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品造型夸张,构图粗犷,色彩艳丽,技法细腻,情感朴实。鲜活地表达着满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信仰和审美思维,对于其造型观念的探索将有利于研究和挖掘满族的历史文化、历史美学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锦州地域性满族民间美术造型的理念传承为主要探讨对象,通过日常平居有代表性的满族剪纸和满族刺绣为主要切入点,初步提出了自己对锦州地域性满族民间美术造型理念传承的认识。文章有意识将认识的内容诉求和外在形态思辨性的联系在一起,同时阐释出锦州地域性民间美术造型在当代地域文化发展中的生存现状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为一种源于生活的文化载体,是在满族先民预期性目的的指导下创造出来,是满族先民的审美实践,具有“人为”和“为人”的社会价值,它既切中了满族女真人的萨满文化本质,又融于现实、大胆探索,宽容整合地吸收了岭南、中原、江南、湖湘、蜀绣等地区刺绣的技艺,形成了想象观念丰富,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的地域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谈羌族民间刺绣和剪纸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羌族民间刺绣与剪纸工艺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拟从刺绣和剪纸两个方面来谈羌族的民间艺术产品的功能、作用、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并指出其在现代文化中提升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满族的民间祭祀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历史的演变 ,满族的社会群体逐渐稳定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满族群体在相异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下 ,其民间祭祀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表现出满族民间祭祀的稳定性和变更性相统一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吉林师范大学八旗谱牒馆中现存的满族民间家谱为史料载体,依据满族谱书中记载家训篇章作为研究对象。从忠君爱国、尊老敬上、睦亲和顺、家庭管理、处世方法、家庭教育、生活习俗等方面来研究满族家训内容文化。  相似文献   

7.
叶赫那拉氏族谱从一个重要的实证角度浓缩了满族的集体历史记忆,与其他满族家族记忆构成了满族族群自我认同的文化基础,运用其中的宗教神话记忆、满族共同体形成的记忆、民族迁徙历史记忆、满汉文化交融的记忆以及道德生活记忆是当前满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新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甚至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它对今天研究构建多元一体民族新文化体系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主要由一个省社科重点基地——满族文化研究基地和一个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学科组成,如今已形成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即满族与东北边疆历史文化研究;高句丽、渤海与东北边疆历史文化研究;中国思想文化、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随着许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及学科各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9.
满族在自己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有清一代,满族的作家文学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大丰富了祖国文化宝库,同时,在几千年的民族发展过程中,满族民间也孕育和产生了丰富的民间文学。这些民间口头创作,再现了民族的历史生活,贯穿着满民族对生活的认识和评判,渗透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世世代代在满族群众中传唱不息。但是,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满族民间文学曾长期被忽视,以至受到重大损失。十年浩劫之后,伴随着祖国文艺百花园的复苏,满族民间文学的挖掘与整理工作也迅速展开,在诸多同志的努  相似文献   

10.
满乡风情浓     
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群山环绕处,风光如诗如画。清澈的苏子河水,自东向西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流过,这里是满族的发祥地——赫图阿拉,又称兴京。这里有努尔哈赤早年创建的两个都城——老城与旧老城。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真正的满族风情,你会看到满族的民间刺绣,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东北黑土地上的民俗文化代表——满族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情,让这颗艺术明珠闪耀出别样的艺术光芒。本文针对东北满族民间剪纸与闽南剪纸在起源、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上的异同,以及通过分析二者在剪纸的创作手法、历史成因方面的差异,凸显东北满族民间剪纸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及其形式意味。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民间保存的满族族谱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大量的满族族谱对中国家族史、民族史、通史、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东北地区满族族谱的收集整理情况略作介绍,并对其史料价值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民间保存的满族族谱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大量的满族族谱对中国家族史、民族史、通史、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东北地区满族族谱的收集整理情况略作介绍,并对其史料价值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5.
满族建筑文化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9.
满族民间信仰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满族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满族文化的演进走向以及满族的个性发展都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解读其名称和抄写形成时间,分析其内容和资料价值,与现有神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萨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满族语言、历史、民俗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