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凤 《老人天地》2013,(6):46-47
因为60岁的母亲一句无意的感叹,29岁的儿子把全年的假期攒在一起,带着母亲用1.2万元游了8个国家。带着妈妈“攒假游”黄杨大学毕业后进人当地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他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平淡安详。一天,电视上一则“背包客走天下”的新闻引得母亲大发感慨:“背包客真潇洒啊。我想去也没有人陪啊。”  相似文献   

2.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1,(23):32-32
小孩带着一张画的纸币进了玩具店,要买一架玩具飞机。售货员说:“小朋友啊,你的钱不是真的。”小孩回答:“难道你的飞机是真的?”  相似文献   

3.
孙子疗法     
古有“孙子兵法”,今有“孙子疗法”。   “孙子兵法”,人所共知,乃中国春秋末年吴国孙武所著的一部兵书。“孙子疗法”,不知何人发明。当初一听,很有点儿不以为然,心里在想:作笑料则可,作灵丹妙药怕是未必。那时,我 50多岁,工作忙得团团转,稍有闲暇还要舞文弄墨,哪有心思含饴弄孙 !  然而,很快就过了花甲,离开工作单位,忙是不要忙了,但呆在家里又闲得难受,寂寞孤独随之而来。这时候就不由得想起,有个小孩在身边热闹热闹,该多好啊 !要说孙子和外孙,我有 4个,但他们都随他们的父母生活。就是家住南京的,也是周末才…  相似文献   

4.
桃罐头事件     
星期天,三三和妈妈在客厅地板上垒积木,给她的神奇宝贝们码房子,玩得太久,妈妈对三三说:“你去沙发上躺会儿吧,休息一下。”三三爬到沙发上,坐着和爸爸一起看电视。妈妈说:“你躺下嘛,让你的腰放松一下。”说了几遍,三三不理会。妈妈心生一计:“有没有人要吃桃罐头啊?”意思是某人要是乖乖躺下,就有桃罐头吃。  相似文献   

5.
林颖 《老年世界》2008,(23):23-24
接受父母变老的现实 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通常不情愿接受这个现实,不希望那个曾经依靠的对象变成了需要依靠我们的人。但是,当父母的衰老来临时,我们和他们的角色正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老了就变得跟小孩一样了”。我们变成了爸妈的“爸妈”,他们变成了我们的“老小孩”。特别是当父母年老力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过度介入老人的生活,接管了老人的决定权。这时,尤其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儿童选美已经成为一个价值50亿美元的产业。一篇名为《穿高跟鞋的小孩——父母正以有点怪异的全新方式炫耀他们的小孩》的短文这样描述美国的儿童选美热潮:“所有的父母都认为他们的小孩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孩子,但有些父母希望全世界都赞同这点。他们让自己的孩子穿上迷你礼服,送他们上舞台,在完全陌生的人面前展示他们自己。这些陌生人根据他们的姿态、才艺和外表来替她们打分。赢的人可以把现金和奖品带回家,输的人则心碎神伤。”  相似文献   

7.
石太明 《老年世界》2010,(12):25-25
我是一个军人,和众多军人家庭一样,我的小家一直安营在父母那个并不宽敞的大家中。我离家千里,妻早出晚归,带小孩“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已退休的父母身上。七年来,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我儿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此,我把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也作为我对父亲表示的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8.
《女性天地》2011,(8):50-50
问:我和老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我们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积蓄,父母也都没有补贴,于是商量好节俭办事。我父母也通情达理,同意男友家不出彩礼。自然,我娘家也没有什么陪嫁(要知道,在当地,女方的陪嫁基本都用彩礼钱置办)。矛盾是从小孩出生、婆婆到来之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世象写真     
《老年人》2011,(5):19-19
新房依靠父母买,婚庆操办讲气派;“啃老”就像是讨债,儿女回家当客待;面对长辈谈不来,撒向猫狗都是爱;娘逛商场爹偷菜,学生玩耍受责怪;屋里常备麻将牌,翻书学习唯小孩;三四十岁把老卖,希望压给下一代。——现代家庭“十二怪”  相似文献   

10.
胡说八道     
《中外书摘》2014,(3):92-92
有个小孩据说生下来就没说过话,天长日久,父母以为他天生是哑巴,也就认了命——如果是个迷信的人,就会反省自己或自己的祖先干过什么缺德的事;不过在一个崇尚科学的新世界里,人们早已从因果报应的诅咒里释放出来了——说回这个小孩,有天吃饭,他忽然说:“汤太咸了。”  相似文献   

11.
确切地说,是一只狗把刘立柱和费玉华夫妇带到咨询中心来的。"我跟您说吧,他就是心理变态,一只狗他都容不下!你多大个人啊?整天和我的乖乖过不去。我对乖乖好一点儿,你就看不顺眼。告诉你,想把我的乖乖赶出去,休想!"妻子费玉华一进门就不依不饶地嚷嚷开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俗话“人往下亲”,说父母把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抚育成人,待孩子成家立业后,又养育了自己的孩子时,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首先选择并愿意承担养育责任的都是孩子。因为忙于自己的儿女、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对曾经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赡养就无暇顾及,渐渐的淡了、甚至可以忽略了……似乎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3.
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在中国是传统教育,是道德规范,是社会风尚。然而,在某些人眼里,似乎关心和孝敬的只是男方的父母。俗话就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儿出嫁了,与娘家就脱离了关系,父母养老也落空了,靠不住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讲得最多的也是媳妇侍奉公婆,孝养公婆,至于女方的父母呢,好像可以少养甚至不养,有道是“女不养爷娘”啊。当然,也有孝顺的女儿女婿会有所表示,但一方面因居住相距而远水难解近渴,另一方面只被视作人情往来,而并不准备完全担负赡养之责,所以也往往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这样…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老小一概是小孩”。既然是“小孩”,就免不了要在很多方面出现失误和差错。所以,不失时机地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防范和保护,就成为广大老年人和老年工作者一项重要的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她们只是在无花果树下聊天,摆弄着裙的花边,谈论些雨季和音乐的典故。贵妇人A在赞扬自己的丈夫。“他又高大又英武,还懂得如何下象棋,把对方的子将死在棋盘的角落。”贵妇人B听了,内心感到惭愧,因为她还没有结婚,她的父母留给她一座城堡,让她每晚听乌鸦的呜叫。贵妇人A感到很满足,用团扇优雅的拍打自己膝盖上的蜻蜓。“啊,我是多么的幸福啊。”  相似文献   

16.
Q:因为被小伙伴戏谑为“小胖墩儿”,上初三的儿子开始减肥。早餐减半,正餐不吃主食,晚上去跑步。其实他只是微胖,初三是关键时刻,他要把减肥的劲儿使在学习上多好!该怎么引导他呢?A:对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如果父母不去尝试着理解,只是自己认为“他只是微胖,减什么肥啊”“把减肥的劲儿用在学习上多好!”那么得到的只能是对抗、冲突和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7.
冯树安 《老年世界》2008,(21):27-27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不用问,我就会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每当我走在草原上,每逢我听到“草原啊草原,我可爱的故乡。马背啊马背,我生命的摇篮……”这优美的弦律,心中就充满自豪,因为我是草原人!  相似文献   

18.
何纯 《老年人》2007,(10):10-11
2007年8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二访问印度时在印度国会发表演讲,力促印度加入“亚洲自由之弧”,并极力强调建立印度、日本、美国与澳大利亚四国联盟的重要性。安倍的这一举动,诚如《印度教徒报》指出的那样:安倍一心要打造“四国战略同盟”,其用心就是要减弱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旨在遏制中国。  相似文献   

19.
巫婆婆 《当代老年》2008,(11):30-31
美国:隔代的祖孙情,在美国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爷爷奶奶带孙子天经地义,并且比父母还宠爱有加,这之中也有些许苦衷:不顺着孩子吧,带来的哭闹可能就被孩子的父母误会(中国人的心理向来孩子只有父母可以打骂)。因此几乎没有哪个做爷爷奶奶的不宠着孙儿女。在美国却不然,他们的祖孙情建立在“尊重”两个字之上,也就是说无论对儿子、还是对孙子都把对方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相似文献   

20.
乌金 《金色年华》2008,(4):35-35
央视《百家讲坛》上,北师大教授于丹尽管把“敏于行讷于言”的“讷(音:ne四声)”读成了na,同样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牵强地解释为“小孩”。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她的《论语》解读本在书市上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