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象艺术让很多人感到陌生或难于理解。直到今天,其范围仅限于艺术圈内。本文从分析抽象作品的特点、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以及观者的欣赏习惯等方面入手,试图揭示抽象作品的审美内涵,为观者能更好的欣赏抽象作品建立一条可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抽象作品的特点、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以及观者的欣赏习惯等方面入手,揭示抽象作品的审美内涵,为观者能更好地欣赏抽象作品建立一条可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陈青 《九江学院学报》2021,40(2):108-111,123
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扩大综合材料绘画的取材范围,赋予材料绘画想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中国当代的时代特点,将生活感悟与材料有机结合,拓宽当代艺术表现力,使观者与艺术家的个体意识产生共鸣,重视材料中蕴含的本土元素,使观者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身认同感,创作综合材料的统一语言,使绘画作品与艺术文明发展联...  相似文献   

4.
在绘画创作中,当画家把用线条、色彩、材料、画笔表现出的形象、作品奉献给观者的时候,在静止的画面中,无需语言解释,作品已经开始直接和它的欣赏者进行独立的对话和交流。好的作品甚至能让人感到时空已经静止,观者被莫名地带入作品之中,在画中憧憬、怀恋、陶醉、拜倒,使情感产生共鸣。在这深沉含蓄,朦胧神秘、兴奋恬静的精神互投过程中,观者与作者在不同的层面上,各自的情结里、经历中,默默地进行着情感交流,共同体验喜怒哀愁,品尝视觉传导的美感和意蕴的况味。而媚俗的作品却只能昙花一现的快感满足猎奇者的目光,难以在驻足…  相似文献   

5.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阿尔巴斯是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大量的实验性作品中,展示了抽象几何构成的矛盾空间、简约的色彩组合等艺术特色,阐释了作品信息与审美直觉之间的关系,使观者沉浸于寻找完形的审美快感之中,将观者对艺术的认识带到一个全新的理性高度。  相似文献   

6.
媒介自身的相对稳定能引导我们在审美范围内,对某个类型的美和某一风格的艺术产生潜在的记忆,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印象.不断寻找新的材料并不断从这些材料中开掘出新的表现性的品质,是对艺术家的要求.同时也为观者开辟一条新的欣赏艺术的通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讲究笔墨技巧的运用,注重真挚情感的表达。没有精湛的笔墨技巧,就谈不上创作,没有真挚而高尚的情感,就不可能获得感人的作品。笔墨技巧和真挚情感的完美统一,是使作品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必要条件。作为艺术行为的绘画创作,讲究“情”是其本分。作画时,作者心中首先应当有“情”,倘若作者自己都不动“情”,其作品希望观者动“情”,是几乎不可能的。“笔墨本无情之物,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恽南田正是针对此而立此论,也最为实际而辨证。作者赋“情”,作品“摄情”,读者“生情”,“情”便是在整个艺术…  相似文献   

8.
绘画构图是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构图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及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9.
罗克威尔与怀斯都是美国当代写实风格的画家,且都最受大众欢迎,但两人画幅里传达出来的东西却大不相同.文章对两位画家的作品从赏析的角度,对他们的选题选景、色彩、构图、意境等,作了分析和比较,并读出了画家各自不同的性格特质、心灵体验和人生理想.从而证实,艺术是情感的表露,风格是个性的显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可能会舍弃一些东西,但不会舍弃真诚.  相似文献   

10.
南非女性艺术家玛琳·杜玛斯的作品以一种全新的视点描绘了当下人类的生存状态,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通过对玛琳·杜玛斯在创作中常用的手段、材料、艺术符号的总结、归纳、剖析,来论证杜玛斯作品的表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视觉的人称变化对观看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适的视角既是合理观看的前提,也是艺术理念得以传播的先决条件。作品中事件行为主体的观看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强调观者体验感知并沉浸其中,在心理上产生审美移情;事件旁观者视角(第三人称视角)与无行为主体假想视角强调叙述,更注重对事件本质的掌控。通过对视角的人称定位与变化的研究,将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作品创作目的并协助创作,同时实现全方位、多维度视觉上的审美共识。  相似文献   

12.
立足油画艺术的自身特质,依循油画鉴赏的自然过程,以观者审美的阶段收获为标准对油画审美作了分列论述.提出油画审美首先区别于其他绘画艺术,其次从自身特点出发,在审美过程中,又需实现艺术感受的关联,最后提出油画审美不能忽视作品技艺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客观实物的可视线从数量和清晰度上都会随观者的视点和聚焦点发生变化.绘画中的入眼线则是画者过眼又过心之后的情感外化物,它脱离事物的实用性,是一种超越现实功利性的审美符号.所以画者在客观的入眼线面前应保持冷静,始终如一地以艺术的眼光去归纳概括自然.在画面中映照心灵,以记录个人独特感受从而抒情达意,它绝对有别于照相的被动描摹.  相似文献   

14.
印象派绘画艺术风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象派绘画是欧洲写实绘画向抽象绘画过渡的桥梁,它开启了美术的新纪元,对近代绘画有较大影响.文章从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等方面来探析其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融画家情思和感性于一体的艺术情感,对于绘画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使绘画创作的艺术情感得以丰富,从而增强作品的意境,丰富作品的审美内涵,则是画家们都在不断努力探索的问题。然而,无庸置疑的是,艺术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学习传统艺术,增加学识,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以独特敏感的审美之心去直观体味那深存在自然与人生的内在关系,正确地认识现实,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画家的真情实感真诚地反映在绘画创作中,作品的艺术情感定会更加深厚感人.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的本质是表情,完整、准确、细腻而深刻地体验和把握声乐作品的内在情感至关重要,要养就内心视觉,即“心服”,通过想象,捕捉声乐作品尤其是音响部分潜在的绘画性因素,建构画面和视觉形象,为情感着形着色,从而为演唱者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操作提供一个大体可以触摸的对象.声乐艺术中的绘画性,即指通过想象主要是听觉想象而获得的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绘画性的构成要素有:线条、色彩、造型、歌词的情境语义.绘画性的存在依据,有实践依据、心理学依据、音乐本体论依据,绘画性的表现途径有:模仿歌曲表现对象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通过渲染情绪气氛象征某种情景、通过音响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表证某种视觉形象,通过音响造型象征或暗示某种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17.
绘画作品是抒发画家情感的载体,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才能充分表达画家的思想.新的绘画形式的产生是对旧的绘画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技术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但技术永远代替不了艺术.绘画的创作到作品的产生直至作品的接受,是绘画作品独特的存在方式.作品能否被大多数人接受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与绘画     
本文简要叙述了音乐与绘画两种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造型与音乐艺术中的旋律、音响色彩、音响造型的联系;音乐中的标题音乐、交响音画等音乐作品与绘画作品的联系;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之间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19.
笔触亦称笔法,是指画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气韵是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意蕴.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掌握纯熟的绘画笔触,才能创作出气韵非凡的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20.
多少美术家、美学家在绘画艺术的探索和研究中,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心理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极其简明,因为人类的心灵本是一切科学与艺术之母。一件艺术作品是如何形成的?必然归结到那极为复杂的心灵活动。一位画家又如何创作了才华横溢的作品?必然又归结到画家精神结构的本身。必然要分析一位活生生的、富于创造力的人的独特人格。因此,从美学的角度看,美学越来越需要心理学去揭示作品和艺术家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学在力求解释绘画作品和画家的行为时,又不可避免地深入到人类的审美反应,如深奥莫测的情感、丰富怪诞的想象等等复杂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