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一"小长假,我回到时刻挂念的故乡。走进熟悉的家门,只见古稀之年的母亲正佝偻着身子坐在竹椅上剥小笋。母亲见我回来了,起身招呼说:"黑子,明天是立夏节,我煮‘吊子粥’给你吃。"多年飘泊在外,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母亲煮的"吊子粥"了,听母亲这样说,我心里非常高兴。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四月立夏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煮一锅立夏"吊子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立夏前一天,勤快的母亲领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后山上扯小笋、摘麻叶。  相似文献   

2.
爱的纪念日     
颜彦 《老年世界》2006,(16):20-21
母亲没有戒指,没有耳环,什么首饰都没有。每次除夕夜吃年夜饭的时候.父亲总是很小心地为母亲斟一杯酒,端给她并且保证来年一定会努力地开车(父亲是一个汽车司机),努力地攒钱,给她买一条金项链。母亲每次都用微笑接受了父亲的承诺,也用微笑接受了下一年里无数个意料之外的起起伏伏和升升落落。  相似文献   

3.
三个爸爸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她被判给了母亲,是由姥姥一手带大的。她这里说的"三个爸爸",一个是姥姥口中的爸爸——太好,一个是妈妈口中的爸爸——与姥姥描述的完全相反,另一个则是她自己见到的爸爸——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姥姥因为我没有"父爱"而格外地心疼我。看着邻居的父母双双拉着孩子的手  相似文献   

4.
对她而言,只有爸爸是她的亲人,那个行李包不仅仅是爸爸给她的礼物,也是她小小的家父亲去世后,照顾继母的责任落在了我和哥哥身上。母亲去世两年后,原本是父亲下属的她嫁了过来,不过因为担心我和哥哥受委屈,她一直没有要孩子。办完父亲的后事,继母主动提出每年跟我和哥哥各住半年。我们觉得这是最佳方式。我喜欢和她一起住。有她在,原本杂乱的家一切都会井井有条。我下了班不会去和同事应酬,回家就能吃  相似文献   

5.
她一直觉得,她的不幸福,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为她清楚地记得,是父亲向母亲提出离婚,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人了,虽然后来父亲净身出户,把房子和钱都留给了母亲,但在她幼小的心里便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母亲经常抱着她说,爸爸不要我们了,以后,只有我和你相依为命了.母亲还在她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这让她更加仇视父亲,以至于父亲跑到学校给她送生活费的时候,她接过钱,连声谢谢也没有说,扭头就走.  相似文献   

6.
前几日,我打电话问候母亲时,察觉到了母亲嗓音里的异样,得知她感冒了.我打算请两天假,回去看看母亲.母亲一再阻止,怕耽误了我的工作."放心吧,不会耽误的啊."说完,我挂断了电话. 看见我来,母亲自然高兴,张罗着要给我做好吃的,父亲也推掉了与老伙计们的棋局,等在家里迎接我.母亲照例是大厨,我和父亲负责打下手,饭菜很快就上了桌.吃过饭后,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傍晚时,李阿姨来叫母亲去跳广场舞,母亲笑着说:"闺女在呢,不去了."当时我正在玩手机,赶紧说:"我在也不影响你去跳舞呀."母亲摆摆手说:"你专程请了假来陪我,我哪能自己去跳舞?"我说不过母亲,只好由着她去.  相似文献   

7.
古色 《老年世界》2011,(5):23-23
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她收藏的那一吊铜钱拿出来晒一晒。前天,初冬出现难得一见的暖阳,我见母亲早饭后不久,便从她卧房柜子里把她的宝贝拿到了三楼的阳台上。  相似文献   

8.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4,(23):29-29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我让她搬到我家里住,她不肯,说住惯了老房子,不想挪地方。我想给她安装电话,这样方便联系。可母亲说听不惯电话铃声。她嫌吵,想安静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怀孕那会儿,什么都不想吃,就想吃母亲做的泡菜。接到电话的第二天,父亲和母亲来了。大包小包,手提肩挎。只要是家中有的,能吃的,什么都给我带上。最夸张的是,连泡菜坛都给我提来了。满满一坛泡菜,酸香扑鼻。  相似文献   

10.
钟芳 《老年人》2015,(5):29
梁实秋先生在《粥》一文里这样写道:“我母亲若是亲自熬一小薄铫儿的粥,分半碗给我吃,我甘之如饴。薄铫儿即是有柄有盖的小砂锅,最多能煮两小碗粥,在小白炉子的火口边上煮。水一次加足,不半途添水。始终不加搅和,任它翻滚。这样煮出来的粥,黏和,烂,而颗颗米粒是完整的,香。”显然,母亲熬的粥让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一锅鲜     
吃过早饭,我问老伴:“中午吃什么?”她说:“一锅鲜。”我惊讶地反问一句:“什么?一锅鲜?”她看我有些不解,便笑着解释说:“高压锅下面炖豆角和土豆,上面蒸馒头,这不就是一锅鲜吗?”她这么一说,倒使我想起有关一锅鲜的往事来。  相似文献   

12.
我幼年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当爹又当妈。他给我做过无数顿饭,我吃过父亲包的各种馅的饺子,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儿时父亲为我包的鱼肉馅饺子。  相似文献   

13.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  相似文献   

14.
王春华 《老人世界》2008,(12):27-27
以前在母亲身边时,母亲炒菜的时候总要叫上我和姐姐,让我们站在旁边看着,她一边给我们示范,一边给我们讲解,正所谓外行看热闹。直到现在我开始亲自下厨了,这才体会到亲力亲为之难——红红绿绿一大堆下了锅,又熬又炖。却常常出了锅品之无味。  相似文献   

15.
<正>司老师:我曾给您写过信,我父亲曾经和小情人生活了十几年。因为一次突然的车祸,他下肢瘫痪了,而她逃掉了。母亲不顾一切地来照顾父亲,父亲由衷地说了一句:“其  相似文献   

16.
六年间     
父亲在外做生意,从我懂事起,我们就聚少离多,只有节日才见上一次。尽管这样我觉得自己是爱父亲的,从小到大我都没顶撞过他,每年都记得祝贺他的生日。我开始工作那年,父母亲搬到广东定居。此后我每年只能见上父亲一两次。当然,每个周末我都会给他们打电话。可跟我聊的几乎总是母亲,偶尔父亲接到我电话,我们的通话也总是那几句。一般是我问,爸,吃饭了?父亲答,吃过了,你呢?也吃了!即使没吃,我也不想他担心。  相似文献   

17.
父亲总是忽略掉他用自己热爱的烟丝换油条的情节.却一再重申母亲骗他吃油条的细节;母亲总是强调父亲用烟丝换油条的细节.却不说她骗父亲吃油条的情节……  相似文献   

18.
母亲     
马晨月 《老年人》2004,(10):31-31
父亲去世时,我只有11岁。那是初春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和弟弟被父 亲 的同 事 从 暖和 的 被窝 里 拉 出来———说带我们去看看父亲。走在医院阴森的走廊上,我还想着向父亲多要一毛钱,春游时能吃上一碗肉丝面。 见到父亲时,他面无表情地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母亲死死地抓着父亲的手,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落在父亲的手背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母亲落泪。 父亲去世后,母亲异常地坚强有关父亲的丧事,办得相当简单。亲怕花钱多了,拖累年幼的我们。还坚持不让在京城读书的姐姐回来,怕耽搁她的学业。 办完丧事后,母亲将父亲的遗像擦得…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1999,(3)
快半年没回家看母亲了。这期间,母亲倒是进城来看过我两次。我不是没时间,而是与母亲之间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了。几年前,妻子说很希望母亲来给我们带孩子,而我并不希望她老人家来,我的内心深处对她有一种排斥。表面看来,我是一个孝子。父亲在世时,每次回家,都有一...  相似文献   

20.
李保 《老年人》2013,(10):35-35
去年3月的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早晨起床去菜园摘菜时突然跌倒,已送往医院抢救……我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请假赶往医院,一进病房,看到父亲的鼻孔上插着氧气管,仍处于昏迷状态,我的心陡然沉重起来。看到父亲一副欲去还留的模样,我心里不觉一阵悸痛。父亲贫寒出身,劳累了一辈子,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那些年,父亲为了供我们兄妹3人读书,一直在广东打工。卖的是苦力,吃的是次之又次的饭菜……为了节省开销,父亲竟然连卷烟纸都舍不得买,烟瘾上来了,就拿我们用过的作业纸卷烟抽。母亲不忍心父亲这样苦自己,劝他要善待自己。父亲总是说:"等孩子们都读完大学工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