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全球气候治理掀起的碳中和潮流正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和变迁将带来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绿色战略能力建设成为各国碳政治博弈的重要内容。国家绿色战略能力,是一国基于自身所能运用的各种绿色资源,通过国家战略谋划和具体应用,维护和拓展国家绿色发展及国际碳政治博弈的能力,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向度。当前碳中和背景下中国首脑外交对国家绿色战略能力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增强国际话语权、提高制度建构力、增加国际道义力量、改善和优化国际形象等大大提升了国家绿色战略能力水平。人类正处于一个危机叠加、风险加剧的时代,需要中国继续通过首脑外交等各种国际战略途径加强自身绿色战略能力建设的同时,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层空间外交战略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层空间领域的对外战略是一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层空间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应包括满足国防需要,并为国内建设服务,保持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创造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国际环境;中国外层空间对外策略包括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立场、建立国际合作战略框架、全方位构建国内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视角,进行了中日战后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战败国日本何以在战后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而战胜国中国何以经过了近30年经济建设却仍然贫穷落后。结论是:国际环境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国际关系的战略格局是最主要的国际环境;战后国际关系的战略格局,使日本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但却付出了政治上矮子的代价,使中国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但却付出了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的代价;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变化,经济大国的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而政治大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向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迈进。  相似文献   

4.
巴西是拉美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资源体量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长期稳定的中巴经济合作关系是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国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巴西是中国全面实施拉美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产品及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目标市场,也是重构国际经济秩序及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支持力量,与巴西在农产品、资源及能源领域合作对中国未来增长尤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中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与巴西的经贸合作关系。继续巩固和加强中巴经贸合作关系是中巴两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内生需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非洲的同时,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对非战略,出台新的对非政策。在大国对非战略中,中美两国的对非战略尤其引人关注。但两国的对非战略无论内容、实质,还是手段与效果,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中美两国的对非战略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非战略的实质与发展趋势,领会中国对非战略的重要意义,并为推动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西方战略文化研究的历史考察 ,认为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研究路径上分析经历了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的演变。文化主义研究的是单位层次上的国家的战略文化对一国战略决策的影响 ,而建构主义则是在体系层次上国际政治文化对一国战略文化的建构作用。文化主义更多的强调不同国家战略文化的独特性导致了战略决策的差异 ,而建构主义则研究不同国家的战略文化由于受国际规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7.
玉米在全球粮食市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玉米市场的供求变化,研究了主要玉米进出口国特别是美国的玉米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玉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试论21世纪初中国的全球亚太战略和对日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确定中国的全球外交战略 ,并制定相应的亚太外交战略是确定对日政策并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 2 1世纪初 ,中国的全球战略有三个方面 :一是维护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和平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 ,推迟以及杜绝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是和世界各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 ,全面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是为实现祖国统一、为用和平或其他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中国的亚太战略是 :维护我国的周边和平环境 ,确保正常的经济发展不受干扰 ;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国际条件 ,让外国可能的干涉降到最低程度 ;保证本地区的安全与和平 ,积极发展与本地区各国间的正常关系。在对日政策方面 ,一是要把中日关系放在一个重要层面上 ;二是摆正心态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中日关系 ;三是要加强对日调研工作 ;四是对中日民间交流加以引导 ;五是加强对日本各种政治势力的团结了解工作 ;六是要加强两国教育界和青少年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是一国是否真正握有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考量指标,关系到一国在国际社会关系互动中能否得到客观的认知评价,营造有利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获得国际威望。当前中国在国际议程设置能力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必须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整体战略框架下,精心筹划,从被动更多转向积极主动,努力成为“中国议程”设置的主导者,国际性议程的重要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在向世界传递“真实的中国”的同时,更主动地以中国的话语声音去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演变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和综述了经济学关于竞争、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以供我 国当前关于产业垄断与竞争的争论参考。介绍并分析了有关国际权威组织对中国国际竞争力 的最新评价结果,指出了中国在国际竞争力主要决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WTO的中国 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实现了成功启动。其成功启动,离不开对百余年中国现代化史的科学总结,离不开对旧有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离不开对旧的国际战略格局的超越,同时也离不开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深刻影响。正确总结其原因,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伟大系统工程,无疑需要进行科学的战略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洞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瞻远瞩,谋篇布局,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的战略构想,主要包括强化科学理念引领,完善战略目标体系,汇聚磅礴发展动力,适时调整战略步骤。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十年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中华魂》2013,(6):59-59
习近平主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一重要指示,揭示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战略任务,反映了对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深邃思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国际战略家。他在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使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 ,也实现了我国国际战略的转移。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战略转轨的理论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实现我国国际战略转轨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础上,从世界总格局和中国现实国情出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一)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转移战略;(二)实现"三步走"奋斗目标的现代化建设战略;(三)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四)尚贤用能的人才战略;(五)"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祖国战略;(六)发展自己,开拓未来,一切向前看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6.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确认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之一。这一确认是从人类现代化历史比较维度上概括的。这一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传统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为国际发展与世界和平作出了理论与实践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新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维护了国际和平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公害,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它加深了中国对国际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战略认知,促进了以新安全观为核心的综合安全战略调整,更加注重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探索新的安全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反恐。  相似文献   

18.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解决世界性人口膨胀、陆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出路。海洋经济不仅涉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关系一国的主权和权益。因此,从战略高度确定海洋开发基本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本质、原则等基本内容,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向国际社会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2022年11月到2023年3月期间,在党的二十大结束初期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各类外交活动,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习近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立足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向国际社会全面详细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担当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国情怀是一种家国同构、爱家爱国的深厚情愫,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重要精神特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之一。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项全新的时代课题,既可以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中寻找其理论根基,又可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探求其现实依据。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家庭、高校和社会等多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才能使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继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