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西龙虎山以神奇的丹霞地貌闻名于世。分布在山崖峭壁上的202处悬棺,以及丰富的崖墓文化,则是龙虎山丹霞地貌的魂魄。在这些悬棺中,最重的达上千斤。绝壁上的埋骨地龙虎山悬棺集中分布在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一条清亮蜿蜒的河流——泸溪河。在临水的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悬棺葬洞,其高度在距水面20~50米之间。这些藏棺的洞穴都是天然形成,而且洞穴较多,比较集中,看上去就如同蜂巢一般;而悬棺的棺木  相似文献   

2.
悬棺葬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和沿海各省区,是我国古代先民的特有葬制.由于地域和时代的不同,它有不同的类型和名称,大别之有三种,一是在悬岩陡壁上,凿孔椓桩,置放棺槨,谓之“悬棺葬”;二是就岩石的裂隙,天然岩壁洞穴将棺木放上去,凌空悬置叫做“幽岩葬”.还有在悬岩上凿成小穴,纳棺其中.露出棺木一半,称为“岩穴葬”.可能还有其他型式,如所谓“竖棺葬”、”架壑船”等,与迷信传说联系起来,或称为“仙人蜕骨”之所.  相似文献   

3.
李春惠 《社区》2008,(14):31-31
贵州省紫云县旅游局局长易华长期研究格凸河悬棺,他介绍,直到数十年前,这里的苗族村民还保留着神秘的凿岩式悬棺葬习俗,自然洞穴式悬棺葬至今仍然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宁武悬棺     
我曾多次见过悬棺,比如长江三峡兵书宝剑峡中的悬棺,四川大宁河上的悬棺,宜宾的人悬棺等,若不是亲临山西宁武,我真的不会相信在这黄土高原上也会有如此神奇的悬棺群。我国丧葬的形式多种多样,土葬、火葬比较普遍,水葬,天葬、树葬也常见,即使是悬棺葬这种处理尸骨的特殊方式,古代长江以南也不以为鲜。而宁武悬棺,其数量之多,位置之险,造型之奇,感觉之神,实属罕见。有科学家论证,除宁武悬棺之外,无论何种形式的悬棺在我国北方地区都未曾发现。小石门村是宁武县涔山乡的一个小山村,位于管涔山深处。我从一个叫东镇的地方乘车出发,沿着崎岖不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的广大地区,分布着一些在崖壁上或崖穴中安葬死人遗体的葬俗遗迹,因其葬地的选择与山崖有关,所以被称之为“崖葬”或“悬棺葬”、“崖洞葬”、“崖洞墓”、“崖墓”等等。 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南方地区这些葬在崖上的葬俗便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自此“崖葬”一词便沿用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些葬俗与现今生活在我国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上行这些葬俗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长期以来研究工作的分散和各人的研究角度不同,目前学术界对崖葬类型的划分、命名和文化内涵等许多问题存在着某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四川珙县悬棺族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珙县悬棺族属有“(濮)人”说,也有“僚(仡佬)人”说。而从悬棺最多最集中的珙县洛表镇麻糖坝实地考察和历史考证,分析悬棺里的随葬品,悬棺族属应为“都掌”  相似文献   

7.
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悬棺葬,是一种古老而又奇特的葬尸方式。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华南地区这种将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水的悬崖峭壁上的丧葬习俗便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在中国悬棺葬一系列文化内涵中,悬棺的升置技术,即如何将殓装尸体的沉重棺木搁置到悬崖峭壁之上,一直是人们颇感兴趣的问题。关于悬棺升置方法,历史文献记载很少,笔者通过多年来在华南地区的实地调查资料,试对中国悬棺的升置技术作一初步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一种奇异的葬俗,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古濮越文化的反映。湘西人认同悬棺葬是受楚文化的影响。悬棺葬既是楚文化中灵魂回归意识的表述,又是他们凤鸟崇拜这一“集体表象”的展演。湘西悬棺葬是楚文化在湘西地区传播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省存在一种不同于土葬形式的崖洞“悬棺葬”。三十年代,这种“悬棺葬”在川南已被发现和报道,曾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根据民族学和考古学的发现,这种葬俗还广布于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西平果县古城,四川奉节县夔峡、风箱峡、盔甲洞,巫山县错开峡,巫溪县荆竹坝,珙县麻塘坝,福建崇安,江西贵溪等地发现“悬棺葬”的考古物证。这些考古材料表明崖洞墓流行的时间很长,各地区时代有早晚之不同。福建、江西的悬棺葬相当于战国前后,广西的悬棺葬年代在汉代至明清,川东峡江地区的悬棺葬年代包括战国、西汉、东汉,珙县悬棺葬年代最晚,可能至明代。各地埋葬形式也不尽相同,多数是一次葬,也有二次葬。  相似文献   

10.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丧葬形式。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北,乃至陕西的汉中均有悬棺葬。这种悬棺的基本特点是“人死则以棺木盛之,置于千仞颠岩之上”。(见李京著《云南志略》卷六)古史所载,悬棺葬的地区,差不多都是少数民族活动之地;有的地方,至今仍是少数民族聚居点。像这样的葬式独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又很宽广,应值得史学工作者研究。本文仅就悬棺葬的族属及性质,谈点个人的管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悬棺葬》简介胜之1987年10月,我校人类学系粱钊韬教授在病塌上审阅了陈明芳《中国悬棺葬》一书的写作提纲,并提前为这本书写了序言。一个多月以后,梁先生就离开了人世。悬棺葬分布在我国闽、浙、赣、台、湘、鄂、川、黔、云、贵等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  相似文献   

12.
五溪悬棺葬的楚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古濮越文化的反映。本文在对五溪悬棺葬进行探讨后,发现其中的楚文化意蕴,即灵魂回归意识和对凤的崇拜,并从象征的层面分析了五溪人认同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四川珙县麻塘坝的岩画及悬棺葬 ,是汉魏唐宋僚人 (僰人 )、元明时期都掌人在同地域同时代的遗存。川南都掌蛮继承了古代僚人的主要习俗 ,岩画在头饰椎髻、使用铜鼓、巫术活动、猎头祭祀等方面 ,呈现出与悬棺葬俗相同的文化特质 ,揭示了岩画与悬棺葬之间的密切关系。岩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折射出都掌蛮及其先民在生存发展、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习俗诸方面的活动痕迹 ,岩画是都掌蛮刻画在峭壁上的史诗  相似文献   

14.
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一种特殊葬法,以往对悬棺葬的讨论往往注重于某一民族,同时对其意义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从史料和考古学的角度看,悬棺葬是不同时间、不同民族采用的葬法之一,它并非某一特定民族的唯一葬法。悬棺葬是一种处理凶死者的葬法,其意义是由于人们对凶死者怀有深深的惧意,惧怕凶死者的恶灵为祸人间,所以要想法使凶死者的恶灵远离活人,使其处于隔绝状态,从而获得安全感。悬棺葬是古代南方民族处理凶死者的多种葬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珙县洛表公社的“僰人”悬棺葬,是古代居住在川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遗存.由于葬俗奇妙,多年来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不少同志对悬棺葬的研究性趣很浓,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有些问题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我想就珙县悬棺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作为引玉之砖,不妥之处,请同志们赐教.一、悬棺附近岩画人物头上的“椎髻”问题珙县悬棺葬岩画人物头上的“椎髻”,  相似文献   

16.
龙虎山地处江西省鹰潭市境内,崖墓之奇“不用说采取原始器械仿古原装,即使采用现代器械吊装也无法完成。”①古人何时、为何、用何法创建崖墓群葬的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和东南亚各地,存在着一种非常奇特的考古文化遗存和丧葬风俗,这就是长期以来为世人瞩目的悬棺葬,即人死后不入土埋葬,而是将殓尸棺木置于临江面海、高峻陡峭的崖壁上的丧葬方法。千百年来,这种奇特的葬俗一直为我国历代文人学土所关注;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5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省区的博物馆、研究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更是对广布各地的悬棺葬普遍进行了调查研究,海内外多家学术刊物发表了不少关于悬棺葬清理和研究的文章,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铜鼓在四川南部南广河流域发展流传的历史表明 ,川南人是一支拥有巨量铜鼓的古代民族。珙县悬棺岩画中众多的铜鼓形象 ,是川南人铜鼓文化与悬棺葬俗交融渗透的历史记录 ,它们蕴蓄着人铜鼓文化的丰富内涵 ,积淀着人社会发展的原始文明  相似文献   

19.
崖墓在四川地区数量极多、广泛分布,以东汉一朝最为突出。这种墓葬形式既包含着四川本地巴蜀文化因素,又在本质上成为汉文化的表现形式,代表着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本文从墓葬特点和葬俗、历史背景、文化变迁的历程、传播路线等方面探讨四川崖墓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百姓生活》2012,(3):58-58
越南的韩松洞又叫“山河洞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