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合,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与父母沟通,不该让他们伤心。  相似文献   

2.
黄耀国 《社区》2013,(15):58-59
刚到韩国首尔时,我们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与多数韩国家庭相处得也渐渐多了,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父母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欣赏幼儿作品时,常常惊诧于幼儿信手涂鸦的作品中出现的犹如绘画大师般的手笔。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信手涂鸦往往是他们将天真活泼的天性展示出来,当孩子慢慢长大,绘画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一面镜子,是幼儿认识世界和进行交流的手段和工具。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他们觉得绘画只是在完成一项教师或父母给予的任务或作业,是父母和教师要求的并不是他们的意愿,只是为了迎合成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都会单纯地认为爸爸妈妈应该在一起,也应该和自己在一起,父母的离异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虽然大多数小孩只能默默接受这一现实.但他们内心却备受父母婚变所产生的恐慌带来的煎熬。子女对父母婚姻破裂的反应一般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所以,很多父母从小就无意识地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利,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以致孩子从小就缺乏自主意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先推给父母,让父母帮自己拿主意。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聪明的父母,在孩子懂事后,孩子自己的事,应该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主,使他们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6.
《女人世界》2007,(7):70-73
家二人世界的时候处处都充满浪漫的情怀与格调,但有了孩子,家便成为一个乐园。孩子永远是家的核心、父母掌中宝贝。繁忙的都市中,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内心世界基本属于封闭状态。只有在回到家才能展现真正的内心情感。成年人本身的孩童心理,也在这种私密的空间中表露无疑。他们希望在为自己孩子选购家具的同时,也弥补他们儿时的遗憾。  相似文献   

7.
据福建省福州市政协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现有留守“洋娃娃”近万人,他们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而他们的父母侨居美国。父母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等原因,将孩子“快递”回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福州连江县和长乐市,还出现了“洋娃娃镇”、“洋娃娃村”,仅连江县瑁头镇,就有约2200名留守“洋娃娃”。记者调查发现,手持美国绿卡并没有让这些“洋娃娃”变得快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未来也因为一张绿卡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8.
法国人更注重孩子的自尊、自立意识,更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也更看重孩子的自由。在法国家庭中,每个孩子很小就有自己的存折,通常家长以奖励的方式为孩子存一笔钱。从小,孩子就非常明白自己成年后要离开父母的家,自立门户,长大了还呆在父母家并不是光彩的事。笔者就读的新闻学院同学全部自己租房住,父母送给他们的礼物可能就是为他们租一套离学校近且价钱便宜的房子;大部分同学上大学期间就自己开车,常常是二手车;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常主动邀请外国留学生在周末时乘他们回家的车去某地旅游,与他们共同分担汽油费和路上的其他费用。对于孩子上大…  相似文献   

9.
当孩子考试出现失误时,父母是什么态度?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想法?下面这20余名孩子所表达的话语代表了很多学生的心声。孩子的想法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但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检讨自己的行为。希望这些孩子的心里话会对父母有所触动。由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留下自己的姓名,所以,我们只是把这些孩子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进行了归纳,但足以让大家了解他们对父母的期望了。  相似文献   

10.
章睿齐 《社区》2010,(18):54-55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有关系,孩子们的疾病是他们的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方面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的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童心理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在瑞典,父母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尊重其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孩子在家里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如果行为"违规",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但绝不可以粗暴地干涉或强制孩子的意志。甚至,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错事了,会有意让他们做下去,等孩子"闯祸"后,再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他们认为,这样做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能让孩子牢  相似文献   

12.
张目 《小康生活》2005,(5):48-49
90年代至今,各地的农村家庭里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农村未成年子女被留在家里。现在这些孩子中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超过7000万人,与父母分离的平均时间超过5年。这是中国城乡局面变动后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他们寂寞的成长,默默的形成了孤独感和是非观,他们小小的心灵变化记录了当地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贫穷,在乡土,还有什么比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更孤独呢?  相似文献   

13.
正默多克是美国爱达荷州一家地产销售中介公司的员工,也是几个孩子的父亲。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默多克和妻子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上床休息,可是孩子总缠着他们,非要父母讲几个故事才肯入睡,这让默多克和妻子很头疼。默多克不禁想到,像他们这样辛苦的父母不知有多少?要是有人能替代父母给孩子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每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每一个人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之所以能影响每个人的终生,不仅是因为家庭是孩子降生、成长并度过时间最多的场所,而且是因为家庭在孩子的精神发育上,尤其是使他们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而持久的作用。如果以父母和子女关系为焦点考察家庭功能,父母对孩子所应发挥的作用至少有以下方面:1.提供生存的物质条件,从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育;2.给予天伦之爱,而从而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操;3.引导孩子社会化,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和感受社会的能力,掌握社会规范;4.开发个性,从而帮助孩子形…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父母是冬日里的暖阳;也有人说,父母是夏日里的甘霖。而我要说,父母是身份的魔术师!且看在一个三口之家中,“魔术师”们的尽情表演吧——孩子刚出生,父母的角色俨然就是保姆。他们的任务就是好好照顾孩子,万万不可让孩子热着、冷着,更不能让孩子饿着、渴着。真是小心翼翼地百般呵护千般疼爱万般无奈。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体型和智力跟父母的遗传有关。但父母的优良遗传因素能否传给子女,还要有一定条件。怀孕时机有人查阅了《大英百科全书》上10,832名知名人士,他们中多数是在4月受孕而生的。美国也曾调查过45,000名大学生,发现他们的智力也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0,(7):36-39
父母都对孩子宠爱备至但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那父母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才能让孩子把学习变成自愿自觉?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穿越了历史沧桑,至今仍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铺路石     
正在隔代教育中,祖辈必须有"铺路石"的精神,即甘愿在"第一线"多奉献,但不要沾"第一线"的功劳。更明确地说,是让孙辈多记住其父母的"功劳",而不是父母缺位。比如,考虑到父辈忙于工作,祖辈学会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多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祖辈要多陪孩子玩他们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有意识地点明是他们的父母带来的"乐趣",让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相似文献   

19.
言咏 《今日南国》2007,(22):33-36
当一代独生子女开始当上父母之后,他们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们都发现,他们当中不少人竟然"会生,不会养"了。他们变得很不自信:自己到底会不会科学地、高水平地爱孩子?人们失去了育儿的平常之心,也失去了育儿的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所处的时期既是"黄金期"又是"危险期",对他们的教育更显得重要。然而家长最了解,也最容易影响孩子;孩子很依赖父母,也就最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又是人生所受的第一个教育,也具有其它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及社会对他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