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姜滇 《金陵瞭望》2005,(7):46-46
姜西从事绘画艺术40载,近十余年专攻牡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了“金陵牡丹姜”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牡丹是花中之王,是繁荣、富贵、吉祥的象征。它深受百姓的喜爱,成为我国古代诗人词家重要的咏物题材。宋代作家对花香色艳的牡丹的赏玩品味以及栽植牡丹,说明了文人具有浓厚的牡丹文化情结。宋代歌咏牡丹的诗篇包含了一些文化蕴涵:崇尚富贵祥瑞,热衷美艳昌盛;寄托伤感情思,表达内心情志;追忆故国往事,抒发兴亡之叹以及蕴含佛理禅趣。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年,英国女王访华,请绘画大师齐白石作画,齐老挥洒自如,一幅《牡丹醉春图》顷刻间即告完成。突然一滴墨汁不合时宜地落到了画上,观画的人群中一片惋惜声。此时白石老人神态自  相似文献   

4.
牡丹和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对我国赏花传统的形成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通过考证古今文献,分别从牡丹和芍药对我国赏花传统的贡献、二者所具有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牡丹和芍药对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谷雨三朝看牡丹",喜欢花和喜欢看花的人都知道这句谚语。每逢农历谷雨前后,正是牡丹花盛开之时。牡丹花色、姿、香兼具,它姹紫嫣红,玉笑珠香,仪态万千,雍容华贵,有的喷红吐艳,如葵花映红日;有的金光灿烂,如皇冠熠熠生辉;有的洁白晶莹,如美人素妆淡抹……真是"色可销魂,态可醉心,大可悦目"。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等,是一种毛莨科芍药属的落叶灌木。牡丹原产我国,它的原籍在西北秦岭一带,牡丹的祖先是山牡丹,后来,人们把它引种下山,才  相似文献   

6.
牡丹是名贵的观赏及药用植物,但随着牡丹的连年种植及种植面积与品种的增多,牡丹土传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牡丹的正常生长发育、种苗质量和开花质量,降低了牡丹的观赏效果和药用价值,影响了牡丹产业化的发展.因此,笔者对牡丹主要土传病害的病害类型、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措施调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对牡丹土传病害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牡丹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深入研究牡丹土传病害生理;开展牡丹园土壤微生物与牡丹土传病害关系研究,以期为牡丹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从而推进牡丹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原产于我国 ,公元 8世纪开始引种国外 ,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国外牡丹产业已相当成熟。我国的牡丹产业尽管有了较大发展 ,但总体还处于发展初期。洛阳牡丹在全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牡丹植株催花后到复壮前练苗的必要性,研究了圃地复壮和盆栽复壮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适当修剪枝叶是影响牡丹成活的主导因子之一;精细的肥水管理对催花后牡丹植株快速恢复生机起重要作用;在牡丹的不同栽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2年圃地复壮栽培,牡丹能够再度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9.
论唐人诗歌中的牡丹情结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为世人所喜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们写下了数量众多、美不胜收的咏牡丹诗,这些诗歌或直接赞美牡丹的形色之美;或描述了当时社会有关牡丹的习俗与风尚;或借牡丹抒怀,表达诗人们的思想情感;或通过牡丹反映出阶级差别,谴责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唐代牡丹诗歌入手,结合唐代的习俗及风尚,探讨富有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情结及意蕴.  相似文献   

10.
“唐人尚牡丹”的说法有失周密。原因有三:其一,牡丹玩赏的高潮仅在贞元、元和间;其二,仅限于“京城贵游”;其三,有唐一代,文人在牡丹中所寄寓的社会文化心理变化很大。中唐时,他们对牡丹热是质疑甚至批判的,晚唐则既有对盛世繁华的追忆和反省,也暗含日暮途穷的伤怀。  相似文献   

11.
题画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园圃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共生物,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发展繁荣。狭义的题画诗是指题写在画幅上的诗,因之它又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诗、画、书法处于同一个物质载体,便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由于我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材料极为独特,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形大多采用西方素描的再现方法,忽视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本文从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探讨了我国工笔人物传统绘画重意轻形的美学理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绘画的透视应用问题,在一些美术工作者及业余美术爱好者的观念中往往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提到“透视”,总以为是指的从西方传入我国的、现在在美术院校讲授的以焦点透视为基础的透视学,被认为是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空间的唯一的科学法则,并且以这种透视的概念来分析和解释我国传统的绘画,其结果,往往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画不讲透视;中国的古代画家不懂透视;中国绘画的透视运用不科学,等等。我国的传统绘画究竟讲不讲透视?我国古代画家是如何在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牡丹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历史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该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传统名花——牡丹的历史渊源,探索其栽培中心及其扩散地区的分布;同时通过调查收集,总结我国部分现存古牡丹的地点和生长状况,及其对社会文明的影响。这对研究我国灿烂辉煌的古牡丹文化及其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5.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是国家繁荣的象征,也是圆满生活的愿景。山东菏泽地区的牡丹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应用广泛。每年举办的一系列牡丹节会活动,极大地带动了城市产业发展和牡丹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花为媒,推动牡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中华文化标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新时代菏泽牡丹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应进一步讲好“国色天香”的中国故事,做好“花开盛世”的文化产业,提升“菏泽牡丹”的传播品牌。  相似文献   

16.
山梅奇景     
颜东 《山西老年》2009,(4):48-48
牡丹洛阳的四月在牡丹花中度过,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都被牡丹所淹没。秦黄魏紫的牡丹,仪态万千的牡丹,任群芳妒的牡丹,敢抗旨不遵的牡丹,铮铮傲骨的牡丹,甲天下的牡丹,你不是被女  相似文献   

17.
正现属上海长宁区新华街道的法华镇路,古时是一条叫李纵泾的河流。北宋开宝三年,一位僧人在李纵泾北岸兴建法华禅寺,曰法华镇。公元1126年金人南侵,洛阳花匠携带牡丹来到法华镇就地栽培,用扬州芍药进行嫁接,育成以盆栽为主的法华牡丹。清代牡丹专家计南在《牡丹谱》书中录有104种牡丹名品,法华牡丹占48种。今日的法华牡  相似文献   

18.
石涛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画、书、诗,并能够在作品中完美融合;他的<画语录>系统地将画家的宇宙观、绘画技法、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开启了一个对后人影响深远的绘画美学体系.他的"一画"论,他对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都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思想渊源,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河洛地区是中国绘画的发源地,河洛绘画的发展历史展现出河洛地区绘画艺术的杰出成就。上古时期以原始绘画为表现形式;汉代则出现了精美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成熟的人物画;隋唐时期,道释人物、青绿山水的发展达到高峰;五代宋元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山水画和宗教人物画;金以后随着洛阳政治文化地位的下降,绘画尤其是文人画逐渐衰落,但民间绘画、宗教绘画依然较为活跃。河洛地区绘画发展史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三大牡丹栽培中心之一。彭州丹景山不仅汇集了彭州特有的牡丹品种,更由于其极富野趣的牡丹栽培观赏方式及与宗教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历史渊源而深受旅游者的喜爱。在对丹景山牡丹栽培与观赏特色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牡丹进行简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丹景山牡丹资源的起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丹景山牡丹资源保护及牡丹旅游开发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