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架不很光泽的衣橱, 它会听见过我的姑祖母的声音, 它会听见过我的祖父的声音。 它会听见过我的父亲的声音。 对于这些记忆,衣橱是忠实的。 别人以为它只会缄默着是错了, 因为我和它谈着话。  相似文献   

2.
理想,不一定要很远大。这是小时候父亲对我说的。在记忆中,从我记事起,就从来没有听父亲高谈阔论过自己的理想。他似乎永远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把每天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做完。  相似文献   

3.
改名     
我是独生子。南下四川时,我的父亲已年过五十,母亲比父亲还要大几岁。家中劳力有限,是否南下四川,我思想上有过激烈斗争。当时想过,这是我积极投身革命工作的一次机会,不能错过。现在形势大好,没有啥过不了的难关。  相似文献   

4.
人生如茶     
吴方林 《今日南国》2007,(15):79-79
我喜欢喝茶。儿时对茶的记忆就是父亲喝的浓浓的苦涩的茶和每逢冬季吃过油腻的东西之后,母亲冲泡的香甜可口的奶茶。我特喜欢喝奶茶,特别是红茶那浓浓的茶香,伴着奶香,那种滋味至今还留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5.
陈人康 《中华魂》2010,(9):58-59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不必讳言的是,生在像我这样的家庭是很令同一时代的人羡慕的。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初,当从有记忆的时候起,便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我父亲陈士榘是共和国五十五个开国上将之一,他于20世纪20年代参加革命,秋收起义、井冈山、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这让一代中国人肃然起敬、充满着史诗般传奇色彩的事件,父亲都参加了,而且干得有声有色。毛泽东、周恩来、  相似文献   

6.
父亲     
正一9岁那年春天,父亲带我去北海公园玩。回家的路上,暮色四起,带着解冻的寒意。沿湖边徐行,离公园后门两三百米处,父亲放慢脚步,环顾游人,突然对我说;"这里所有的人,一百年后都不在了,包括我们。"我愣住,抬头看父亲,他镜片闪光,隐隐露出一丝嘲笑。我虽自幼起常思考死亡,还是无比震惊,很久都没缓过劲儿来。对父亲最早的记忆来自  相似文献   

7.
郑雄 《人生与伴侣》2009,(11):48-50
苦难的生活中,父亲教我学会忍耐和善良 我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瑶沟,父母亲都是农民。家乡给我的记忆,就是一道道无穷山梁和父亲那黝黑的脸庞上无尽的汗水和满脸的疲惫。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8,(9)
1960年4月3日的中午,我出生在杭州的一家医院里,可能是妇幼保健医院,当时我母亲在浙江医院,我父亲在浙江省防疫站工作。有关我出生时的情景,我的父母没有对我讲述过,在我记忆中他们总是忙忙碌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  相似文献   

9.
<正>当我打开文档,在键盘敲下“我未曾谋面的奶奶”几个字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写下去。在我的文字里,我写过父亲:《父亲的小推车》《父亲的垛玉夼》《告慰父亲》,写过母亲:《妈妈,我想您了》,且以母亲为原型写了中篇小说《菊娘》,我写过我爷爷:《祖孙开荒》《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10.
父爱如水     
人人都说父爱如山,而我却要说父爱如水。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回家后也捣鼓自个儿的,所以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些,对父亲的记忆并不多。但有一件小时候和父亲的事,我仍是记忆犹新。每次父亲出差在外,告诉我和母亲什么时候回来后,我总是翻着日历,掰着指头数着日  相似文献   

11.
节日是本书     
刘志坚 《社区》2012,(11):12-12
我人生最美的记忆,就是过节。 传统节日.穿梭于平常日子之间.给我带来梦幻般的憧憬,与之相生相随的美丽故事,生动了我的想象,也深刻了我儿时的记忆。在不谙世事的稚童时代,节日是我的启蒙读物。不懂天上为什么会下雪.父亲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相似文献   

12.
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左边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右边分别是我的四叔、和父亲一起南下的朗广富叔叔。我的父亲王精才早年参加革命,母亲张桂花也是党员。1948年冬的一个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父亲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过江去"。过了些天,父亲  相似文献   

13.
与父共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营盘里每年老兵“流”走了,又有新兵“补”进来。每到年末看到新兵进来,总要回想起自己当新兵体检时,与父共眠的往事。记忆中,觉得从小就没有与父亲在一起睡过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说,是个小男子汉了,一个人睡吧。于是,便一个人在厨房临时摆的小床上,一睡就是十几年。一个人睡厨房,就意味着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离开了妈妈温馨的呼吸陪伴着走向梦乡的惬意。于是便恨父亲。觉得父亲不爱我。再加上父亲不苟言笑,不陪我玩,不给我买玩具,越发觉得与父亲没有感情,以至于和父亲天天在一起,见面也不多说话,好…  相似文献   

14.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觉得我能成为一名演员是件挺不靠谱的事。究其原因,厚道的赵宝刚导演相当直接地告诉我:"你长得太难看了。"应该说,是父亲让我看到了本不属于我的风景。父亲是中学老师,在我记忆中,他总是穿戴整洁,头发打理得很有型。现在想想,或许我的表演雏形就是从模仿父亲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远客     
父亲精通各科医术,尤其擅长针灸,在十里八乡是个很有名气的老中医。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天,一对夫妻抱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来找我父亲看病..父亲很认真地问过孩子的病情后,开始给孩子把脉、看舌苔等,然后给孩子开好药方交给孩子的父亲。这时,那个男人低着头对我父亲说:“老先生,  相似文献   

16.
欧阳杏蓬 《社区》2008,(23):36-37
黄水寺在哪里,父亲跟我说过,可是黄水寺在一九五八年被毁了,连一根毛也没有留下。黄水寺在哪里,我从一开始就迷茫,父亲的话轻飘飘的,在油灯下扑闪了几下,就像焰里灯花,熄灯的时候被一口气吹走了。黑夜里,我想,黄水寺在阙家岭,在三江交汇点,在大河边,我不能确定,我亦不敢挪一下身子,父亲在身边已睡得沉实,而黄水寺却陪着我失眠。寺庙没有了,佛却立上了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7.
莉娟 《新少年》2011,(1):48-49
我们一直生活在林场,方圆几十里,父亲是唯一的守林人。每天,父亲起早贪黑四处巡视,像守卫自己的家一样忠实地守护着这片森林。儿时的记忆中,森林曾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但是,母亲似乎并不喜欢,在我看来,她的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可她从搬到林场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唠叨——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曾经温柔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孩提时代的记忆中,看到父亲书房桌上的笔架和砚台旁,总是摆放着一本米黄色硬封皮的书。正在上初小的我已经能够读出封面上印的"曾文正公家书"那几个楷体字了。不过我既不知道这书名的意思,更不懂里面的内容。稍大一点时,只听外祖母(她一直和我们家住在一起)对我们说过,"那是你们曾家老祖宗写的书,你们别去动它啊。"解放了,我已进入高小。父亲作为起义人员留  相似文献   

19.
秦文君 《今日南国》2014,(12):34-34
记忆中,与父亲的第一次分离只是一种轻松的演习,那是在我六岁那年,父亲正好有公务要去广州,看见父亲整理出一大堆行李,拔腿要走人了,我急得把他的背包藏起来,就是不想让他远去.幼小的孩子往往在心里流淌一种忧悒的直觉,那是藏在天性里的,所以最见不得的是与亲人分离,哪怕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20.
《新天地》2007,(1)
我的母亲孙新尚真正的故乡已经不复记忆了,她是跟着逃荒的流民流落到我的故乡——冀中平原沙河旁边的一个小村庄的。母亲嫁给年长她很多岁的父亲做续弦,但是母亲对父亲很尊重,从没嫌嫁了个老头,为了缩小两个人的年龄差距,母亲经常往脸上抹点灰,长年穿旧衣服。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年事已高,已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