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形容”是语文辞书中十分重要的释义提示词。不过当前并没有关于“形容”使用的规范和标准,且“形容”在辞书的编纂、修订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发现,词目在释义时使用“形容”与否和音节数量关系不大。“形容”主要用于提示形容词性词目的词义,也可用于提示非形容词性词目的词义。在形容词性词目的释义中,使用“形容”提示词义,能够使释语与词目词性相匹配,或提示由词目特殊结构或词义派生带来的非字面义。在非形容词性词目的释义中,“形容”也存在两个提示功能,即提示拟声词词目的词义和提示拟声词以外的其他非形容词性词目的性质、状态义。今后在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时,不表形容义的非形容词不宜用“形容”提示词义,非形容性释语形容词、词目具有特殊结构的形容词以及拟声词词目则宜使用“形容”提示词义。此外,应将“用于形容”调整为“用来形容”。  相似文献   

2.
翻译应以语篇为单位 ,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词义的确立。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比皆是 ,“语境不同 ,词义即不同”。在翻译中 ,词义的确立必须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 ,原文的上下文是选择词义 ,确定词的引申义和褒贬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易变的活性因子。广义地说,新词不仅仅是新生词,而且应该、也必须包括赋有新义的旧词、外来词和短语词等。词义不是“固态”,而是“液态”,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而不断流动变化。本文就英语词义的液态流动作一初步探讨,试图从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讨论旧词赋新这一词义衍变现象。  相似文献   

4.
1.归纳汉语北方方言中“郎当”一词之词义,纠正对于该词之误释;2.根据词义起源和词义引申,把该词词义分成两大类:悬挂义和摇摆义及其变体;3.揭示该词的来源:从汉代“锒铛”一词独立出来的动词,并形成了动词词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从古义到今义的流变。“人民”的古义为“人类、百姓”或“糊涂无知的人”,19世纪末至20世纪,经过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人的阐释,“人民”一词的词义有了新的拓展,它包含了“权利、参政、当家作主”等新内容,“人民”词义的这种时间向度上(古今转化)的演化,向人们昭示着中国思想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假”“借”“丐”三字所反映的变调构词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历史考辨。其中:“假”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上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去声。“借”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长入(>去声)。“丐”字,原始词,义为向人乞求,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乞求得到满足,施予,给予,动词,长入(>去声)。这三对词都属于使动构词,来自上古;后来口语中,“假”只保留了上声读法(今天去声的“假”跟滋生词的“假”词义不同,是不同的词);“借”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宋元之际已消失:“丐”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六朝中后期已读成了去声。 文中附带提及,“反训”一说是不可信的。一个词的词义可以反向引申,但这种反向引申在词义引申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而词反向引中出来的新词,跟原来的词应属不同的词,同一词不可能兼有正反二义。“假”“借”“丐”的原始词和滋生词词义之间是非使动和使动的词义分别,不属反向引申。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有许多与汉语书写一致的词汇,这些词汇中有的与汉语词义一样,有的与汉语词义有出入,而有的与汉语词义完全不同。日语中也有一部分与汉语仅一字之差但词义一样的词汇,如日语的“爱人”、“原子力”、“異口同音”,分别相当于汉语的“情人”、“原子能”、“异口同声”。通过对日语汉字词中与汉语仅一字之差但词义完全相同的二字词举例分析,以期能对中日两国人民学习对方语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恨嫁”作为一个粤方言词语如今在社会上频繁出现并广泛使用。它从一个方言词语渗入普通话后词义逐渐发 生了变化,适用对象得以扩大,词义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我们认为这与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类型有关,“恨嫁”与普通话中“盼 嫁”一词的相似性,使“恨嫁”一词必须变化发展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血缘结构与地缘结构匹配方式的差异,中国农村可以初步划分为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与中部分散型村庄三种理想类型。村庄社会结构主要从婚姻的家庭支持度和村庄排斥度两个维度形塑“光棍”形成逻辑。具体而言,北方分裂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最强,村庄社会对“光棍”的排斥度最强,“光棍”生成的概率最小;南方团结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一般,村庄社会对“光棍”以结构性保护为主,“光棍”产生的概率次之;中部分散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最弱,村庄社会对“光棍”较少排斥,“光棍”产生概率最大,“光棍”数量最多。对农村“光棍”区域差异的社会学分析建构了“光棍”研究的中层理论框架,对于“光棍”危机的社会政策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依赖于社会生存发展,同时语言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革。每一种语言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具体反应在其语音、词汇、句子层面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许多人已经先富起来,近来“土豪”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用“土豪”一词来称呼有钱人。实际上,“土豪”的词义变化反映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它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深刻了解“土豪”一词词义的变化,我们将从社会环境和语言本身探讨“土豪”词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词义的交叉     
一、课文内容有些词的意义是交叉的。词义交叉,是指有些词的意义适用范围有相同的、重合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如“学生”和“共青团员”,“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共青团员”,有一部分不是。“共青团员”中有一部分是“学生刀,有一部分不是。近义词也有词义交叉的地方,但它们不同于“学生”和“共青团员”,因为近义词有时可以互相代替,“学生”和“共青团员”就不行。词义的交叉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辨别清楚词义交叉的关系,对于弄清词义,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如今社会信息爆炸,网络流行词语层出不穷,继“囧”、“hold 住”等词之后,“任性”一词在网络中迅速蹿红,被纷纷借用。本文对“任性”一词的古今意义进行分析,其词义已随着大众认知而发生倾斜。“任性”一词因时代更替,大众社会认知改变而使词义引申,意义被扩大。社会心态的改变使不同群体对新词新语认知产生不同。新词新语体现着阶级性,群体性。  相似文献   

13.
“萨满”词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外学者对“萨满”一词的来源及词义 ,历来说法不一。如果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语言及历史文献出发 ,对“萨满”一词的词源与词义进行重新考释 ,可以认为“萨满”一词不是外来语 ,而是中国古代女真语 ;其义不是“激动、不安和疯狂的人” ,而是“智者  相似文献   

14.
在确定词的“为一为二”时,词的形式有重要作用,词的内容起决定作用,词的概念意义的同一又是词义内容同一的决定性因素。“同音同义”,作为确定词的同一性的原则.应当是对立的同一,历史的同一。根据这个原则,从汉语词的词法多功能的特点出发.没有。必要提出“词汇词”和“语法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论上下文及上下文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上下文及上下文词义胡晓燕(安徽教育学院外语系合肥230061)关键词上下文词义本质一、词的本义与上下文词义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字典里查到的词义无法解释在一篇文章中的某个词的词义。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词的本义已部分失去,它们在特...  相似文献   

16.
就“停止”和“停住”这两个词在词义、结构和搭配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描述了两个词在具体语境中与其他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词义的选择、引伸(-)词义的选择英汉两种语言都是有一词多类,一调多义的现象。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两个方面着手:1.根据调在句子当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选择某个词的词义,首先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的汉字词多源于我国,其中大量汉字词词义与汉语相同,但也不乏词义相异之词。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正由于母语与日语中均存在同形词的“共同点”,导致学生往往“望文生义”,忽视部分词义相同或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造成误用和误译现象。本文就初级日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中日同形词误用及误译例,分析其在中日文不同语境中的用法,阐述在教学中排除母语干扰,转换思维,正确理解同形词对促进语言提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光棍是一种现象或者状态,趋势无非两种:一种是经过外在帮助和自身努力完成婚配而脱离光棍群体,可以称之为“暂时光棍”,应对方法是如何帮助其组建家庭,并有效维系其婚姻存在,避免“重返光棍”;另一种是客观环境恶劣加自身条件不足,实现婚配几率趋近于零,不得不独身终生,可以称其为“既成光棍”,应对方法是引导其重新确定生活目标,帮助其融入乡村社会,在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提供帮助,保证其单身背景下顺利且有意义的生存与生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