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 :(1)思想基础上是集体主义 ,还是个人主义 ;(2 )价值信念上是坚信社会主义优越 ,还是资本主义优越 ;(3 )价值目标上是共同富裕 ,还是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困 ;(4 )价值取向上是义利统一 ,还是唯利是图 ;(5 )价值标准上是以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以金钱为价值标准 ;(6)人的发展观上是自由而全面发展 ,还是个人绝对自由发展 ;(7)在人权观上是主权高于人权 ,还是人权高于主权。同时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又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1)思想基础上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2)价值信念上是坚信社会主义优越,还是资本主义优越;(3)价值目标上是共同富裕,还是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困;(4)价值取向上是义利统一,还是唯利是图;(5)价值标准上是以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以金钱为价值标准;(6)人的发展观上是自由而全面发展,还是个人绝对自由发展;(7)在人权观上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同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又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国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念的冲突与碰撞。如何使国人走出观念冲突的迷雾,必须采取一系列化解和整合的措施,这包括摒弃旧的传统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注意价值观念更新过程中的若干误区。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系统存在四种基本价值观念,即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的相互冲突,具体表现为公平与效率、平等与自由、自由与忠诚三对矛盾,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某种价值观念而忽视其它价值观念,正确的做法是追求平等兼顾效率,追求自由承担责任,在一个多元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实现多种价值观念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基础上的理性反思、制度创新、利益驱动和正确的文化解读是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途径和内在机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和激励机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和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西方价值观念对我国影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特点、影响所产生的正负效应、导致负效应的原因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概要性的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大背景,认真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适应性,指出传统价值观念内含的保守观念、整体观念、宗法观念、德治观念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观念、个性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有着深刻的对抗性。同时,本文又指出传统价值观念的部分内容在当代中国仍具有积极的影响力。文章强调,世纪之交的中国必须努力实现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重构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8.
中西传统价值观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定的价值观念孕育于一定的历史土壤之中 ,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折光反映与思想标记。中、西传统价值观念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各自形成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品格。总的看来 ,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以个人主义为基点 ,以幸福主义为目标 ,以科学主义 (正 )和法治主义 (负 )为调控手段。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以整体主义为基点 ,以禁欲主义为目标 ,以德性主义 (正 )和人治主义 (负 )为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各种不同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 ,原有的处于主导地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 ,其价值整合力、权威性大大降低。今天 ,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个体价值追求 ,把握其与集体价值追求及其实现之间的辩证关系 ,找出新主导价值观念形成的路径 ,建立符合我们时代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各种不同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原有的处于主导地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其价值整合力、权威性大大降低。今天,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个体价值追求,把握其与集体价值追求及其实现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出新主导价值观念形成的路径,建立符合我们时代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一种规律。如果没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文化就会走向故步自封,最终走向灭亡。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就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同时,随着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呈现出各种特点,并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学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文化和创造社小说的关系,不仅仅是表层契合,更重要的是潜在的作用和深层的回应。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创造社作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小说创作的审美情趣、人物性格的文化内涵、体式上的传统渊源三个方面显示出鲜明特质。创造社小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与超越,为后人提供了中西文学融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伦理理念的价值生态及其在文明互动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伦理理念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有机价值生态。这个生态在文化原理方面由四个价值因子构成,即人伦原理、人德规范、人生智慧、人文力;在文化结构方面形成四对价值关系,即"伦"—"理"、"理"—"道"、"道"—"德"、"德"—"得";在文化功能方面分别解决四大价值问题,即伦理实体、道德自我、应当如何生活、意义世界;在文化运作方面展现为"伦"—"理"—"道"—"德"—"得"的依次演进,由客观人伦关系出发,经过价值抽象,复归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文化原理是逻辑生态;文化结构和文化功能是历史生态;文化运作是现实生态。从中国伦理的价值生态中可以引发出诸多对文明复归与文明互动具有资源意义和启发意义的课题,但必须对中国伦理进行生态把握和价值生态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核伦理观经历了从重视核技术的政治价值.到重视核技术的经济价值,再到重视核技术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三个发展时期.在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核伦理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核伦理思想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思想的转变保持一致;中国共产党核伦理思想的发展始终在关于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科学理念的探索中前进.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构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和”为内在精神和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实现提供了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本身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和抹杀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时空压缩式的特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造就了价值多元化格局,价值多元化的自身困境为价值冲突埋下伏机,价值冲突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引发各种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加剧从而威胁社会和谐与稳定。如何辩证地审视价值冲突以及将价值冲突有效转化为价值创新,涉及合理看待多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一方面,价值多元化具有社会进步性;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的极致则是价值多元主义,价值多元主义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节制和规范。特别是在一个价值虚无主义的情境中更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多元价值的统领,并建构一种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科学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升华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儒学文明与其他文明一样,并非封闭独立、自生自长、具有明确边界的独特实体,而应把它视为在政治、商业以及文化诸领域与其它文明相互往来、彼此交迭的体系。西方近代文明中蕴含着儒学文明。儒学文明在近代的“失语”并不等于它已经是消失了的文明,它在与各种文明的冲突、融合与对话中一直存活着,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核;儒学传统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曾经和正在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在全球化语境下检视儒学传统,其实有许多现实的政治问题,儒学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不仅能提供道德、教育、修身养性等方面的人文价值,还能为未来中国社会和世界文明发展提供社会制度方面的框架启迪和人学理念等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它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和福利主义等,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尽管起步缓慢但相当迅速,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