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实践基础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及其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成效 《江汉论坛》2005,1(2):46-49
实践之作为和成为人与世界关系的现实基础,既有社会性又有历史性,是二者的现实统一。实践基础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与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是后者的“社会延伸”和“历史延伸”。实践基础的社会历史本性,展示了实践基础之能动与受动内在统一的社会历史内涵,注定了实践基础的现实性的底蕴,必然地要求人们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不断增强“审时度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作为理想,既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理论研究中非常有必要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类解放之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区分,特别是要注重挖掘其现实性层面的理论,构建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研究必须实现从理想性维度到现实性维度的转变,即从马克思致力于理想社会的理想性到依据现实生活的现实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批判性著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至少还具有三个与批判维度紧密关联的现实性话语构造值得关切:一是现实深描,即深入揭示空间的社会性、政治性和历史性等特征,并基于对都市或城市的个案深描综合呈现空间的社会关系特质;二是宽容认受,即一并认受主体社会实践的各种可能遭遇,直面自反性社会现实;三是理想执求,即追求空间人权、空间正义和社会主义空间。  相似文献   

4.
自我对人生价值的评价陈新汉人生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因此,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相比,后者离不开前者,但后者比前者更为根本。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交织在一...  相似文献   

5.
大一统是《公羊传》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文王之正是大一统的内核,包含三层含义,对《公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其现实批判的根据。大一统有文王之正的理想性一面,也有尊王的现实性一面。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现实,《公羊传》的大一统以实与文不与,实际肯定诸侯的专杀、专讨、专封,将大一统的希望寄托在齐桓公之类的人物身上,带有否定分封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终极关怀是融西方基督教文化与儒家传统文化之精华而形成的结晶.它集中地表现在孙中山对爱、生死、苦乐、幸福等问题的观点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设定.孙中山的终极关怀反映了他在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现实性与可能性等人生矛盾之间的态度、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网络公民的出现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公民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必须重视的重要力量,是现实公民社会的发育延伸.所谓网络公民,就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在网络社会中呈现出独立、自主、参与、进取等特征的角色延伸和存在状态.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是: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被动性与主动性并存;权利与义务并存;一体性与多维性并存;现实性与理想性并存.从目前状况来看,需要对网络公民加强主体性教育、主导性教育、社会性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现实社会的具体情况 ,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性 ,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关心现实而不关心人们未来利益和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不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超越 ,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实现对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的超越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实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它决定了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逻辑起点起步于两个"现实"的划分;致思理路演进于积极"现实"的确立;理论归依立足于把握其蕴含的伦理精神,这一精神决定了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应从人的生存状态加以考察,其实现标志应从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的实现加以确证。同时,现实性思维方式为学界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提供了现实的解读方式,为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把理想性与现实性真正统一起来主要是在批判资本主义中形成的.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解决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问题至少经历了两个思想上的飞跃首先,从理性过渡到人性,并以此为基础从人性的解放过渡到人类解放,再把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解放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理想的现实力量;其次,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础上,从现实经济关系中完成了从"人的本质力量"到"生产力"的飞跃、从"类"的关系向"交往"(生产)关系的飞跃,找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从而找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途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界定分为抽象层面到具体层面、现实层面到理想层面,从而规定其本质是实践的、发展的和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主体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社会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阶段性体现为价值的即时性、价值的继生性和价值的终生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禅的理念与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历史感和现实性的统一,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是白朴金陵怀古词解不开、挣不脱、驱不散的一种情绪。本文试图阐释白朴金陵怀古词反观历史、审视现实、感悟人生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不是纯粹的"思辨",而是具有立足于现实的实践性品格.它所构建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绝对理想"的颠覆与超越,从而彰显出马克思社会理想理论的变革实质.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以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的双重维度为精神旨归,以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品格为理论特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理想理论的当代构建,在此构建中要重新审视并构建理想人格与理想信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现实力量。它除了具有明确的整体性、社会性、现实性和经济性以外,还具有量的规定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说过,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变革是“物质的、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各种表述中,始终贯穿着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的历史辩证的把握。尽管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价值取向反映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但是若无科学性为指导、以现实性为基础,无异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美丽幻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任何割裂二者的统一关系,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将危及社会主义的生存与发展。以“问题”为出发点,批判地反思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是对待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代的变化、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社会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逻辑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而社会主义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及人们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也孕育着解决问题的契机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