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忠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2):20-24
《世说新语》所描述的士人有一明显倾向--"重才".魏晋士人"重才"的原因有三:魏晋黑暗的政治社会环境导致魏晋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而觉醒了的士人以才智证明自己的价值;魏晋的人物品藻更深化了士人的重才意识;魏晋的清谈也为重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王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53-55
《世说新语》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充满高度艺术性的描绘和妙趣横生的语言,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文章对《世说新语》的世风世貌从魏晋士人任性放诞的行为方式、推崇品鉴的名士风度到纵酒任达的两晋新风、风行朝野的玄谈盛况做了简要分析与归类,再现《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4.
甄芸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6-18
魏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士人心态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而<世说新语>作为该时期的语言及人物镜象,反映出魏晋士人以人格、自尊、自我为导向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但对生命价值实现方式的错误选择最终导致了生命意识的残缺. 相似文献
5.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实现意识。《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是历代文人中生命意识最强烈的庞大群体。吊唁死者时的种种怪异行为 ,表现了魏晋士人对死亡的极度厌恶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把人格的自尊视为生命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 ,各种相互对立的人格都在这里发展到了极致。但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却是历代文人中最微弱、最残缺的 相似文献
6.
胡中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5):50-54
《世说新语》集中摹写了魏晋士人这一鲜活的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士人所推崇和实践的理想人格,呈现出了迥异于两汉的独特风貌。魏晋士人超越世俗、自由独立的理想人格折射出魏晋时代儒家价值观的式微和道家价值观的兴盛。魏晋时代的人格之美,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诗意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在人格个性长期受到压抑的封建时代树立了一块不可企及的关的丰碑。 相似文献
7.
张海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世说新语》的语言对后世作品颇有影响,明人吴瑞征曾有详论,本文从《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所受影响等几个方面,比较详尽地论述了清谈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8.
刘正国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魏晋清谈是魏晋时代士族读书人, 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 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 是当时文化人生命价值的体现。应该给予历史的公正的评价, 而不应盲目否定, 一概贬斥 相似文献
9.
唐小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84-88
自从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把魏晋文章与魏晋风度概括为“清峻”、“通脱”之后,长期以来,人们多从正面肯定魏晋时代独立的人格追求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审美理想;然而就魏晋士风、世风来说,并不完全值得嘉许。从刘义庆(403-444)编撰的记录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轶闻趣事的笔记《世说新语》中,不仅可以看到魏晋风度的积极一面,更可以看到其消极的一面,看到其所谓“清峻”、“通脱”后面的虚伪、颓废、病态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
张海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世说新语》的语言对后世作品颇有影响,明人吴瑞征曾有洋论,本文从《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所受影响等几个方面,比较详尽地论述了清谈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史春香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145-148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生命价值意识主要指对人的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自我价值的看法与追求。《世说新语》反映出魏晋士人的社会意识淡薄,外在社会价值的缺失导致士人内在自我价值追求的降低,他们多沉浸于当下生命体验的过程中,而真正从精神层面表现内在自我价值的自由意志却并没有在魏晋士人身上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2.
何新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
<世说新语>所载两晋名士清谈,既谈玄理,也谈辞赋.谈赋的形式有赋家自评、作者与读者间的论辩.还有读赋会式的研讨;赋谈内容包括赋的思想艺术、人物品藻、模拟与创新及言意之辨等命题.两晋士人赋谈关注当代赋的创作,影响了社会重赋风气的形成,促进了赋的创作和传播;同时,因其充满玄理意蕴,注重赋篇的整体风貌.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接受空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3.
李晓筝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78-80
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一个常用术语,同时也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事物的情感和情爱方面均有不同流俗之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就反映了魏晋风流的这些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
田凯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80-83
《世说新语》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人格构建特点。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生命危浅,朝不保夕,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已无法适社会现状。为适应历史要求与社会现实,魏晋士人从儒家关注个人的社会价值转向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他们自觉从三个方面——人与自然、他人(社会)及自我的关系——来构建与完善自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曹扬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7,(3)
魏晋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人的觉醒时期;魏晋名士向来以对传统的叛逆而著称。《世说新语》生动地呈现了魏晋士人这一独特的生命情调,它为人们了解这一特定的文化风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启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社会长时间反复震荡给士人增添乱世的刺激。理想幻灭,精神崩溃,痛苦不堪,寻求解脱渐渐成了时代流行病。而儒学自酉汉晚期羼入阴阳谶讳之说以来,日益沉入章句繁琐的泥淖之中,原始儒学重视人道积极进取的精神被阉割歪曲而成为人们精神的负累,士人据以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在汉末大乱中彻底崩溃了。被压抑已久的法、名… 相似文献
16.
宁稼雨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16-23
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从正始到东晋,老庄“物我两冥”思想、郭象的“独化玄冥”说和佛教“入不二法门”思想对士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嬗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伟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24-27
<世说新语>中的<伤逝>篇全写魏晋名士对死者的哀悼和恸哭.从<伤逝>篇及其它的感伤故事可以看出:魏晋士人不仅以有情、重情、钟情为人格理想,而且竭力追求情感表达的自然与真诚.魏晋士人情感价值的选择与建构是在无情现实的基础上,经由无数情感的冲突,在玄学的观照下形成的,是对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刘五一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4):145-148
《世说新语》集中反映了对东汉至魏晋时期名士行为、举止等风貌的品评。这种人物品评的行为其实肇端于东汉时期的人物荐举和鉴评,而推动人物品评的杰出人物多为天中汝颖士人。淮河流域特别是淮河中上游的天中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该地区的士人在汉代特别是东汉十分活跃,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风范,其言行举止垂范着天下士人,形成独特的天中士人文化。《世说新语》上中篇的正面描写中,充满天中士人的情操和意趣。魏晋风流是天中士人文化的延续和转变,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舆论兴旺。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在品评人物时有很大的重才倾向,其才的内涵有治才、辩才、艺才之分,其变异的轨迹大致是由社会功利性转向半非功利性,最后过渡到审美意义上.才在六朝美学魏晋风度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族婚姻观念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稼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
文章从士庶之间严格的婚姻界限、新旧门户之间的婚姻关系和帝王婚姻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魏晋时期随着士族经济和政治地位的迅速崛起而在婚姻观念方面发生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