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不少病人不了解病历的价值不妥善保管随意丢失每次看病都是初诊既增加了医药费开支也增加了医生诊病的困难延长诊病时间甚至延误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病历是病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档案上面记载着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情况各种化验资料及治疗处理内容医生诊断时翻阅病人的病史就知病人逐年健康梗概再结合现在的病情可以较准确地诊断疾病如果没有病历医生不得不从头问起要是病人的病史较长有时不得不探根追源重新检查由于没有前后资料的对照医生难以判断疾病是好转还是恶化还有少数病人病历上记载…  相似文献   

2.
拂晓 《女性天地》2008,(9):8-10
她是晚期癌症患者,完全靠药物维持生命,全身上下插着十几根管子;但她也是医生,每天,护士用病床推着她去查房、替病人诊断病情、组织医生抢救危急病人…… 和病人住在一起,弥留之际治病救人  相似文献   

3.
株洲某厂退休干部黄大妈,今年55岁。去年下半年以来,她活动后明显感到心里跳得慌,且呼吸急促,多次到当地医院检查,均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乃接受心肌炎治疗,但病情反而逐渐加重。去年11月初,黄大妈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下时浮肿.且喜大汗,人也瘦了一圈,方急转长沙湘雅医院抢救。由于患者心脏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故一开始,湘雅的医生也考虑是心脏方面的毛病,但很快,医生发现病人写字时双手颤抖,又得知病人怕热,出汗多,使马上为病人测血中甲状腺素T3和T4。果然,黄大妈的T3和T4大大超过标准,原来,她是患了“甲状腺机能…  相似文献   

4.
医生对糖尿病人的忠告梁斌患了糖尿病,病人想吃不能吃,想喝不能喝,完全无法过正常的生活,无疑是不幸的。日前对糖尿病尚无根治办法,且病情变化多端,仅赖于医生的治疗自然远远不够。病人应主动参与病情的控制,长期而合理地使用降糖药,争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1、合...  相似文献   

5.
不重复自己     
娄献忠 《金色年华》2011,(10):25-25
一次讲座中,听一位做过医生而后学心理学的人说起,大家都经历过就医时医生的冷漠,她能理解医生无奈的麻木,也能理解病人被漠视的不忿。对医生而言,这种病他见得多了,要他对每个病人都保持高度的关注和关切,医生的折损率未免太高;可对病人,这样的经历他可能足第一次,惊惶、紧张、迫切需要关心。正因对双方的理解,她若做心理咨询,会设身处地考虑来访者的感受,不让来访者经受她自己也不愿承受的职业性麻木。  相似文献   

6.
75岁的吕先生一天突然发生腹痛,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鉴于起病短,诊断明确,病人年龄虽大,但身体状况良好,医生决定手术治疗。当时,患者及家属均抱着侥幸心理,希望靠打针服药来度过难关。医生劝说无效,只能采取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罗学宏 《老年人》2005,(3):54-54
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心前区疼痛。这一症状一般都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高度重视,不至于耽误对病情的正确判断。问题在于,很多老年病人心肌梗死发作时,心前区疼痛这一症状往往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为了使医患双方对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有所认识,以利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吴彬 《老年世界》2010,(22):38-38
据新快报报道,一年前,广州居民赵婆婆开始出现失眠,家人都认为是老年人觉少就没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婆婆的失眠越来越严重,还出现幻觉,性格也变得烦躁不安,容易发怒。近日,她到医院脑血管病科就医.医生诊断其为老年性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9.
《当代老年》2010,(4):43-43
胖大夫:我今年58岁,身体不错,就是近几年经常感觉自己的舌头火辣辣的,有烧灼感,食物一刺激还有点痛。为此,我去口腔科,口腔医生说我没有口腔问题。我去神经科,医生建议我打增强免疫力的针,我打了也没作用。我又去看中医科,吃了中药,吃时好些,停药又复发。看过的医生都说不出我舌头异常是什么毛病,我想知道是何原因引起的,该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10.
吴忌 《老人天地》2014,(5):56-57
杨师傅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今年58岁,因为腰腿疼痛,右小腿酸胀麻木,实在忍受不住,才来医院就医。近3年来,杨师傅腰腿痛、腿麻反反复复发作,弯腰更会加重。有时候咳嗽或者打个喷嚏都会导致腰部疼痛。邻居们都习惯于饭后出门溜溜弯、说说话,可杨师傅行走50米就会出现腰腿疼痛,腿麻,生活十分不便。医生给他拍了腰椎MRI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
征婚     
一位86岁高龄的华侨老先生,平素健康,极少生病,还时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此次回国旅游,不料刚到广州,就突然发生腹痛,3小时后到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鉴于起病短,诊断明确,病人年龄虽大,但身体状况良好,医生决定手术治疗。入院5小时后,其家属由境外赶到。当时,患者及家属均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靠打针服药来渡过难关。医生劝说无效,只能采取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医生拜托!给我的孩子动手术时可以不上麻药吗?我们压着孩子不让他乱动成吗?”在口腔医院的急诊室里,但凡遇到孩子口腔有险情必须动手术时,家长无一例外都会提出这一要求,因为家长们都觉得麻醉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和记忆力。  相似文献   

13.
陈长有 《老年世界》2008,(11):22-22
“扭秧歌乐”是我九岁的小孙子斌斌给我起的雅号。说起扭秧歌,我还真有一段可讲的故事。 1987年,我不知什么原因得了上肢麻木的病。特别是右胳膊,就像过了电一样刺痛。经医院诊断,说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所致。医生让我住院治疗,我听到非常担心,害怕自己会瘫痪。之后的日子里,我往来于各大医院。针灸、牵引等治疗方式用了很多,但病情就是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14.
年过半百的黄女士,多年来一直间常发作右上腹隐痛,近段时间又并发心绞痛,被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心综合症。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黄女士惧怕手术,坚决要求做胆囊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共碎石100多次,耗资近万元,但疼痛依然如故。经检查诊断为: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体外震波碎石又称体外冲击波碎石(简称ESWL),自应用于治疗胆囊结石以来,确实为部分病人解除了痛苦。但任何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体外震波碎石能粉碎结石,却也有可能会引起正常组织的损伤。胆囊结石即使已被粉碎,能否顺利排出,又…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大部分高血压病人都是在医院看病后带药回家治疗。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许多病人并不知道用药后如何观察病情。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出现不少治疗误区。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治疗,必须重视和遵循下列原则:1、用药必须持之以恒。许多病人血压一降,立即停药。这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大忌”,结果不久后血压又升高。这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还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急性左心衰、脑中风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治病保健康     
王潼 《老年人》2006,(10):59-59
我今年62岁,是一名退休教师。1993年夏天的一天上午,我正在给学生上课,突然感到心慌、胸闷、眩晕,竟晕倒在讲台上,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律不齐。虽然经过几番治疗,但是病情仍时轻时重,心慌、胸闷、眩晕等症状仍时不时困扰着我。2004年2月,在一位老医生的推荐下,我尝试着  相似文献   

17.
杨媛媛 《当代老年》2009,(12):42-42
近日,76岁的洪女士来到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她告诉医生她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夜尿增多已经好多年了,看过很多街头小门诊,都诊断为尿路感染,一开始抗炎治疗还有效,但这段时间消炎药似乎不管用了,烦人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了。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平素健康的中层干部突然患了心脏病,虽然进行了及时的治疗,但病人成天忧愁伤感,精神萎靡不振,致使病情日趋加重;一位公司的决策人员,因一次投资失策,近百万元资金有去无回,最后精神失常;一位公司职员因一次工作失误,给公司声誉带来很不好的影响,被公司辞退,心怀不满,遂放火烧了公司的仓库而沦为罪犯……  相似文献   

19.
开心五分钟     
《伴侣(A版)》2013,(5):61
正变聪明的药病人问道:"大夫,你能给我开一些可以变得聪明的药吗?"医生给了个处方,要他下个星期再来。一星期后,病人又来问:"大夫,我觉得自己没有变得比较聪明。"医生又开了同样的药,约他下星期再来。病人果然又依约而来了,他这次说":我知道自己没有变聪明,我只是想问问大夫,你给我的药是不是一般的糖。"医生答道:"你总算变  相似文献   

20.
聋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如何顺利融入社会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这一群体存在与他人正常沟通的障碍,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面对需要就医的情况,更是障碍重重。医护人员与这一特殊群体沟通也需要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准确把握他们的病情,进行精准诊断,从而避免因为和这些聋哑儿童的沟通不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