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宗武对日交涉与汪精卫叛国投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12月,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投降派,叛国投敌。高宗武是汪精卫集团与日本勾结,最后叛国投敌的始作俑者。汪精卫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积极主张与日本“议和”,直到在沦陷区的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汉奸首要。高宗武受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国民党的暗中策反,以及迫于日本的怀疑和暗害,最后悬岩勒马,离汪投蒋。此段史实,一般学人知之甚少,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对此作了披露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公然叛国投敌,并发表媚日"艳电".汪精卫领导下的国民参政会和参政员对此采取怎样的态度,必然引起社会上的极大关注.截至目前,一些论著和相关论述认为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通电声讨了汪精卫等汉奸卖国贼.但事实上国民参政会和参政员们对汪精卫叛国投敌行径并未予立即声讨.究竟是何原因?实有澄清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汪精卫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从重庆出逃,一九四○年三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公开投入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堕落成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和卖国贼.汪精卫为什么从重庆出逃,叛国投敌?有人认为:汪蒋之间的个人倾轧,是江从重庆出逃首先考虑并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把汪精卫叛国投敌,主要归因于他同蒋介石之间的争权夺利,这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了.历史人物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①汪精卫重庆出逃的种种原因,必须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潮流和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探索.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集团投敌卖国有着其特有的精神支柱与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平理论”是汪精卫集团投降卖国理论的早期形态;“东亚联盟纲领”是其理论的新发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精卫卖国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黄色人种革命”。其理论有两大特点:一是颇具欺骗性;二是与日本侵略者“东亚联盟”思想的呼应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救亡图存,抗击日寇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巨流;可是也出现过汪精卫卖国集团这种逆流。细析该集团的来龙去脉及其内部的隐衷曲折,可以让后人由此得到鉴戒。  相似文献   

6.
1938年冬,汪精卫公开投敌后,蒋介石采取了迟迟不公开定性的方式与之周旋。这种策略主要是出于对防范国民党内部分裂、团结地方实力派坚持抗战、国际形势复杂等因素的考虑。蒋的这一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国民党避免了一次大的震荡;而汪精卫的一系列辩解反而起到了自暴其汉奸嘴脸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中共形成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及核心;中共已经有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共开始了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学习理论的活动;中共开始了研究中国现状和中国历史的活动;中共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及共产国际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思想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族主义的相关理论,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维护和巩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938年12月汪精卫逃往越南,途经昆明时曾与云南省主席龙云有过秘密接触,此后汪即走上叛国投敌的不归路。由于汪精卫在中国历史上的敏感身份,使得二人的这一接触从此成为疑案,学者们围绕龙云对汪精卫投敌是否知情等问题争论不断。中立地看,龙云等历史当事人事后的回忆似有与史实不尽相符之处,而评析龙汪之间这一公案的关键,实际需要读者与作者都能设置必要的解读前提,如清晰认识龙汪关系的实质、汪精卫个人形象在出逃前后的巨大差异及1938年时中国抗战的具体境况等,从中可知龙云对汪精卫的去国目的应该知情,事后出于私人道义原则也不愿对汪落井下石,而整个事件的处理既关乎龙云的个人性格,更是龙、蒋、汪三方之间利害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全球化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从近代开始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领导者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许多独到见解和精辟论断,深刻反映出了他的全球化思想,值得认真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标语口号在社会中大量涌现。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从各自的方针政策出发,在抗战初期提出了许多有力的抗日口号,相互配合共同抗日,在政治、经济、军事动员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共两党提出的口号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四川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抗战期间,随着沿海工业的内迁,四川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从而成为战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对坚持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对抗战时期四川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响应日本第三次“近卫声明”,公开叛国投敌。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站在反对汪伪斗争的最前列,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和南京傀儡政权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敌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从近代开始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领导者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许多独到见解和精辟论断,深刻反映出了他的全球化思想,值得认真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后期汪精卫的叛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他叛变的根本原因,是其资产阶级属性使然。然而,迎汪复职、拥汪反蒋中对汪精卫的过分迁就,导致了他随后的巨大心理反差,使其认为共产党不可依靠,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不可依靠,国共迟早要分家;工农运动中的过激行动,造成社会秩序动荡,军心不稳,对汪精卫急速右转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莫斯科五月来信及罗易的泄密,更是在客观上加速了汪精卫分共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难民乡"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创造性地制定政策,安置国统区难民的做法,对于我党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战争年代,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汽车货运、战勤运输、人员运输以及食盐督运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及其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为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阐明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主张的一致性,阐明了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阐明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不同,要求国民党统治集团真正实行三民主义,批评和批判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对三民主义的背弃和背叛.回顾这一问题的历史,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此失去独立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自动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究其原因,作者认为美国此举并非出自于对中国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而是美国自身利益所驱使:一是为换取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日军;二是为与日本争夺在外交上的主动权;三是为削弱英国在华势力;四是为树立美国新形象,以便战后实现世界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族人民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其在抗战过程中呈现出蕴含时代特征的表现:爱国主义与民族相结合、爱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相结合、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爱国主义与马列主义相结合及爱国主义与全民族抗战相结合。重新认识和研究它的特征,以期对我国当代爱国主义的培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