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媒介革命。当人们欢呼“新媒介”又一次带来“人的延伸”之时,许多社会和人文学者却从不同学科角度,开始了对新媒介的反思、质询乃至批判。面对大众传播新一次的“开垦”而造成的“荒漠”,新媒体的阅听人应该以更富建设性的姿态,承担起“绿化”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4.
李程 《国际公关》2024,(3):154-156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5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广告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广告产业占GDP比重、广告经营额均呈现增长缓慢趋势,但广告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增长趋势成正比且在广告行业内部结构方面出现转型调整现象。“十三五”时期,新媒介的发展一方面冲击了传统媒体;另一方面呈现出媒介融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互动传播的新发展态势,“创新”“融合”等理念逐渐成为广告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本文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为数据基础,结合《广告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广告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广告产业的发展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5.
这是作者主编的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三段节选,分别是“旧体诗与聂绀弩的‘三草’”,“王小波的小说”,“网络文学:痞子蔡和安妮宝贝”,这些内容,在当下流行的文学史当中,通常很少论及。作者力图扩展当代文学史的覆盖面和强调对文学新现象新媒介的关注;在行文中,不求面面俱到,以文本解读为主,注重感性经验,将对文本的语言分析放在重要位置,凸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揭示新媒介文艺生产的深层媒介逻辑及社会历史语境,新媒介文艺生成性研究引入德勒兹的“生成”理论,通过将“生成”作为新媒介文艺的技术意向,开展对构成新媒介文艺生产域中作为基础锚点的主体、时间、空间的生成性探索。新媒介文艺生成性研究发现:新媒介的内在生成性偏向,使新媒介文艺生产域中的主体生成为人机间性主体,形成人机协作式生产;使时间生成为结晶化的星丛时间,引发时间生产力的增强、中间时间的开发、时间深度意识的退场;使游牧空间通过对物理空间的征服、差异空间的生产以及异质空间的创造实现空间生产力的增殖,为跨媒介叙事提供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7.
陈泰康 《国际公关》2023,(23):185-18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开展,已经成了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出发,思考并探究如何利用好“新媒介”与新媒体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率,改变就业人才堆叠、资源浪费、盲目从业、火速失业等现状,以期为打破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魔咒开拓新视野、提供新思路、尝试新可能。  相似文献   

8.
就目前来说,大众传媒对农传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位”现象。农民因被传媒视为非目标受众而处于失语和缺位的边缘地位。二是“错位”现象。已有的涉农媒体,由于节目的针对性、实用性与现实有差距,农民并不看好。三是“虚位”现象。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使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新媒介环境下,对农传播的改进思路为:新媒体应是政府财政倾斜的重点方向;双赢策略是传媒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媒介素养教育,尤其是新媒介使用培训,是消除数字鸿沟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介形式与新产业形态的影响与冲击下,美国新闻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局限性不断显露出来。探索出新型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成为新闻机构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在近年的实践中,美国新闻机构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模式,较有成效的模式包括:“付费墙”模式、众筹模式、基金会资助模式、“原生广告”模式和数字代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影文体”是新媒体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语词-影像”混合表意文本形态,而微叙事、影文戏仿、网络动漫和数码摄影则是新媒介“影文体”意指谱系中最具有颠覆意味的存在形态。与传统“语图文本”中的语图关系格局相比,“影文体”的表意范式呈现出更加自由的交互性、多维性与混融性,因此,“语图混融”是这类文本意指过程最常见的理论图式。对新媒介“影文体”表意关系的研究,应该突破新媒体时代文学图像关系研究的固有思路,从跨学科的研究视域、基于“语图思维”的认知心理来审视这一新的文本形式对当代文艺理论体系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智媒时代文学生产新景观,公众号“林记出品”的文学生产与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学迥然相异,其强化了属于家族场域的对话机制,依托于互联网新媒介的内容生产方式,形成老少参与的部落文风;其拓宽了传播路径,实现了文学的脱域化传播,建立起与读者的“互动仪式链”,打造了属于智媒文学团体的新阵地;其传承弘扬了和谐家风,传递了社会正向价值,为智媒时代全民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2.
电子游戏已成为了“数字化时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电子游戏的审美研究既是电子游戏艺术形态和游戏产业发展走向成熟的理论所需,也是新媒介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电子游戏的审美研究由于研究路径选择上的偏失,造成了理论困惑与技术主义的“概念先行”的研究困境,使得游戏审美研究既不能回应现实对理论的需求,同时阻碍了新媒介审美研究在深度、广度、视界上的拓展。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对“电子游戏文本”的细读,纳绎出电子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建原理,建构一个基于电子游戏文本描述的游戏诗学。  相似文献   

13.
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学术界基于社会状况、媒介特征和文本内容等阐释途径,建构了现代性、后现代和数字现代主义三种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现代性文化逻辑是由走向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但网络文学中明显可见其阅读的后现代性;网络媒介带来了读写的后现代文化逻辑,却遭受到现代性立场的批判;数字现代主义将网络媒介与网络文学区隔,主张文本内容及其主题的新现代性,陷入媒介文艺学的内在矛盾中;它们存在着文学内容和主题的困境、媒介作为中介的片面性以及语言文本的过分重视等不足。要把握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必须回到后现代的原初含义,认清其是建立在可操作、多元呈现和融合生成的界面上,且在读者、阅读文本和审美效果等方面具有“虚拟后现代”特性。新媒介文学阅读体现出阅读文化的范式转型和阐释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情感适应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重要维度,然而身在异乡的他们却面临着普遍的情感困局,空间迁移所带来的受排斥感和漂泊感,时间演进中的孤独感和迷茫感,成为了他们情感体验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以其可“移动”的特性与农民工的“流动”生存现状碰撞,从情感认同的建构、情感生活方式的形塑两个层面推动着他们的情感适应过程。新媒介的接触、使用与消费,不仅建构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资本,新媒介自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情感资本,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城市融入进程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道金斯参照基因的“生化复制因子”概念提出的“文化复制因子”概念,其含义超越了传统文化心理范畴,为当前网络文化和新媒介文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而,模因也受到相应创作、批评领域的广泛关注,继而衍生了模因文化和模因学研究。当前新媒介文艺的生产中也存在一种依托模因文化的模因再生产现象,通过生产主体的迭代和化身,模因再生产突破了传统的文艺活动角色关系,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超文本美学原则和文艺再生产方式。在具体的文艺实践中,模因再生产促成了超文本文学沉浸感与交互性的统合,在创作上则表现为一种离散的沙盒式创作活动,为新媒介文艺场域媒介、主体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奇的样本,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江苏卫视大型电视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首先在于拥有一套由新媒介介入的独特的逆向传播新机制,其次在于运用舆论学原理构建舆论网络,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尤其在于内容上点到“笑点”的同时也戳到了社会和人性的“痛点”,增加了“乐中思痛”的反思价值,凸显节目的内在张力,引爆了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新媒介为研究平台,以当代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年新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和个案访谈,借鉴传播学相关原理,探讨和分析了新媒介对青年休闲娱乐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发挥新媒介在青年休闲娱乐中的积极示范作用,提高青年的新媒介使用素养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铁凝 《社区》2010,(14):5-5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学的身体研究长期处于"缺席"在场的状态,近年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身体转向。从伊德"技术身体"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对新媒介典型实践"打卡"的诠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媒介传播中的身体。空间打卡者穿梭于现实和虚拟空间,借助打卡达成社会交往;时间打卡者调和着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通过打卡实现社会区隔。打卡体现了新媒介传播实践的转变:身体和媒介相互嵌入结合,共同生成着流动的身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网络文化空间出现的“政治萌化”景观,体现了主流话语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互构关系。在新媒介语境下,亚文化群体秉持“万物皆可萌”的理念,将政治议题纳入“萌文化”体系之中。官方政治主体则将“萌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与传播策略,将其运用于主流话语的内容生产与形式制作之中。政治的“萌化”潜藏着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只有立足建构多元协商共治的政治文化生态、强化主流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推进主流话语的创新性表达,才能在新媒介语境下有效实现主流话语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