式的文化哲学思辨,而且富有鲜明的戴高乐主义色彩,承裁着二战后法国民众重塑“法兰西文化大国”梦想。  相似文献   

13.
沈炼之和中法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炼之(1904—1992)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长期担任杭州大学教授,早年留学法国,获人文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为传播法国历史文化献出了毕生精力,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了大批极有价值的法国史书;撰著了多种有创见的学术论著;参与筹建法国史研究机构,培养研究人才,增进中法学术交流,使杭大和我国的法国史研究走上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轨道,被誉为中国法国史研究的拓荒者.  相似文献   

14.
《蓝色多瑙河》始于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并成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巴黎世博会上,法国装饰艺术展、法国1000年文化展、俄罗斯人类学展将法国乃至各地的文化远扬。  相似文献   

15.
"只有体积,没有线条。描绘时,绝对不要注意轮廓,而要着眼于高凸面,是高凸面支配着轮廓。"——罗丹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以平面的眼光看东西的,因为觉得用形状观察和描绘东西,省去了远近这层因素,应该比较容易画准形体。前阵子看到罗丹这句话,突然觉得可能就是这种观察习惯导致我画的东西总是显得单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法律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世界范围的部分现象看,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虽然已经有着近二百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仍然在法国生效适用,这是因为《拿破仑法典》(又称之为《法国民法典》)在法国数千万人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以至无法废除,无法用颁布新的法国民法典去代替《拿破仑法典》。这就是法国近二百年来的一个重要民事实体法律文化现象,其所以如此,是与当时法国的民事实体法立法水平、执法水平、法制教育水平、法制观念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是…  相似文献   

17.
法国的几次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全面介绍了60年代以来法国几次高等教育改革的情况,特别是1997年涉及法国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1998年有关法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模式的改革方案,高等教育欧洲模式的建立和推进的情况。作者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高等教育改革的法制化,把教育教学改革摆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等观点,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世界上,只有西欧最为发达,而法国又是西欧的一个中心。它在17世纪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封建君主制国家,以后出现了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1830年的七月革命和1848年的二月革命、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等,这些人所共知的历史事件,都使法国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中心,影响着欧洲乃至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1936年对法国是一个多变之年,在失去了菜茵兰屏障和比利时的友谊后不久,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又对初次掌权的人民阵线政权提出了难题:国内左右翼政党的意见分歧使勃鲁姆难以定夺对西政策,伦敦决心置身事外的态度也令巴黎不敢轻举妄动,几经考虑后,法国提出了“不干涉政策”。不干涉政策保住了英法和谐关系,但法国国内却更加分裂,法国领导人保守避战的思想使他们失去了二战爆发前最后一个能够重新确立其外交和内政信心的机会,如果说法国提出的不干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班牙内战的结果,那么,这项政策以及其影响之下的西班牙内战也对其时法国的外交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法国电力系统及其员工培训曲和南,张建华,胡三高由电力部和原北京动力经济学院组成的代表团于1995年4月法国电力系统及其员工培训情况进行了考察,本文是考察报告的一部分。一、法国电力系统简介法国电力系统在运行和管理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其核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