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芙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24-125
“德修”和“智修”是大学生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大学生必须将“德修”和“智修”统一起来,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和自我改造,不断加强“德修”和“智修”,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周建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4):53-54
“以德育人”就是用人类最先进的化思想和伦理规范培育人,人类先进化是道德思想和伦理精神的载体,本从“以德育人”与先进化的内在关系入手,提出对先进化的学习、化验、探究是“以德育人”的关键,强调只有摈弃“灌输”与“说教”的方式,在学校以知识化为主要内容教育中体现“以德育人”,在学生综合化素质的提高中真正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倩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193-195
《说文解字》的“人”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本文通过阐释“人”部字与人的情感、性格,以及与儒家思想、姓名意蕴、祭祀文化的关系,来探究蕴含在其背后的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游晓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359-360
时下众多字词典对“佬”字的音义解释大多不妥 ,本文依据大量的典藉对“佬”字的音义做了重新解释。认为“佬”一音li偄o,意为大。一音l??,常用的用法是做后缀 ,如“阔佬、乡巴佬”。“佬” ,也作“老”。常用来指代人 ,但含有轻视意。它不只用于指成年男性 ,还可以指妇女和孩子等。 相似文献
5.
郑剑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讨论“所”字的作用,即指示动宾结构为定中结构,或指示其后续动词性结构为定语,并论及“所”字代替功能的隐现,提出了不同“所”字结构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好”字的原始义考究出发,探讨其引申义,即从人名到女子,再到抽象的美,进而分析“好”字的文化内涵,从文字发展的视角剖析母权社会的繁荣、父权势力的上升及社会秩序的建立和逐步规范的过程,解读人们审美观念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王兴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49-51
杜诗中“转”字用例 70见。然而人们多将其理解作动词而不知其有用作副词的情况。本文通过诗文中的大量语料证明 ,杜诗中许多“转”字从其语法功能来看 ,经常置于谓词性词语前作修饰、限定成分 ,可训副词“更加”。 相似文献
8.
9.
季桂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21-133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常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之为以“德”为主的文化。从古到今,“德”的文化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核心内涵变化不大,大致是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为主体,在中国的民间尤其如此。在儒家思想中,“德”的核心理念为孔子所说的“仁爱之心”、孟子所言的“本善之性”,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道、理、志、向。迄今为止,该体系在中国人的精神中依然发挥着作用,是我们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是我国析字形、解字义、辨读音的文字学专著。本文在对284个《说文解字》中“女”部字及女性文化相关字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说文解字》中“以类相从,以义相贯”的分类原则,建构“女”部字分类体系,将其分为姓名、称谓、婚嫁、女性价值评判标准、中性字五个类别;通过《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女”部字对比,研究“女”部字形义变化;探讨“女”部字中反映出的古代女性主流社会地位和古代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1.
乔永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113-118
"胡"字词义非常复杂.本文从"胡"字与名词、动词的组合关系,探讨"胡"字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地区义的语源,从民族学、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胡"字的词义与词性.并对有些词典认为"胡"是副词,释为"随意乱来"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有关专家的调查和统计,钟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8%,是当今第五十六大姓。寻根溯源,钟姓最初来自安徽凤阳东北之地,后来称盛于河南颍川,钟姓既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又是一个多源的姓氏,钟姓之源主要有四:改子为氏;以邑为氏;以官为氏;少数民族中钟姓。 相似文献
13.
姜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对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的宗教学研究表明,"蜀"字的起源,确实非如许慎《说文解字》所说的来自对"葵中蚕"的观察描述,而是植根于古蜀祭祀系统,产生于商朝人对古蜀祭祀系统中的盲巫觋和大目神像之瞽矇睅目与跽坐体姿等突出特征的观察;"蜀"字是对这些最突出特征的简约集中的象形表达。这一结论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对三星堆遗址坑的古蜀文化定性认识构成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冯广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2):24-27
易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即有“易学在蜀”之说;同时,“蜀学”一词也在此时形成。根据各个历史时期蜀易的表现,说明有独创精神和包容特性,足以体现蜀学以易学为旗帜。 相似文献
15.
谷文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2):116-119
汉字中的"井"既是一个常见字,也是一个多义字.它本身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其词义演变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由狩猎文化向农耕文化发展,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等几次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客观写照. 相似文献
16.
王君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7-119
一般认为“三生万物”是道家思想,其实,早在道家思想产生之前,汉字构形中早就已隐含“三生万物”的意识。通过对有
关汉字的分析说明汉字产生之初即已有此种概念,这对于了解汉字和哲学史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黄得莲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2):114-117
汉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汉字古朴、绰约的风姿所折射出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庚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4
编纂<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把民俗普查和民间文学普查结合起来,规范编纂,加强民族语的翻译,早出示范本,搞好组织和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129-132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有儒、道两家著述16种,其中"仁"字凡67见,均写成上半为"身"或"千"或"人"、下半为"心"的形体,构形奇特.本文研究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探讨"仁"字上半部三符的关系及其功能;下半部"心"符的意义和渊源;郭店楚简"心"符"仁"字所体现的文字学和文化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永泽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6-43
我国多年来通行的"社会规范说"道德定义没有准确简明地揭示出道德的本质属性,而是将道德定位在道德现象上,将道德的一些现象和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致使这种道德界定矛盾重重.导致这种偏颇的社会历史性因素主要是受前苏联伦理学研究的影响、受原经济体制的制约、受人类有限理性的局限.应该说,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人通过自主自觉行为对人对己的利害性而得到显现和确证的一种品性,这个道德新界定可称之为"主体品性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