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8岁的威廉是俄亥俄州消防局一名经验丰富的消防员。 两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威廉将他的儿子凯文唤到身边。他轻抚着儿子的前额,问:“凯文,明天是你8岁的生日,告诉爸爸你有什么愿望?”  相似文献   

2.
单号限行,搭乘同事的车,一路畅通穿过长安街,来到办公室,透过窗户看着碧空如洗的APEC蓝天,我突然在想:“去中心化”真的会发生吗?或者应该发生吗? 之所以会无端想到“去中心化”,是因为昨晚读KK(凯文-凯利)的《技术元素》,读到这样一段话: “集中化本身并不造成贫困,贫困是所有社会的自然开端,东西方皆然。相反,去中心化是消除贫困、带来财富的发展引擎。”  相似文献   

3.
正珍妮和凯文是澳大利亚的一对情侣,两人已经恋爱三年了,一直都非常恩爱。最近,凯文打算和珍妮完婚,他到处搜寻合适的钻石戒指,想以此向珍妮求婚。凯文在各大钻石商店和售卖钻石的网站寻觅良久,终于在一家钻石公司的售卖网站上看中了一枚。这枚钻戒设计简单大方,主钻周围还镶嵌了一小圈碎钻,看起来非常漂亮。更难得的是,凯文和珍妮两人都很喜欢这枚戒指,售价也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的突破式进步印证了凯文·凯利有关未来机器“失控”式自主发展的预言,引发了人们对被机器奴役甚至毁灭的恐惧。文章借助解构主义、凯文·凯利提及的“无为”之治及其他学者所论述的人机合作、共同进化的设想,通过分析机器失控发展对传统二元人机观和主体概念的冲击,旨在指出在真实与虚拟界限消解、“人”的概念不断刷新的后人类时代,传统二元人机观已经过时,且将带来新的人机关系危机。人类需从视机器为客体及他者的思维转向多元动态的后现代主体观,从单一主体的中心式掌控转向共进、权力共享的合伙人式的人机关系,如此才有助于维护和谐的人机互动,而人类对机器失控式发展的恐惧最终也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故事回放一:“师傅,复印两张身份证。”蒯文的“凯文广告公司”位于两条马路的交叉口,人流量较大,因此在一楼店面,他还开设了复印、打字等门市服务。刚走进公司,一位外地模样的女孩拿着两张身份证前来复印。“小姑娘,把两张放在一起好吗?这样只算一张的钱。”蒯文正巧在门口,便亲自招揽起了生意。“噢!”那女孩先是一愣.随即笑着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9,(10):53-53
摩天大楼逃生轮 “9·11”发生后,美国人凯文·斯通一直追看电视直播,看着那些悲惨的画面,一个念头萦绕在他脑际:为何困在世贸中心里的人无法安然返回地面?斯通受渔线轮启发,设计了一种新装置,依靠足够坚固的长绳,将人们从高楼平稳送至地面。使用者只需打开一个抽屉大小的盒子,将一条杜邦凯夫拉尔纤维制成的绳索钩在某个安全牢靠的物体或连接点上,然后将类似外衣的安全吊带套在身上,打开窗即可一溜而下,  相似文献   

7.
凯文·哈特的创作思想和后结构主义的批评理论是一致的。在他的诗篇中 ,熟知的日常生活体验被优雅的语言、妙曼的意象奇特地表达出来 ,浓郁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思辨到处可见 ,他力图表现的是矛盾、悖论 ,他孜孜不倦地寻求的是转折、突变等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7,(9):12-15
凯文·科斯特纳因给全美国的健康娱乐活动增添了魅力而赢得了广大电影观众的心。后来,他在一部三个小时的西部片中,挑战传统智慧,用来克达·西欧克斯语言完成了片中对话的三分之一。从而他又一次获得了电影观众的喜爱。在他的全盛时期,80年代末,这位作为一名普通男人和一位模范丈夫而受到大家赞赏的人,同时又作为一名真正的好莱坞局内人,在好莱坞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安琪 《北京纪事》2014,(4):63-65
正施凯文现在付出所有精力所做的一件事,就是让他创建的Jing.fm网站尽快走上正轨。这个网站提供的服务是为用户找音乐,如果你不知道歌名,不知道演唱者是谁,甚至不知道你想听什么歌,只要能描述出你想要的感觉,比如"忧伤、失恋、老歌、清晨……"它就能为你找出歌来供你选择。施凯文这样描述他想  相似文献   

10.
古籍中兽名“天狗”是今狗獾,“龙羊”是盘羊,“活褥蛇”、“褥特鼠”是红颊檬;鸟名“信天缘”、“信天翁”、“青翰”、“鹚”、“鹛”是苍鹭,“鸽”、“鸽鸹”、“赤颊”(鸽鸡)是白枕鹤,泽虞是骨顶鸡,鸟臼是燕卷尾。  相似文献   

11.
所谓“德”,是长期形成的、靠内心善恶观做标准来约束人行为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所谓“智”,是人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德”与“智”两个方面,是文明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德”是“智”的根本保障,“智”是“德”的外延,二者是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即“德”中有“智”,“智”中有“德”。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中的“阿堵”为远指代词,相当今天的“那个”、“那里”,它的源头是“何处”;作为远指代词,魏晋演变作“阿堵”,唐宋元时作“阿底”、“兀底”,今方言中作“兀搭”;作为疑问代词的一支,古书或作“何处”或作“阿堵”,今方言中作“阿搭”、“阿坨”等。“阿”是“何”的同音通假,意义发展或作疑问代词,或作远指代词,不是传统所说的语气词。“兀”作为“阿”的音变,是远指代词,也非语气词。  相似文献   

13.
上古汉语“NP是VP”结构早在春秋以前就出现了,该结构依据“是”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主谓式”“主宾谓式”“宾谓式”三种。对上古汉语文献分层比较后发现,“主谓式”只存在于春秋前,而“主宾谓式”存在于战国以前,“宾谓式”一直保存到东汉。上古汉语中的“NP是VP”结构是不同质的三种结构,但它们都不是语法上的结构,而是语用上的表达结构,其形成机制是由不同语用手段制约的。由于“NP是VP”结构的不同质,其中“是”的语法性质和功能也不同,“主谓式”中“是”为衬音助词,其功能为补充音节;“主宾谓式”中“是”为代词,其功能为复指;“宾谓式”中“是”为结构助词,起着标记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清代冕宁县衙档案开始时间早,时间跨度大,始于康熙三十一年,止于宣统三年,对清代当地汉、藏、彝等民族生活情况有清晰记载,其中俗语词颇多,未受到语言学界重视。冕宁县衙档案中出现的“殴衿”“搕”“团正”“原报”“着落”等五个俗语词意思费解。根据语境,结合传世文献,“殴衿”是“撕烂衣服”义。“搕”是“狠夺”义。“团正”是“地方基层单位的头目”义。“原报”是“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的一方”义。“着落”是“落实诉讼问题解决者”义。考证清楚这些俗语词的含义,消除冕宁档案阅读障碍,补充辞书未收词条或义项。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六书”理论体系中“形声”和“假借”之间存在着名称条例相互错乱的矛盾:“六书”的“形声”在构词上应是动宾结构,与“象声”、“相形”、“象事”、“家意”是同构关系;而按传统的“六书”说理解,却是并列结构,即“形十声”,这是一个明显的矛盾,“形声”由此而误入歧途,错领了本该属于“假借”的条例,同时,“假借”只好削足适履地被错置于本是属于“形声”的条例之前。这种鹊占鸠巢,张冠李戴的错乱,造成了许慎“六书”内部以及它与刘歆、郑众“六书”外部之间的矛盾和混乱,致使“六书”理论在整体上与汉字孽乳的实际历程不相符,所以,必须对经典的“六号”理论进行逻辑上的修正和清理,只有还“形声”以本来面目,“六书”理论体系固有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才能得以呈现,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汉字的属性是极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田耕 《国际公关》2011,(6):84-84
中国人信奉“言多必失”。新闻发言人却要以“发言”为饭碗,注定是高风险职业,只有不断“厚德”,才能承载更多;要把握好“度”,明白“上善若水”,同时还要“自强不息”,这是“道”,是新闻发言人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中庸”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是内敛的高明,而不是无能的“平庸”;“中庸”是“道义”的“中正”,而不是不恩进取的“中等”;“中庸”是处世的“中和”,而不是软弱的“折中”。  相似文献   

18.
“河山之阳”中的“河”,指的是韩城市城南的“沆水”,“山”指位于旧时夏阳县西北的“梁山”,“龙门”指位于“梁山”之阳,高门原南界的“龙门砦”,“梁山”,“沆水”,“龙门砦”是旧夏阳县的管辖区域。  相似文献   

19.
以“宿疾”和“农事”为切入点,可探讨诗人万夏在上世纪80年代诗歌写作中的重要转向。万夏的声音是复杂的,他不属于任何团体,但又属于任何团体:他是“莽汉”但是短暂的“莽汉”,他是“非非”又不是“非非”,他是“整体”,又不是全面的“整体”,他最终落到“汉诗”。他的这种复杂性导致了他艺术的综合性,而这种综合性中的大部分是中国文人的品质,小部分是西洋式的先锋。  相似文献   

20.
尼采认为,“理性”源于逻辑的虚构,其内容是错误的堆积。首先,“理性”的基石──逻辑是不可靠的,世人对逻辑的迷信是“理性迷途”的开始;其次,靠逻辑营造起来的整个“理性”的认识体系也是不可靠的,而这一体系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特别是基督教的道德体系更是骗人的谎言。在他看来,“肉体”或“生命”才代表着真正的“理性”,才是人类一切价值判断的标准和出发点。他的“非理性”提倡的就是尊重“肉体”,高扬“本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