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杰 《金陵瞭望》2007,(12):76-77
“城市运营管理”是城市发展中引入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与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共同纳入了城市运营发展的三大科学管理体系中。农村城市化打破了原来传统单一的城市结构,由农村演变而来的新型城市开始大量出现,部分农民逐渐过渡成市民。如何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运营管理的新模式,是街道亟需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要解决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区域和城乡差别更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为迫切等问题,必须首先确立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完善科学的城市建设机制,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如何经营、发展城市成为时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已成为诸多城市的共同选择。为此,应实施积极的文化战略,确立科学的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实现城市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从传统经济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4.
四川城市化建设应借鉴其它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的经验教训,结合四川实际,遵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考虑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注重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统一,用可持续发展观来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之路。要特别注意提升特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小城镇,全面提高城市和城镇的整体素质,积极稳妥地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构建一个量级合理、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一体的城市网络,使各类城市在空间布局上有新的调整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急剧变革,城市社区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河南省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基础资源缺乏、居民参建意识淡薄、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按照一定的原则完善社区功能,建设现代文明的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6.
成德宁  侯伟丽 《南都学坛》2008,28(3):120-123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权力渗入到城市社会的各个方面,城市自主发展和活力受到抑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变化,许多城市政府纷纷提出城市经营的新思维,但由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种城市经营实际上与城市治理的理念背道而驰。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管理模式需要进行一场新的深刻的制度创新和变革,即中国城市政府要从参与式发展的新范式出发,赋权于民众,建立起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在城市政府、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使各种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我国城市建设热潮,应当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城市建设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注意:1.科学认识城市和健康城市化:2.重视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现实与规划错位问题;3.摒弃城市建设中形成的大量资源浪费现象;4.城市建设要突出特色、体现城市个性的文化内涵;5.城市管理者在建设城市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6.城市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7.城市建设要做到量力而行;8.城市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9.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曹兵  葛勇 《金陵瞭望》2011,(29):39-39
城市管理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重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保障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在这种背景下大城管的体制、思路和理念得到了认可和推崇.在大城管机制的逐步推行中.要不断探索.创新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后建设时期。面对新的环境,政府必须主动求变,更新理念,转变职能,将工作重心从建设转向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充分发挥现代化城市硬件设施的效用,满足居民日益丰富和发展的需求;通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有效率有效力的政府治理,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香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其百余年城市管理中的制度建设和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简论城市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况,可将其分为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化现象.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于城市化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及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城市化的道路如何选择,以什么样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经济环境、历史、技术、地理、地域、民族都是形成城市文化的基础,城市文化是城市个性和特色形成的条件,是城市经济品位提升的基础,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应注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城市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归纳总结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城市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能够破解城市化发展中的"城市病"及"土地财政"等难题,指出"大开大合"的开发理念、立体式开发模式、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新区动态运营模式是城市新区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区权力结构是指社区中不同的权力主体围绕一定的公共权力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天津市S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它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其权力结构呈现出“三位一体”的模式。详细地分析S社区权力结构的运行逻辑,针对这种权力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这对规范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社区的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城市经济学学科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城市经济学的产生、特点,城市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城市经济学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指出城市经济学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它既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对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和完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概括了各领域研究的主要观点,主要包括城市化研究、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研究、城市地貌与不同类型城市研究、城市发展研究等五个领域,并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作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有着不同于传统城市的特点,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针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普遍选择的就近半城市化路径中,人口迁徙具有可逆性:一是从城市回流到农村的可逆性,二是从大城市回流到中小城市的可逆性。这两种可逆性勾勒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去城市两极分化”机制:类贫民窟作为物理载体仍然会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但在可逆过程中,它并不会形成一个刚性的城市社会贫民阶层,进而这种可逆性成为城市社会两极分化结构中的弹性要素;特大城市也会产生,但在可逆的过程中,作为纯资源接受者的中小城市将获得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的契机,从而这种可逆性也构成了城市体系两极分化结构中的弹性要素。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核心,城市的缘起、城市的模式和格局的形成以及城市社会问题都是城市人的问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选择优化的城市模式和科学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外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环境经济学理论,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服务环境,增强吸聚资金、人力资源的能力,实现区域经济速度和质量的提升。这种变速将以几何级数实现经济的升腾。整洁清爽的城市环境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有极大的好处,将使城市环境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综合效应,外地过客也愿意在美景中停留甚至投资,因此说,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卖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迅速发展,城市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空间布局、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城市发展与变化中出现许多与城市管理相关的问题。2012年10月在青岛科技大学召开的城市发展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从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加强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城市发展中的创新模式、经济转型时期城市管理发展方向及重点、城市管理专业建设与未来发展等四个方面就现代城市发展与创新中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