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本文针对知识经济来临时代一些人对价值源泉的模糊认识,结合新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框架内对知识、知识性劳动进行了分析,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了商品二因素理论和劳动二重性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劳动的主体形式从体力劳动转向智力劳动,知识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价值的源泉仍旧是人类劳动.本文通过区分知识和知识性劳动,澄清了模糊认识,阐明是知识性劳动创造了价值,而不是知识创造了价值.知识性劳动就是人们不断探索的劳动,从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坚持劳动价值论,我们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不断创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土地价值的内涵、来源及其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 ,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更有必要深化对土地价值的认识。我们认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土地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土地日益成为人类的劳动产品并不断凝结着人类的社会劳动 ,从而具有其内在价值。土地价值及其形成表现出历史积累性、外部性、增长性和空间差异性等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教师劳动作为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除具有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外,还具有真善美统一的精神价值,这是教师劳动达到的最高境界。教师劳动蕴含着真,教师传播、维护、追求、享用真理,这是教师劳动价值的非功利特质,教师劳动与真同义,失真即失去劳动的意义;教师劳动包含着善,教师爱学生、爱社会、爱人类.体现了对善的追求;教师劳动体现着美,主要有人格美、艺术美、形象美等。“师者.真善美也。”  相似文献   

4.
人类依靠对技术和媒介的想象去形塑人工智能技术,希望机器能够成功嵌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但是,以辅助之姿进入人类生活的机器却逐渐超越原本的中介角色,成为劳动场景中与人类互为宰制的主体。从媒体等同理论视角出发,机器的“拟人化”反而使得人类成为机器观察世界的感知器,这种互为“幻肢”的新型共生关系为破除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提供了契机,但也造成了人类对劳动空间和劳动价值的焦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其物种优势、逆恐怖谷效应和超验的类人智慧,在劳动场景中唤起人类在工作空间、社交空间、潜能空间被剥夺了权力的恐惧。如果想要在文化社会意义上减少这种焦虑恐惧,就必须要重新理解劳动价值的物质与精神二重性,以社会赋值取代市场赋值,从崇拜效率至上的工具理性回归人性主体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专门从事传授知识培育学生的人。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教师的劳动是独特而复杂的社会劳动。是以人为劳动对象的。这就决定了教师道德境界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境界要高,心灵更纯洁更美好。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新生一代的培育者,社会人才的造就者,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和价值。因而教师职业劳动和教师道德都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二者紧密相关。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1、教师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创造的灿烂的…  相似文献   

7.
<正> (一) 物质生产劳动与商业劳动同属于经济范畴。但物质生产劳动与商业劳动相比,它们的对象、性质、任务、劳动的有效成果及其产生的对社会的影响,则各不相同。前者直接使用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决定  相似文献   

8.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争取自由,实现自由的历史.人类在实践中获取自由,也就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社会和主体自身中获取自由.而人类从事实践最基本的形式就是生产劳动;任何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都表现为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考察价值形式时,明确指出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个特点,就是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而即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个特点,就是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对这三个特点产生的原因,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论证,但马克思在他的整个劳动价值理论中,特别是在关于价值形式、交换过程、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等理论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从商品的内在矛盾运动、价值本性及其表现以及等价形式的特殊性质等几个方面,对等价形式特点产生的原因作一个概括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观点是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发展观的变革,需要对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赋予其更深层次的表述和新的解释。只要是通过劳动才能得以恢复和更新的自然物,应该有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自然物价值的表现——是由再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为了使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再生产土地和自然物的必要劳动时间必须得到应有的补偿。在这里所谓再生产自然物,主要并不是指自然的具体物质形态,而是指它的功能。这样,在新的发展观下,做到既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又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而现代西方学者把劳动价值和知识价值割裂开来,并用知识价值取代劳动价值。事实上,强调知识价值在今天的主导作用无可厚非,但是,知识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转化为商品,把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劳动价值和知识价值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既应该坚持劳动价值论,又应该强调知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把哲学和文化涵义上的“价值”概念,同经济学上作为价格运 动轴心的“价值”概念区别开来。不赞同宣传使用价值决定价值论。劳动与劳动价值论既 相联系又可分离。不能用是否创造价值判断劳动的作用和意义的大小。价值与财富的 生产,同其分配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劳动价值论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讨论 有无剥削问题应首先弄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剥削观。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都是首先用来说明私有财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前的思想家并非没有看到劳动在使用价值和财富形成中的作用。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与历史上劳动人民伦理道德中的价值观,存在相通之处。在近代,启蒙学者最先从理论上把财产权利的起源归结于劳动。把完全凭个人劳动占有的财产以外的财产看做社会公有的,这并非仅是社会主义者的主张。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并不是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待的“公平”和“正义”,而是要根除私有财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分野在于是否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主张把他们的劳动价值论直接应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但却并非没有留下研究的余地。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开展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关键是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前提下 ,深化对“使用价值”、“生产性劳动”等基本范畴的认识。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要摆脱几个误区 :一是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并不等于科学技术或先进设备创造价值 ;二是不要把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 ,同该国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等同起来 ,国民生产总值是价格范畴 ,而不是价值范畴 ;三是要把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区分开来 ,对“按要素分配”的肯定 ,并不意味着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这一观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变迁要求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当今时代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迫切性,并对当代生产劳动的含义和哪些劳动创造价值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为了从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我们必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区别开 ,把社会财富生产与价值财富生产区别开 ,把价值源泉同生产要素重要区别开 ,把价值创造同收入分配区别开 ,把决定价值的依据同生产要素分配依据区别开。只有这样 ,才能为推动和充实劳动价值理论提供研究框架 ,寻找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劳动价值论和多元价值论的矛盾运动中看新经济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 ,美国新经济的持续繁荣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获得了不少学者的推崇和肯定 ,同时也使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正确论断产生疑惑 ,甚至开始怀疑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新经济由繁荣迅速走向衰退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 ,再一次从理论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起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价值创造主体论角度针对劳动价值论与多元价值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运行 (特别是经济衰退时期 )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然后运用上述结论对当前新经济衰退的原因作出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包括新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石 ,新经济的衰退正是多元价值论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劳动价值论的回归才是医治“美国病”的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当前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要素价值论”和“活劳动价值论”这两种思路作出了较系统的评述。对“要素价值论”主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各种非劳动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这些观点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因而按这一思路来进行研究不能达到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目的。对“活劳动价值论”主张的应深化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这一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在肯定这一研究思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学术逻辑上看,自称为第四大价值理论体系的“广义价值论”,实际上是将若干相互矛盾的价值理论和分工交换理论混合在一起再加以数学包装的产物,而在运用数理分析工具时又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其数理推导中的随意与误用之处充分表明,即便是以“可变分工体系”、“线性生产可能线”等多个违背分工与交换的现实的假设作为前提,这一理论依然自相矛盾而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