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美的电器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及其对冲效果。研究发现,美的电器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以及总体现金流和股票收益率的汇率风险敞口在经济上和统计上都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金融对冲和跨国经营等方法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人民币波动的风险。本研究解释了国内许多宏观和中观有关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对于深入理解公司层面汇率风险的影响机理,改善我国本土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未来大样本公司层面的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品交易与商业银行绩效——基于美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8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2005年第2季度-2008年第3季度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为对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在对银行持有衍生品头寸目的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整体上、分类样本以及次贷危机前后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为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上非交易衍生品面值规模越大.银行的收益越大,但增加了银行的整体风险;相对于主导型银行,参与型银行可能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从而增大了自身的系统风险;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在次贷危机前相对于危机后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从而增大了自身的系统风险;商业银行使用金融衍生品行为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商业银行严格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基础资产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利用对银行而言也许是一种有益的管理尝试,但是如果商业银行过多地用金融衍生品进行投机以获取较高的收益,金融衍生品的利用会导致银行整体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基于VaR的现金流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金融企业不同,非金融类企业拥有更多非经常交易且不易估值的资产,因此更关注其在将来某一时刻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把现金流在险值与金融工程技术中在险值的概念相结合,运用风险敞口模型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等计量方法,为非金融类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分析家提供一个简单具体而直接的现金流不确定性的评判指标.通过对在险值和现金流在险值的比较以及对现金流在险值度量模型发展脉络的分析,发现现金流在险值技术更能刻画出非金融类公司的财务风险;通过引入管理决策风险作为风险因子并改进风险敞口模型,计算样本公司的现金流在险值;进一步提出现金流在险值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降低了标的证券股价特质性波动,但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标的证券的噪音交易、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公司盈余操纵以及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降低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的非信息效率因素。此外,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只有在业务开通时的瞬间效应而无持续效应,这表明卖空机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与企业绩效:公司治理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考察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间的互动机理,检验公司治理在两权偏离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负向效应随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治理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负向效应随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在终极控制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超过50%,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会降低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最后为优化公司治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营、投资和筹资现金流动态交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系统现金流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PVAR)考察经营、投资和筹资现金流三者间的动态交互影响效应。该模型不但解决了变量内生性问题,并且有效刻画了系统变量间的冲击反应。敏感度分析与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对经营现金流具有突出的敏感性,而投资现金流的波动则更多地受到筹资现金流的波动影响。正交冲击反应分析则进一步表明:经营现金流对投资、筹资现金流冲击的反应不显著,而投资现金流对经营、筹资现金流冲击的反应要持续较长时间,并且筹资现金流与经营现金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短期替代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分别从现金流敏感度和现金流波动性两个角度说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外部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汇率波动频繁和金融稳定的联动问题备受关注。运用熵值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CFSCI),采用具有随机波动性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时变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降低金融稳定,而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在短期会显著降低金融稳定,中长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波动幅度变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段呈现异质性,中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进而间接降低金融稳定。而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在短期会增加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程度历年来保持相对平稳,作用机制比较稳定,长期可能会降低不确定性,从而促进金融稳定。近些年来,三者之间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张涤新  邓斌 《管理科学》2013,16(7):66-79
微观主体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抗风险能力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已有文献大多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但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尚未发现. 基于组织设计理论中的控制权分配理论和不完全合约理论,本文构建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权配置模型,研究了微观主体行为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 在内部和外部风险冲击下,金融控股公司能够通过分权或集权的风险控制权配置,分散和转移风险,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收益. 本文还选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样本数据,对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与独立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绩效进行比较. 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控股公司盈利水平显著高于独立银行,其风险水平低于独立银行. 此外,本文给出了金融危机冲击对样本公司收益影响的时变效应,验证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宋华  黄千员  杨雨东 《管理学报》2021,18(5):760-768
以2010~2016年中小板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导向和供应链导向的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利用2017~2019年数据对主要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导向的供应链金融活动并不能降低企业风险,对运营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供应链导向的供应链金融活动能够显著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企业风险;金融导向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增加财务绩效,而供应链导向的供应链金融活动与财务绩效存在倒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但互联网金融是否真正减少了收入波动,抑或使家庭暴露于风险之中?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参与对提高家庭总收入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总收入波动,致使收入风险显著增加.但总体上,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单位风险的收益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家庭投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于有工商业经营的家庭,互联网金融提高了家庭的网络销售概率,促进了家庭创业,显著增加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及其波动.本研究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防范家庭收入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细雄  刘星 《管理学报》2012,(3):459-465
通过在职消费、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和现金股利支付4个变量间接测度管理者攫取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并运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实证检验权益、债务和可转债3种不同融资方式下(横向比较)以及可转债发行前后(纵向比较)企业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将导致在职消费和自由现金流的降低以及现金股利支付的增加;但在抑制管理者过度投资中可转债并未发挥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优化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完善内部公司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将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现金持有量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2002年非金融类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虽然正相关,但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具有较高的偏好;(2)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且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存在分离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0.769元;而当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存在分离或虽存在分离但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1.206元.从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的偏好是一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动机.  相似文献   

13.
Joel M Stern 《Omega》1974,2(1):11-32
One of the greatest dangers in corporate financial planning is failing to separate investment decision making from financial policy, because poor quality investments can appear to be desirable as a result of the particular financing vehicle employed. Management's focus of attention should not be rates of growth and earnings per share or return on net worth. Rather,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is the rate of return on total capital employed.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dangers of employing an earnings per share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suggests an alternative: focusing on a company's free cash flow, net operating profits after taxes minus the amount of new capital investment required in order to generate future profits. The autho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employing his free cash flow concept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pricing and financing acquisition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08年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检验终极控制股东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现金流量权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显著负相关;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支行水平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终极控制股东并不是把现金股利作为“掏空”的工具,而是把现金股利作为掩饰“掏空”的面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企业出现持有大量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现象,为什么企业持有大量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以及企业持有现金的后果等问题,逐步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而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主要从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治理机制,以及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等方面展开现金持有量的研究.由于我国的经济与制度环境同国外有很大差别,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内部人控制严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国外的实证结论直接移植到国内缺乏说服力.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也逐步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特质性因素和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现金持有量与财务杠杆、银行性债务、净营运资本负相关,与公司的投资机会正相关,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得到了经验支持;国有股、董事会规模、股东保护程度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经营者持股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以及领导权结构并没对公司现金持有量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从现金持有量的角度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不完善性提供了证据,需要我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  相似文献   

16.
论公司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三个层次,即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专业财务;它们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出资者财务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为依据,以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为目的,对其出资及运用状况进行管理,是一种间接约束机制;经营者财务以法人所有权为依据,在出资者的监控下,以直接控制的方式对企业的资金运行进行管理,发挥在治理结构中的纽带作用,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专业财务以现金流转为管理对象,保证经营者财务决策的顺利执行和预期效益的实现.三者的辩证统一是实现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5-2008年间我国75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借鉴现金流组合方法对上市公司所处生命周期进行界定,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考察了不同性质的最终控制人控制权、现金流权及两权分离程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公司价值负相关;而现金流权也与公司价值负相关,这与西方学者结论不同,主要是因为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股份多数为非流通股,导致了高现金流权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两权分离程度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越大会造成公司价值的降低,而在衰退期则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公司,相对于国有性质的公司在成长期和成熟期更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衰退期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战略扩张与融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信息经济学和代理成本理论的研究结论建立了一个公司扩张战略对融资契约影响 的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横向一体化战略扩张所获得的剩余与债务比率正相关,但是如果公 司计划从纵向一体化中获得剩余,减少负债水平并增加专用性投资水平是理性选择. 而且模型 对公司融资契约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金流对融资契约产生重要影响. 在此基础 上对模型的主要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相吻合. 最后,为公司战略扩 张和融资决策提供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n the use of cash flow in financing corporate investments—the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in a concentrated ownership context. Using a sample of 6797 French listed firms from 2000 to 2013, results show that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decreases with the cash-flow rights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nd increases with the separation of its cash-flow and control rights (excess control rights). Firms are, thus, less likely to use cash flow in investments when the interest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re aligned with those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However, they appear to use considerable internal funds for their investments when they have severe agency problems, driven by excess control rights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Overall, our findings help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gency relationship in shaping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and analyse the current practice and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control practice as regards divisional investments in large Italian firms, using a survey questionnaire method. Some comparison with top North-American and German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units were also made.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upported two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In the identification stage, firms tend to decentralise the process of capital budgeting and the control mechanism ensuring the link between corporate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capital expenditure projects at divisional level is based on guidelines produced by headquarters. In the selection stage firms which perceive a high interface level with the corporate strategic objectives in divisional capital expenditure tend to use discounted cash flow techniques when choosing one or more investment projects. When an economic approach is us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performanc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ails to predi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divisionalised companies. Essentially, financial control combines non-financial measures, used to understand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with traditional accounting measure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on the level of operating cash flow and operating income, as a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in the medium-term of divisional inves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