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天津大学召开的一次工程教育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吴毅雄教授提过一个问题:现在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但奇怪的是,这些志在“世界一流”的学校,往往不敢提建成“世界一流的工程师的摇篮”。中国高校进入重“学术”轻“实训”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绿化世界”的生态运动。在我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也已开始实施。这一切固然很重要,但并不全面。因为世界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而今天的“生态运动”,主要是指绿化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向外绿化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物质家园,还要向内绿化我们的主观世界、精神家园。“绿化”主观世界,是新旧世纪转换之际的伟大“精神革命”,是人类克服环境危机、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3.
马丁·路德神学提出了“内在人”与“外在人”的区别,由此形成“因信称义”的神学以及“双重国度”的概念。黑格尔敏锐地看到路德之于世界历史的意义,因强调个体的内在普遍性而肯定了个体作为现代性的起点以及自由作为现代历史的命运,这正是现代世界兴起的缘由。从洛克到密尔,在继承“路德结构”的前提下,肯定了个体自由,但作为内在普遍性保障的上帝却悄悄退场。卡尔·施米特认为霍布斯继承了路德以来的内在性对于外在性的优先地位,但当个体之间的内在性无法得到统一时,必然会导致“内在世界”的“诸神之争”,每一个人支离破碎的价值观念最终会导致现代世界的碎片化及其崩溃。  相似文献   

4.
“可能世界”概念在模态逻辑语义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但这个概念本身的定义问题,却仍然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一般说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接受此问题的预设,即认为“可能世界”概念是可以定义的,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另一种是根本否定此问题的预设,即认为“可能世界”概念是不应该并且不可能定义的。我认为,“可能世界”概念并非是不可定义的初始概念,但现已给出的若干定义却均有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国学者的世界文学研究的国际发表已身居仲位,但世界影响还比较有限。在国内学界,世界文学缺乏奠基性的系统论著,还未形成繁荣多元的学术范式和学术话语,“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主张还缺乏内在逻辑和平衡。由于学术传统、学术诉求的差异以及主流学术话语平台的排他性规则,中国世界文学研究的国际对话的叙事建构效果有限。西方学界在21世纪再议世界文学并非纯粹追求“世界大同”的文学理想,而有其本土实际学术利益的考量。是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世界性认同充满挑战,但西方学术体制的潜规则恰好提醒中国学者需要创造性地保持国际学术对话,主动开辟理论场域,引领学术话语潮流,建构中国世界文学的知识理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深受儒家传统“内圣外王”理想模式的影响,尽管“内圣”与“外王”的具体内涵不同于传统儒家,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注重主体内在的道德修养,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改造主观思想世界,并由此导致外在客观世界的改造,即内圣则外王,内圣是外王之本。但这种理论过于理想化,在实践中也一再碰壁。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8,(6):57-57
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是世界著名的盛产美人的国家,世界各种选美大赛上,都能见到阿根廷人的身影。但在近日,阿根廷却出现了让“美人”难受的事情,因为有一些被认为长得不好看的“丑人”要求向“美人”征税。这次对“美人”的“反击”是因相貌欠佳而从小备受歧视的“丑男”艺术家冈萨罗·奥塔罗拉发起的。  相似文献   

8.
雅尔塔会议是夺取和迎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会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处理战后问题表现出历史的或阶级的局限性。苏联以“安全”和“人民”的名义向毗邻盟国提出种种要求谋求势力范围,美国以“繁荣”名义要开放的世界即一统天下。美苏没有瓜分世界,但都想借助雅尔塔协议实现它们的目标,结果美国希望落空,世界陷于分裂和对抗。历史表明,大国政治与人类向往的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9.
尽管学者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设置有着不同的学术见解,但这样的课程设置,对教学“世界文学”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的,它既可以从跨文化的视角去把握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文学,又可以从比较思维上探询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各国文学交流关系之间的异质文化,对教学“世界文学”课程无疑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同时也会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是世界读书日的主题。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却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  相似文献   

11.
对“意义世界”的一个考察——从现代西方哲学史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习惯于用“实用”的眼光看待世界,然而世界的根底在于“意义”,若世界缺乏“意义”、“价值”,则势必蜕变为寂寞的物质“废墟”。事实上,西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者均对“意义世界”进行追思、定位,然而二者均由于过度强调自身的合理性而最终走向极端。如何给世界定位,还人类一“意义”、“价值”之世界仍旧是哲学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华尔街曾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几乎聚集了世界所有的金融精英。但当一个被称为“次贷危机”的名词出现以后,繁华顷刻间变成哀鸿遍野,五大投行全军覆没.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和美林被迫出售、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不得不变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被“血洗”以后,危机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整个世界金融业无一幸免.裁员潮滚滚而来,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根据对世界形势和革命进程的分析,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世界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观。其内容包括: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世界的体系性,世界体系有“中心”与“外围”的差别,资本主义世界存在“总危机”并导致“战争不可避免”,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于“世界革命”,社会主义的实现首先在于“一国建成”,世界历史中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斯大林的世界历史观具有内容和影响上的“双重性”,因此我们也要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和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14.
艾宏 《21世纪》2001,(3):26-29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圣经》 耶路撒冷,意为“和平基石” 在希伯来语中,“耶路”意为“基石”,“撒冷”意为“和平”。因此,“耶路撒冷”意即“和平基石”。在阿拉伯语中“耶路撒冷”被称为“古德斯”意为“圣地”。然而,在这块和平的圣地上,却鲜见和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宗教,为了获得对这块土地排他性的权力,一次又一次地征战厮杀。据记载,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岁月里,它被各方群雄征服过37次,曾先后八次毁于战火,但每一次它都在废墟上奇迹般地再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耶路撒冷一样,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有关“事”的哲学意义的不同看法作出若干回应。“事”的考察首先涉及事与人的关系,作为人之所“作”,“事”并非凝固不变、仅仅以某种现成的形式存在。与人自身的存在会经过一个从早年到晚年的过程一致,人所作之事也存在相应变化。同时,尽管事在因人而作这一意义上不同于本然之物,但二者并非毫无关联。事非凭空而起,而是以物为对象;物则通过人之所作而进入事,由此扬弃其本然形态。作为“物”与“人”关系的一个方面,“日光、空气”等自然对象与人的互动,也应作具体分析。在人的存在过程中,空气、阳光等自然对象之满足人的需要不仅涉及新陈代谢意义上的自然之维,而且也与人的多样活动相关。就本然世界、实在世界、现实世界的分梳而言,所谓本然世界,主要指尚未进入人的知行之域,没有在观念和实践的层面为人所作用的存在;所谓实在世界,在宽泛意义上指不依赖人的存在;所谓现实世界,则是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人所作用,并对人呈现多重意义的存在。进一步看,需要区分形而上层面的逻辑论述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假说,哲学应以科学为根据,但不宜还原为科学。  相似文献   

16.
思考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地大物博,在世界人类历史发展中曾有过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绝非清朝统治者所炫耀的“天下精华仅有,何需卖物”.中国需要世界,需要世界的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但从明朝中叶起,却以孤傲独居于世界之外,闭关锁国.这种与世界隔绝的状态,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在这期间,我们失去了二次工业革命发展大好时机.新中国成立后,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时期,整个世界经济都在腾飞,我们周围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开放而跨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但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和西方的封锁,我国对整个…  相似文献   

17.
陈冰 《今日南国》2010,(16):46-49
虽说中国这个占据世界自行车产销霸主地位30余年的自行车王国,如今正深陷“汽车文化”,但大城市中“拜客文化”正借着洋时尚和低碳之风悄然回归。  相似文献   

18.
“老字号”这三个字,听起来除了放心,还有就是和年轻无关。但如果换成“品牌”二字,便徒然多了几分与时俱进。事实上,包括很多奢侈品在内的世界知名品牌,无一例外都是经过时间洗练的“老字号”。王星记,谢馥春,张小泉,檀香皂……这些中国老百姓听之如雷贯耳的“老字号”们。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史学界,世界史编纂已有悠久的传统,但在这一传统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西方中心论”问题。西方中心论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也是一种学术规范,其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以西方的历史发展作为世界历史的主线,以西方的价值观评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并对其历史和文化造成遮蔽和误读。全球史家尽管对西方中心论进行了深刻反思,但在具体的世界史编纂中仍未做到彻底的“去中心”。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和编纂同样存在着西方中心论倾向。要克服这一问题,中国学者必须对本国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世界历史的“中国维度”。  相似文献   

20.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有创意的儿童哲学探索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实践的青睐。为超越“儿童”与“哲学”的二元对立, 儿童哲学经历了从强调哲学性的“教哲学”,到复归儿童性的“有哲学”,再到强调实践性的“做哲学”的迭代发展。儿童哲学与 教育戏剧在“做哲学”中实现了价值诉求、理论基础和实践样态的整体性耦合。在教育戏剧中,儿童通过隐喻嵌入的“对话”穿 梭于“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身体嵌入的“游戏”穿梭于“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最终打开儿童“爱智慧”的哲学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