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宏 《21世纪》2001,(3):26-29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圣经》 耶路撒冷,意为“和平基石” 在希伯来语中,“耶路”意为“基石”,“撒冷”意为“和平”。因此,“耶路撒冷”意即“和平基石”。在阿拉伯语中“耶路撒冷”被称为“古德斯”意为“圣地”。然而,在这块和平的圣地上,却鲜见和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宗教,为了获得对这块土地排他性的权力,一次又一次地征战厮杀。据记载,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岁月里,它被各方群雄征服过37次,曾先后八次毁于战火,但每一次它都在废墟上奇迹般地再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耶路撒冷一样,是…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耶稣大胆的新探素,对几个世纪来寻找真实耶稣的做法提出了新问题。故事听起来差不多很熟悉。拿撒勒的耶稣遭出卖的那个晚上,被越来越多的徒众看作是以色列之王的他,同他的12人集团聚集在耶路撒冷一家旅馆的楼上。那天是星期三,不是星期四,所以他们共享的晚餐是发酵面包之类普通的犹太食  相似文献   

3.
耶路撒冷旧城有八座城门,JAFFA 门是其中最热闹的一座。进入城门,对面就是大卫街,这是条石板铺就的小巷,两边都是工艺品店和服装店,小巷四通八达,遍布的民宅全是我喜欢的石头建筑,耶路撒冷也被称为"石头城"。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哭泣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真的是一个充满眼泪的城市。一边是时而不时被以色列炮弹炸死的巴勒斯坦平民亲属的眼泪,一边是以色列人在哭墙前流下的追思的泪水。虽然不用担心会被巴勒斯坦人杀死,但在每年纪念第一和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毁坏的斋戒纪念日上,仍会有许多以色列人到哭墙前祈福,为以色列曾经的悲惨命运哭泣。  相似文献   

5.
耶路撒冷有一间名叫"芬克斯"的酒吧,面积仅三十多平方米,却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究其原因,竟然和一则故事有关。酒吧老板是个名叫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在他的悉心经营下,酒吧小有名气。一天,正在中东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到耶路撒冷。公务结束  相似文献   

6.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的关键性难题之一。阿拉伯人与耶路撒冷有悠久的历史联系。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及其犹太化举措。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争斗,削弱了阿拉伯方面在对以谈判中的力量,也增加了该问题解决的难度。耶路撒冷问题的最终解决,无法绕过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7.
《只在昨日》是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格农的代表性长篇小说之一。作者通过伊萨克这一形象,描写了其与东欧加利西亚、雅法、耶路撒冷三个关键地点的情感纠葛,表现出阿格农对流散地和以色列地的困惑。对犹太人而言,何处是家园,至关重要。但在阿格农的《只在昨日》中,家园近在手边,回归之路却遥遥无期。通过伊萨克,阿格农表达了对流散与回归的深层思索。这种思索就本质而言是悲观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元旦是在耶路撒冷度过的。确切地说,是在新华社驻耶路撒冷分社度过的。 那天一大早,当我整装待发时同伴们再一次劝我别去耶路撒冷那个是非之地、恐怖之城——这是人们对耶城的印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将耶城作为自己神圣的首都,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的争斗数十年来未有停息。每当巴以矛盾激  相似文献   

9.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潜台词(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种互不相容的异端邪说,在后苏联时代主宰着美国的政治和知识生活。其一,美国是,而且应该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同西方文明应保持微不足道、最好被人遗忘的历史联系。因为西方文明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发展起来的,起源于三个地区:耶路撒冷、雅典和条顿森林。其二,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因其经济和道德优越于苏联共产主义而赢得了冷战,因此美国应该成为西方文明的心脏和领袖。  相似文献   

10.
麻风病被视为上帝对罪人的惩罚,麻风患者遭到社会的歧视,失去正常的继承权.鲍德温四世在罹患麻风病的情况下,能够继承耶路撒冷王位,显得耐人寻味.在现存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时的麻风病医疗技术和耶路撒冷的政治局势,尝试以疾病社会史的视角,对鲍德温继位问题予以合理的阐释.鲍德温四世能够继位,并不是由于十字军国家对待麻风病患者的态度与西欧有本质区别造成的,其实质是一次正常的中世纪王位继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开始 ,过去一直试图回避的最为敏感和棘手的耶路撒冷主权归属问题 ,被摆上了桌面。这一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巴以和平进程。鉴于耶路撒冷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解决起来困难重重。本文对历史上耶城主权归属的脉络进行简要梳理 ,对影响这一问题解决的因素进行分析 ,对其解决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926年,古代埃及国王沙桑克一世曾在巴勒斯坦作战。然而此次战争的影响并不广泛,相反,它的目的仅仅在于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本身也没有被完全摧毁。这就意味着在勘定公元前10世纪的巴勒斯坦考古地层上,考古学家们需要寻找其他依据。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对从前被勘定为沙桑克所毁坏的地层进行重新研究,进而找出真正的毁坏者。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毁坏地层或许是以色列内部纷争造成的。不管怎样,在公元前10世纪的巴勒斯坦考古地层的毁坏上,沙桑克战争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相似文献   

13.
古以色列人从圣书里直接得到教诲,知道如何去处理不礼拜以色列上帝耶和华的人。“你们必须消灭他们——消灭希泰人和亚摩利人、迦南人和佩里泽人、西维特人和耶布斯人——就像你主上帝所命令的那样。”  相似文献   

14.
库尔特奈的艾格尼丝是埃德萨伯国的公主、耶路撒冷国王阿马里克一世的前妻和鲍德温四世的生母,身世显赫,是十字军东征进程中重要的政治人物。鲍德温四世统治期间,艾格尼丝积极干预朝政,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政治集团,与耶路撒冷本土贵族之间展开激烈的党争,导致耶路撒冷王国由盛转衰。传统上,西方学术界把艾格尼丝视为耶路撒冷党争的元凶之一。本文以艾格尼丝的婚姻为主要线索,通过考察艾格尼丝与埃德萨派政治力量的形成、艾格尼丝与阿马里克父子的继位问题和她对女儿婚姻的干涉等三个方面,多角度探讨艾格尼丝对耶路撒冷王国晚期政治所造成的影响,并尝试对此予以相对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列奥·施特劳斯对于我的意义非常特别,回顾起来,有如下几个阶段。(一)初识阶段把施特劳斯引进中国的是我的挚友刘小枫。像以前一样,小枫每临他的视角转换,总是同步将他最感兴趣的人和文转发给我,有翻译,也有他的论述。记得当时他转发给我的有施特劳斯早年论及“哲学与神学的相互影响”一文。此文在神学面前为哲学申辩,颇有点从耶路撒冷走向雅典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的历史表明,西方哲学中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雅典和耶路撒冷的对立始终存在,这一特征直到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才被强调出来。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的对立面,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表述了人们关注个人命运和内心生活的愿望,它的产生是人类认识活动本身不幸而深刻的二元对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4,(1):46-48
要解开哭墙之谜,首先得从哭墙所在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亿万教徒的顶礼膜拜。但三大教的信徒对圣城的狂热,让残酷的征战在几千年里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18.
圣殿骑士团并非由耶路撒冷牧首创建,而是由一批前来朝圣的西方骑士自发组成。它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120年,但不是在1月份的纳布卢斯会议上,而是在其后的某个时间、某个场合。  相似文献   

19.
孙扬 《百姓生活》2011,(6):61-61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和圣地,但是数千年来却饱受战火的侵扰,屡次被摧毁。以色列人、巴比伦人、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人、十字军、埃及人、奥斯曼帝国以及英国,都曾成为这个以“和平”命名的城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手》一书的英文版于2014年面世,西方学界关于艾希曼审判的争论再度升温。很多学者认为,该书披露的材料表明:艾希曼是一个死不悔改的反犹分子,并且非常狡猾,阿伦特被他的伪装欺骗了。但是,如果我们联系阿伦特对大屠杀的整体研究,并综合考察艾希曼的表现,就会发现并非如此。虽然阿伦特认为艾希曼的犯罪并不是出自狂热的反犹动机,这与艾希曼在法庭上的供述相一致,但她并不是轻信了艾希曼的狡辩,而是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她认为艾希曼不会思考,也不是说他愚蠢,而是说他不会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而她所提出的“平庸的恶”,也不是指艾希曼只会被动地执行命令,而是指他的犯罪不是发自邪恶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