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说,有一个高度发达的王国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世人的猜测和传言中,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我们正在走进传说……  相似文献   

2.
急遽物质化的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全面扩张,价值理性随之隐退,人在逃离了上帝的束缚奴役之后转而陷入了外在的物质奴役当中,“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充斥着整个社会,名与利成为人们人生追求的终极价值取向,内在精神追求普遍衰落。这一现代性的困境下,乌托邦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不仅仅是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空想”。它代表着超越性的追求,激发着人的内在精神冲动,从而帮助人们重塑精神世界,找回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真正诉求。  相似文献   

3.
面对现代性的"解放悖论",乌托邦理论在经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而消沉、甚至"死亡"之后,又重新引起西方现代乌托邦论者的极大兴趣。他们不仅为乌托邦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广泛的论证,还从若干路径出发,要求在这个普遍物化和异化的时代复兴乌托邦的批判和超越精神。这种理论倾向既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转向的理论渊源有关,同时也是现代乌托邦论者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人本主义解读的结果,但是这些寻求"类"自由、正义的乌托邦路径,在其本质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背离,因为脱离现实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所设想出的自由只是一种抽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合葬或者说冥婚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中屡见不鲜,但在不同时段,却显示出不同的文化心态,由此出发概括出爱情的合葬、无爱的冥婚、革命的合葬三种模式,并通过互文性解读而透视出:合葬的根本意义是对于身体不朽的乌托邦梦想。  相似文献   

5.
“自由哲学”在萨特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它主张人的自由是价值的惟一基础。但是统观萨特的自由观,其远离生活世界,完全是脱离现实根基的主观意志自由,在生活世界中处处碰壁,最终沦落为“自由的乌托邦”,以“不自由”为始点和终点而展示其“自由的乌托邦”的图景。因此,为了正确评价萨特的自由现,以“自由的乌托邦”为逻辑谱系,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价值坐标,对其自由观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鲤鱼 《北京纪事》2010,(6):54-55
十年,太长了,长到我已经没有初时的血脉贲张,抛弃了那些曾为之奋不顾身的理想。如果十年前就在那个远比现在更纯粹的现场,那么我的人生会不会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现在的迷笛对我,更像是一场幻象。我的意思是,这已经是2010年了,可是你坐在迷笛的草地上,尽管草已经基本没了,看着这舞台、周围的人群、舞台周围的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朗朗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音乐在懂得阳春白雪的一小群人中引起了深度共鸣,大多数人听了他的音乐恐怕会敬而远之;周杰伦也是一个音乐天才,尽管有人不同意,他的音乐在喜欢下里巴人的一大群人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而另一部分人听了他的音乐也许会如洪水猛兽般避之不及。好的诗歌的适应人群应该在3—80岁之间,好的音乐应该连牛都可以喜欢,朗朗做不到,周杰伦也做不到。我们来看看殷志文一南京的一个靠教声乐为生的汉子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乌托邦都市是人们针对现代都市异化的一种理想假设和实践建构。在城市化浪潮、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潮的多种合力作用下,都市异化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进而导致了都市属人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丧失。因此,建构自由、正义、人文和和谐为内涵的乌托邦都市,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应秉持价值中立的立场来评判乌托邦都市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变迁,乌托邦也从传统乌托邦、现代反乌托邦发展到信息乌托邦。信息技术的虚拟性是新的地理大发现,它开拓了构造乌托邦的新空间,提供了感受乌托邦的新实践。信息乌托邦仍然具有传统乌托邦的局限,同时也传承着传统乌托邦批判现实和设想未来之价值。在冷战之后社会主义低潮之际,在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之时,乌托邦并未终结。乌托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的设想,更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乌托邦的演进、发展与实践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对于政治乌托邦的梳理与反思是一个极为紧迫而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理念至上、逻辑推演的思维特征使乌托邦先天性地具有超验品格,而现代乌托邦的悲剧就在于其不屑于作为一种超验性存在的努力,这种努力使它往往把自己错当成"人间天堂"的可靠的现实力量.执拗的结果使乌托邦既失去了他原本的批判功能,又引发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灾难与困顿.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8,(4):29-31
在这广袤无边、光怪陆离的世界,你如何找到一个已被淹没的城市呢?这不容易!但探险家罗伯特·萨尔马斯特声称,他在地中海海底发现了消失很久的亚特兰蒂斯城。  相似文献   

12.
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为代表的经典乌托邦小说是思想内涵高于艺术探求的理念小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修道院生活方式和城市化进程是这类小说的重要生成背景.莫尔描写的公有制社会美景既充满创意,也引发了歧义.后人的相关思考和探索不仅促成了各种新类别乌托邦文学作品的产生,而且引出了"世俗乌托邦"、"异托邦"、"恶托邦"、"反乌托邦"等众多流变概念.  相似文献   

13.
反乌托邦思想的出现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性的阴暗面的反应,也是社会理想破灭后的理论后果,同时反乌托邦思想也是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反思,它与后现代哲学思潮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
后形而上学既是对"个体主义"和"绝对统一性"的双重拒斥,又是对"诗意栖居"和"社会团结"的双重追求。然而,"社会团结"是一个误解颇深的词汇,人们往往将其与差异性对立起来、与实践性隔离起来,由此遮蔽了社会团结的本真意蕴,文章借鉴现当代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对什么是社会团结,如何实现社会团结、社会团结对充满风险的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乌托邦具有明确的空间形态,它是一种空间性概念。和传统乌托邦主义者不同,哈维敏锐地把握到了乌托邦的空间面向。传统乌托邦概念由于预设了空间的封闭性,因而压抑了时间性和开放性,由此可能导致"去人性化"的"退步乌托邦"显现。在伦理批判的基础上,哈维提倡以"场所精神"来应对乌托邦的空间困境。这种"场所精神"是哈维辩证乌托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突出了空间感受的日常化和诗性化,以具体场所来反观人之感觉,从大而无当的"理论性感知"向细腻真切的"日常性感知"复归。  相似文献   

16.
《神曲》:诗性的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曲》以隐寓的方式,指出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诗人提出的道德救赎和精神救赎实际上是诗性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莫尔的《乌托邦》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他们的乌托邦思想中潜藏着共和主义叙事,实质上柏拉图和莫尔都希图建构一种共和主义乌托邦,由此也可以说乌托邦思想与共和主义之间原本就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却被遗忘的历史关系,因而我们试图恢复以柏拉图和莫尔为代表的乌托邦思想家在共和主义政治光谱中的理论地位也并非一种主观冲动。  相似文献   

18.
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在后期发生了重大的转向,由前期强调"工具本体",转向强调"心理本体",特别是提出建构"情本体";李泽厚美学由前期的"实践乌托邦"转向后期的"情感乌托邦".李泽厚的情本体论依然延续了实践美学的主体性路线以及意识哲学的立场,而这也是它的致命弱点.现代人类为了摆脱生存困境,确实需要一个精神家园--审美乌托邦.审美乌托邦建立在存在(生存)本体论基础上,它超越了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对立,也超越了意识美学和身体美学的对立.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生存体验,体现出超越现实的终极追求.它能够在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的现代社会,为人类建立一个精神家园.当代哲学走向审美主义,根据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反乌托邦作为乌托邦概念的反面与变体,起源于人对现实世界潜在危机的恐惧与焦虑。反乌托邦电影通过描绘科技泛滥、疾病肆虐、殖民战争、极权统治、生态危机等黑暗社会状况,隐喻了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展现了人类对现实社会问题与未来世界灾难的恐惧与担忧。反乌托邦电影与恐惧密不可分,利用影视技术与视听语言营造出恐惧、诡异的气氛,并通过多元化的景观构造与内容叙事由表及里地传递了恐惧及其艺术效果。而反乌托邦电影中恐惧的背后是对人性异化的深入思考,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与讽喻,具有较强的警示与呼吁作用。此外,反乌托邦电影中人物面对危机时所展现出的抗争精神与坚毅品质带给观众崇高的审美体验;同时也抚慰了人类对反乌托邦社会的恐惧与担忧,展现了创作者对美好人格与真善美价值观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20.
人类理性一直在为规范性和普遍性作着真诚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始至终都带着理想的应然逻辑的“乌托邦”,的确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类存在无意识”。虽然“乌托邦”一词在我国似乎早已为人所“熟知”,但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非真知”,对“乌托邦”理想的憧憬和追求,人们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但并未像西方那样存在激烈的交锋。这与我们对乌托邦问题认识得不够深入直接有关。概述国内外乌托邦研究的状况,有助于我们重新解读这一重要但尚未有定论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