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穿越剧     
正穿越不分贫贱,穿越没有国界。各大穿越剧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部剧有一部剧的情。内地穿越的恨纠葛让人惊心动魄,虽不是剧剧都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缠绵悱恻,但不可免俗的剧都含有你死我也绝不苟活"的大无畏的儿女情长的感觉。别看一部穿越剧中穿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不仅在经济、政治上引起一场空前革命,在文学艺术上也引起了一场大变革。西洋艺术伴随着西方文化源源流入日本,在戏剧方面,传统的戏剧受到冲击而产生“新派剧”。它是明治中期后在西方戏剧的刺激下为对抗旧剧歌舞伎而产生的新演剧;新派剧最初是一种政治宣传剧,后转为风俗世态剧,而尤以采自欧洲浪漫派戏剧的“翻案剧”和由家庭小说改编的“家庭悲剧”称盛。它在演出形式上采用纯粹对话剧的形式,严整的分幕分场的形式;在舞台的景物造型、人物造型、美术风格上完全按照西方形式。但在审美观念上,在剧中带有浓郁的悲剧情调,表达了日本人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倾向,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审美观念,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新派剧还深刻地影响了与日本毗邻的中国,在其影响下产生了早期话剧,为中国现代话剧和西方话剧构筑了一道桥梁,发挥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话剧在“五四”时期是“问题剧”和“写实的社会剧”。“问题剧”以易卜生写实剧的眼光和形式来思考和表现中国的社会问题,1921年成立的民众戏剧社倡导“写实的社会剧”,使现实主义戏剧的艺术视野更加扩展。  相似文献   

4.
所谓“开门红”、“争头彩”,开年大戏作为一年电视剧的排头兵,历来备受各台重视。电视台争收视率,老百姓则图个看得爽,盘点2011年荧屏上的开年戏,烟弥漫中新兵老将齐上阵,古装现代通通有,谍战穿越苦情大爱,元素一个不少。不过总结下来,还是情感剧、定制剧在一争高下。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创作还是接受的角度来说 ,无限都是文学性的尺度。这种无限是以有限为基础的 ,是一种“充实的无限性”。文学要达到无限 ,必须具有穿越性。本文从创作和接受、形式与内容相互对应的几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的穿越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元剧套曲的三个问题张正学一、借宫一般地说,元剧套曲具有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曲调联缀成套即“一宫到底”的特性。然而,由于借宫的关系,元剧套曲并不都是“一宫到底”的。也就是说,因为借宫,不少元剧套曲是“一套两宫”、“一套三宫”甚而“一套四宫”的。元剧①中...  相似文献   

7.
"则剧"考     
“则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戏剧 ,事实上 ,“则剧”也每每与娱乐相关 ,虽然如此 ,“则剧”与杂剧仍然有本质的差别。“则剧”的基本义项是 :戏耍、戏具、戏术等 ,这些义项皆源导于“则剧”最初的含义 :作剧。“则”即“作” ;“剧”即戏耍  相似文献   

8.
《蒹葭 》是 中国 古典 文 学最 古 老最 著名 的一 首 爱情 诗 。但 它 反映 的不 能说 是 忠贞 不 渝的 爱情 正 剧模 式,而绝 对 是中 国古代 传统 文 化背 景下 的 一种 普 遍的 爱情 悲剧 模 式:男 、女主 人公 真心 相 爱,却 被各 种 礼 所 阻碍 ,他们 最 终遵 守 礼 ,放 弃自 己的追 求。《蒹葭 》正 是 这种 “爱 ”屈 服于 “礼 ”悲 剧的 缩 影。它 外化 为 多种 形式 ,延 续 数千 年,要它 完 全彻 底的 消声 慝 迹仍 得 靠现 代中国 经济 文 明、精 神 文明 、政 治文 明 ,尤 其是 法制 文明 的 进一 步 发展 完善 。  相似文献   

9.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理论是在长期的戏剧实践中逐渐形成和成熟的。 2 0世纪 ,自“旧戏改革”的理论主张提出 ,经过充分的戏剧实践和理论准备之后 ,“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的理论成为中国戏剧遵循的发展道路。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是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戏曲“现代剧”的确立 ,使现代剧和历史剧共同成为中国戏曲的基本形式 ,由此开始了中国戏曲的历史新纪元。张庚戏曲现代剧的理论为中国戏曲寻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戏曲现代化的目的不仅仅在戏曲本身 ,而是整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几出著名的悲剧,都是借用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它又不同于他的历史剧,那么他的悲剧和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是否可以给以一个界说呢?匈牙利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称他的历史剧为“国王剧”,认为他的悲剧是脱离了“狭隘主义”以“高度集中的形式去刻划”“过渡危机时期的一些社会道德问题”,这些悲剧人物都是这一……时期最雄伟的历史典型”,他说这些悲剧是具有“更深刻更真实的历史性”。《哈悔业特》的主人公是一个王子,《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更是一个当权的国王,《麦克白》一剧的主要人物仍然是篡夺了王位的国王,这与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按照卢卡契的说法,它们仍然是“国王剧”,使我们无由分辨。他把悲剧仍然局限在历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对“戏剧”和“戏曲”两个概念的区分是清楚明确的。“戏剧”即“古剧”,指不成熟的戏曲形态。“戏曲”即指表演形式上已达完全成熟的“以歌舞演故事”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中有所谓“开呵”,是人物上场时自我表白的按语,这种按语主要为自我介绍,但也伴有叙说剧本梗概、交代情节、请求赏赐等功能。“开呵”本是古代伎艺人开场时的熟例,元杂剧和南戏继承这一表演传统,并在表演形态上加以改造,由原来单一的散说转变成诗词韵语,唱念结合,甚至杂有所谓“焰爨”,即舞蹈形式。此外,元杂剧和南戏还在“开呵”的基础上发展出剧中的“按呵”和剧末的“收呵”,二者皆是以剧外人身份所作的断语,“按呵”是对剧情的发展所作的提示、评价,“收呵”则是对剧中人物的结局进行评说。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的作剧理论自成体系,“以若有若无为美”的作剧主张是其中的重要法则。汤显祖在艺术创作中自觉地遵循和运用这一法则,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汤显祖的作剧理论具有“自成体系”、“富有实践性”、“哲理深度”三大特色,是我国戏曲理论的宝贵财富。汤显祖可与王骥德、李渔并称,他们三人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鼎立而峙的三座高峰。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学”是一种用文学的样式敷演宗教的信仰观念、膜拜对象、行持实践和情感体验等内容的文化历史现象,它一方面是宗教借助文学力量扩大宣传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文学向宗教挑战的结果,其总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宗教和文学的各自范畴,成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形式。我国历史上曾出现的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演佛说道、自神其教的“志怪”、“变文”、“佛曲”、“说经”、“说参请”、“道情”、“莲花落”、“抛颂”、“弹唱因缘”、“宝卷”、“善书”、“释道剧”、“应验杂记”等俗文化现象,其主流属于宗教文学范畴。这种通俗的宗教化的文学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5.
"道情"小释     
“道情”是唐宋以降以道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说唱艺术。道情由道教走向民间,其体制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对道情产生时间的判断,应以不同的类型体制为准则。道情从东汉的“道歌”到宋代的所谓类似“鼓子词”的说唱艺术,一直到明代才产生真正以讲述道教故事为主的叙事体和道情剧。所以,从作为一种说唱形式而言,“曲辞道情”应是唐代产生的,而作为叙事意义上的道情则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从发生学意义而言,唐代尊崇道教,《九真》、《承天》等宫廷道乐的产生对“道情”的孕育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唐代沿袭历代郊庙制度,民间…  相似文献   

16.
马志信 《社区》2013,(5):59-59
现今流行“穿越”一词,我就讲六个“穿越”:第一是我先“穿越”去结识小说《黄土地的女儿——金城公主》作者,德国作家莫妮卡·冯·鲍里斯伯爵夫人。这要越过几个亚欧国家和乌拉尔山到多瑙河岸边的德国,才能与莫妮卡夫人精神相见。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戏剧的起源,学术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旧时学者论及这个问题,多表现出简单化的倾向.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说:“梁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伶实始于此.”这是较早论及戏剧起源的记载.近人许地山则认为中国戏剧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受印度梵剧影响而产生,对此,他著有专文《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孙楷第《傀儡戏考原》一书力持中国戏剧的表演形式是模仿傀儡戏而产生这一观点.至于“优孟衣冠”为中国戏剧的源头更是旧时一种最普遍的看法.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是中国第一部戏曲史,在这部书中,王国维探讨了中国戏剧的起源.王国维是如何论述中国戏剧的起源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为对审美意义和生存意义的揭示,“崇高”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电视剧对崇高美的追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崇高美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悲剧性以及壮美式上。文章最后阐释了中国当代电视剧崇高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明戏”,又称“新剧”或“文明新戏”。这是清末时上海学生受外侨影响,引进欧洲戏剧的产物。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内容的现实性,二是形式的创新性。文明戏的出现,是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背景,从事戏剧的人旨在以此“启迪民智”,实现“社会教育”,传播“革命思想”。因此,多数剧目——如《黄花岗》《猛回头》《社会钟》《共和万岁》等大都取材于现实,配合社会革命,政治宣传色彩极为鲜明,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艺术形式上,则彻底否定传统旧剧的固定程式和表现手法,以对话、动作以及写实为表现手段,并且  相似文献   

20.
格非的《锦瑟》在当代小说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形式——诗词典故的小说再叙事。时间和梦境的时空轮回是《锦瑟》的叙事语法,但格非的叙述智慧总是穿越形式迷宫抵达对存在的形而上之思,梦的召唤也是现实的召唤。记忆与梦幻的超现实书写,成为格非小说世界的一个重要向度,它试图证明“幻想的领域与神智清醒的领域具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