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审计是企业财务审计的新尝试.以2013—2018年深证A股制造业企业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探究共享审计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共享审计与公司治理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一正向关系仅在民营企业中才显著,且共享事务所为"四大"时发挥的外部治理效应显著高于非"四大"时.进一步探究作用机制,发现共享审计通过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减少管理层盈余操纵行为两类中介渠道作用于公司治理效率.上述研究结论拓展了共享审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启示上市公司应积极发挥供应链外部治理效应,充分利用供应链关系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独立审计是为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的一种重要外部治理机制,而其本身又存在着所有者与审计委托权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财务会计报告从生成到流向社会公众手中这一过程包括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生成环节,此时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取决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第二个是审计环节,在这一环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间接地取决于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后者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者与审计委托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的解决。要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必须从这两个环节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止和减少代理风险,降低代理成本,公司必须从市场式治理结构与关系式治理结构入手,实行科学的治理结构,并解决好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民间审计的职能,构建好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民间审计制度,以充分认识民间审计制度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起点,通过分析得到独立性原则同样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和持续发展的灵魂.基于独立性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框架结构,由此进一步形成"类金字塔"委托代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公共产权与委托代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制度,国有资产中蕴含的公共产权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特殊性,产权主体不明确、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链冗长,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不仅存在代理风险,而且存在“委托风险”。完善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必须针对公共产权的特性,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监控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外部治理结构和监控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的委托关系,必须针对公共产权的特性,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监控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外部治理结构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200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实证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国有公司,银行监督能有效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而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银行债权人治理则表现出无效.在引入内部治理因素考察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时发现,银行监督的治理效应显著,股权制衡也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法律环境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代理成本理论,诸多研究探讨了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和债务杠杆等公司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多元化动因及绩效的影响,但鲜有研究关注多元化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以及高质量审计对多元化公司代理成本和价值的影响。以2003-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代理成本越高的多元化公司越可能选择高质量审计师,而高质量审计师确实能够降低多元化公司的代理成本并抑制多元化折价;进一步的检验还发现,相对于国有多元化公司,高质量审计可以更显著地提升非国有多元化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经济领域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犯罪行为。商业贿赂的治理监管需要企业内外部形成合力,企业对商业贿赂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内部审计。房地产行业通常被认为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世茂集团作为案例对象,检验企业是否有通过内部审计治理商业贿赂的主观意愿。研究发现:当员工的受贿行为严重危害公司利益时,会使得企业重视对商业受贿的内部审计,特别是大公司代理成本更高反受贿动机更强烈,代理理论可以解释企业反贿赂内部审计的根本动因。企业对合法与成功的追求也会形成声誉上的“软约束”从而增强企业反贿赂内部审计的动机,制度同构理论提供了辅助解释。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强化企业反商业行贿的审计动因。  相似文献   

9.
证券分析师作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重要的信息中介,其所发挥的外部监督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为探索我国分析师关注是否存在外部监督效应,文章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选取沪深两市A股市场953家上市公司的2007~2010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分析师剩余关注度作为分析师关注强度的代理变量,采用多变量回归方法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对公司价值和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确实存在,即分析师通过对上市公司关注,抑制了管理层盈余操纵的程度,进而减少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提高审计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和"代理成本的高低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两个角度,对代理成本与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代理成本与审计独立性具有正相关性,并将这一结论作为研究假设,提出了建立数学模型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的思路。文章认为,要提高审计独立性将会导致公司代理成本的相应提高,反之,代理成本越高,被审单位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必然要提高审计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提升企业业绩、降低代理成本、积聚人力资源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它也有着自身的负面效应。为克服其负面效应,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目前,我国股票期权的监控机制并未建立。对此,应从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审计、证券市场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对股票期权的监控机制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委托代理及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一般性 ,分析了完备市场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及实现条件。给出了外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的依从关系 ,对完善市场条件下与非完善市场条件下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强调了过渡阶段即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特殊性。认为现阶段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重要的是制度的创新及解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2008~2010年新增ST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银行监督、政府控制、法律制度环境以及内部治理交互作用对ST公司被实施特别处理前三年经理人代理成本的综合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银行监督有显著的治理效应,其与股权集中度、内部激励机制有一定的交互治理效应,与政府控制之间没有交互治理效应。在法律制度环境模型研究中,发现银行监督无治理效应,法律制度环境与银行监督之间没有交互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债权人监督有效性的途径应是加大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减少政府干预,加强法律公平性和规范公司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4.
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分工与协作,客户数量与诉讼风险,行业专门化与规模经济,业务多元化与范围经济,学习曲线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与知识经济审计,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委员会,路径依赖效应等是提升或降低审计质量的形成机理.利用这些机理,实施科学治理和独立有效审计,保持合理的审计组织规模和审计人员任期,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工程预决算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公司往往会表现出差异化的治理特征,因此债权人设计有针对性的动态治理机制对于实现区域金融稳定和公司治理均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系统划分,探讨了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中债权人短期及长期借款对代理成本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在生命周期内具有显著的波动特征;债权人短期借款对代理成本具有动态抑制作用,并且对衰退期代理成本的抑制效应最强;而长期借款能够促进代理成本的提高,且促进效应具有边际递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里程碑,沪港通的开启不仅对沪港两市的联动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市场效应。基于沪港通这一外生政策,以2010—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沪港通如何对公司现金持有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可以带来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增加,其主要途径源于治理效应而非缓解融资约束效应;现金持有的增加源于抑制过度投资所减少的现金耗散,并将多余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股利发放。进一步研究表明,沪港通可以提高现金持有价值,且上述作用效果在高代理成本和低成长性的公司中更显著。因此,应当充分重视沪港通的外部治理效应,推进和完善资本市场开放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审计委员会基本职能的分析,表明审计委员会与公司内部和外部各方的信息沟通分析是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保证.同时,进一步剖析了审计委员会在其内部以及与公司治理其他方面的信息沟通机制,提出要发挥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必须保证审计委员会内部的有效运行,保证它与管理层、内部和独立审计人员、董事会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对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的运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使用2014—2020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中小股东参与治理水平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会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水平,这种效应在外部制度环境完善、内部控制水平高和股权制衡度高的企业样本中更为突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中小股东通过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和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实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为完善中小股东内外部保护制度、拓宽其参与治理渠道、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都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外部治理机制。如果法律制度较差,则市场将成为更重要的治理机制;相反,如果市场较差,则法律制度将成为更重要的治理机制。以2000—2008年的730个劣质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了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两种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较差的时候,控制权市场对劣质并购的惩戒作用较强;当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增强后,控制权市场对劣质并购的惩戒作用减弱。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这两种外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债务期限结构和工具结构与股权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流动负债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财务治理作用,虽然在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方面效果显著,但不能有效约束经营者;银行借款的确存在软约束问题,即不能有效抑制两类股权代理成本;商业信用负债总体上能够发挥积极的财务治理效应;公司债券与两类股权代理成本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