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舍 《快乐青春》2014,(3):41-42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很早以前,西湖的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相连。游人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经常有桥板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国家的公园里都放置有非常著名的雕塑作品,有些国家甚至建起了雕塑公园,在那里树起一座座雕塑,供游人观赏.本期封面刊登的雕塑作品就是匈牙利圣·山得罗市凯瑞尼·郁驽雕塑公园中一座室外雕塑.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雕琢     
景殿柱 《快乐青春》2009,(10):28-29
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寺庙竣工后,附近的善男信女们每天都祈求佛祖——给他们派来一位最好的雕刻师,雕刻一尊佛像让大家供奉。佛祖就派了一位擅长雕刻的罗汉,扮成雕刻师来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湖南,始于魏晋之际。湖南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为岳麓寺,又名慧光寺、麓山寺,始建于西晋初年。接着湖南各地相继兴建了一批佛教寺庙。两晋至南朝时期,佛教由北而南,逐步传布于湖南各地。至隋唐五代更为盛行,并发展成许多宗派,特别是南岳衡山,已发展为全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一批著名的高僧,先后来到南岳,修行传法,南朝时兴建的几座寺庙成了全国佛教名刹,同时还增建了不少新的寺庙和道场。其他山林,也兴建了不少佛教寺院。宋代湖南佛教仍以南岳衡山为中心,并影响到谭、衡等州,形成向四周辐射的局势,而最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在闻名中外的承德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的山麓,座落着一组组规模宏大、金碧辉煌、融合我国多民族建筑艺术手法、体现祖国边疆风貌的寺庙建筑群。这就是与避暑山庄一起组成承德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外八庙。 公元1713年(康熙52年)至1780年(乾隆45年),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塞固疆,团结边疆各少数民族,按照蒙、藏等民族的宗教信仰,历经六十余年陆续在这里修建了一系列大型寺庙建筑。所谓外八庙,原来指的是十二座寺庙中驻有喇嘛的八座寺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象寺、安远庙、溥仁寺、溥善寺、广缘寺)。因在长城古北口外,故称承德外八庙。寺庙共占地约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喇嘛教自元代传入蒙古地区,到明代以后已逐渐成为蒙古民族普遍信仰的宗教。清朝统治者利用喇嘛教羁縻蒙古,耗资巨万在蒙古地区广建寺庙,给予喇嘛以免除赋税不服差役的特权,授予上层喇嘛各种封号、职衔,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势力越来越大,布教越来越广。至近代,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已有寺庙千余座,喇嘛数十万众。在喇嘛教日益传播、扩大的过程中,寺庙的财力也愈益雄厚。并在内地商人对蒙古地区商品贸易的诱发下,寺庙经济开始经营增殖,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经济体系。寺庙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传统的封建领主占有制经济和整个蒙古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塔畈 在大别山北麓的起伏丘陵之中,有一个小小的集镇白塔畈。一九○一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蒋光慈诞生在这个小镇上临街的两间草屋里。 据说这里原有一座耸立着白塔的寺庙,白塔畈便由此得名。它原属六安县,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8.
离四川德格县城东南54公里,绵亘巍峨的俄色拉山麓,有一座四山环绕、海拔3900公尺的小山岗。山上,巍然矗立着一座宏伟高大的寺庙,红墙褚瓦,金顶闪辉,经幡招展,气势非凡。这就是影响遍及国内藏区和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圣地,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德格八邦寺。 八邦,旧译巴尔绷、八蚌,藏语意为吉祥荟萃。历史上,此地属下康区的三个部分之一的日达山岗。在藏区诸多的佛教圣地中,八邦属于德日扎格圣地,是噶举派讲修显密经典的主要寺庙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北宋以前的南唐,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崇拜,地僻道险的黄山虽未有新建寺庙,但在唐代所创的几座寺院,都受到敕封。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敕改“汤院”为“灵泉院”:南唐保大五年(公元947年)敕改“麻衣祠”为“翠微寺”。北宋中前期,虽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但由于黄山地处偏僻,交通不利,所以,佛教发展也几乎为零,仅祥符寺、翠微寺、轩辕古刹等几座寺庙尚存香火。  相似文献   

10.
《中文信息》2007,(4):147-147
佛光山位于高雄县大树乡东北区,高屏溪的西侧,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庙;是中外闻名的佛教胜地,有“南台佛都”之号。是由星云法师率领弟子创建的。寺庙建筑规模宏伟,并以巨型雕塑群而著祢。佛光山最突出的标志是金身接引大佛,佛像全身贴金,每与朝阳暮霞相映,即见金光万丈,耀眼夺目。大佛脚下台基上排列着一圈与其相貌姿态相同的佛陀,  相似文献   

11.
钟鼓山,是萍乡的名山。它耸立在湘东区东桥乡境内,离乡政府不过一公里。两山一座象钟,一座象鼓,故名钟鼓山。钟鼓二山遥遥相对。春夏秋冬,树木葱茏,人来人往:人们爱领略钟鼓山的风光,爱追忆钟鼓山上的先烈,爱游览钟鼓山上的寺庙,爱到钟鼓山上说爱,爱到钟鼓山上读书,……但最使人神往的还是钟鼓山那神奇的传说。  相似文献   

12.
北戴河海滨避暑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5公里;这里,海岸平坦曲折,沙软滩平,海水含盐率高,浮力大,形成一个个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还有许多花岗岩经长期风化侵蚀或海浪长期冲刷而成的奇石异洞和一座座亭台楼阁、寺庙庭院组成的一幅幅画面,  相似文献   

13.
天空下着小雨,林木葱葱,空气清新湿润,我们很快走到了山脚下第一座寺庙九峰寺(也就是海会寺接待站),空无一人,墙面上有几道很宽的裂缝,房体倾斜还没有倒,沿着破裂的石梯上行,到海会寺的路虽然破损,走着还是很安全,海会寺大门前的石狮、围墙被震落垮塌,只有门框被一根木柱顶着还立着,部分房屋跨塌了,尽管主要的庙宇大殿框架还完整地立着,  相似文献   

14.
建省前,新疆北疆地区的黄教寺庙教育与旗学、南疆地区的伊斯兰经堂教育与乌鲁木齐都统所辖地区的儒学教育使新疆教育呈现"三元共存"格局,黄教寺庙教育、旗学与儒家文化认同感强,注重培养学生对君权和教权的"二元忠诚";伊斯兰经堂教育与儒家文化相距较远,偏重培养学生对教权的"一元忠诚"。  相似文献   

15.
在陕南大巴山深处的岚皋县一处山洞里,一位圆寂已170多年的僧人遗体最近被游人发现。令人惊奇的是,其肉身仍然未腐,软组织尚有弹性,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岚皋县城东南30公里处有座笔架山,又名南宫山,1992年被批准为陕西省级森林公园。清代乾隆年间,贵州省湄潭县有个叫张弘一(又作宏一)的人(生于乾隆29年,即公元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高度     
阿方 《家庭科技》2011,(3):36-36
心灵,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最深刻的意义。很久以前,在靠海边的一座山上住着一位老人。夏收时节的一天,天气异常闷热、阴沉,而且海水突然变黑,老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时山下村子里的人们正在跳舞庆祝丰收,他已经没有时间去送信让山下寺庙的和尚敲响报警的大钟了。于是,他找来火把,跑到自己的地里,  相似文献   

17.
怀朔镇是北魏的北陲六镇之一,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境内。1980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曾对怀朔镇寺庙遗址做过试掘,1982年,包头文物管理处又对该遗址进行了清理。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述如下: 一、位置及地层堆积 寺庙遗址位于古城内西侧中心,西距西城墙50余米。原为一座高出地面约2.5米的圆形土丘。直径22米。遗址的地层堆积自上而下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表面遍布一层瓦砾,其中心位置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正方形夯土台基,文化层堆积主要分布于台基四周,厚20——70厘米,有许多泥塑像、彩绘的壁龛和券面的残件,东、西、北三面,还保存有部分土坯砌筑的残墙和柱础石;第三层为劣土层,厚10厘米,土质纯净,非常坚实,为建筑体地基。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辽阔的荒漠戈壁中,有一座著名的古城遗址——哈日浩特(汉意为黑城)。它位于该旗政府所在地达赖库布镇东约25公里处。如今,虽然在这座古城遗址的西、北两侧城墙下,已经堆积起高高的沙丘,但整个城墙的轮廓和城池的规模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城墙东西长约440米,南北宽约370米,高约9米。全城面积达1650多平方米,城内官府、寺庙、兵营和民房的遗迹依稀  相似文献   

19.
据后弘期藏文史籍记载,松赞干布时除兴建大、小昭寺两座佛教寺庙外,还在吐着全境修建了众多佛教寺庙,此即所谓四茹边压寺、四再压寺、四压肢寺、九对治寺等等。对于松赞干布时这些大规模兴建神庙的记载,学术界往往持信疑参半态度,且认识上也存在较大分歧。一些人认为这些神庙当属佛教寺庙性质,并将其作为松赞干布推崇和发展佛教的证据①,一些人则认为这些神庙当时应是受本教观念支配而兴建的②,而另一些人则根本对当时是否建有如此众多的神庙表示怀疑③。毫无疑问,弄清这些神庙是否得到兴建以及其兴建之性质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20.
清西陵     
清西陵座落在河北省易县西的梁各庄附近,为清代封建帝王陵墓。陵区内有帝陵四座,皇后陵三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七座,共葬七十六人。先后施工一百八十多年,建筑各式宫殿一千多间,石雕等百余座,是我国古代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泰陵是雍正(胤祯)的陵墓,建于一七三○至一七三七年;昌陵是嘉庆(颐琰)的陵墓,在泰陵西南约一公里,于一八○三年建成;慕陵是道光(旻宁)的陵墓,在泰陵西南约五公里,建于一八三二至一八三六年;崇陵是光绪(载湉)的陵墓,在泰陵东南约五公里,建于一九○九至一九一五年。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西陵的保护和管理,并有计划地进行整修,现已对游人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