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坐落在土耳其东部山脊顶端的哥贝克力石阵,是一处考古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几乎比埃及金字塔要早7000年。并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旅游。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大陆,古称君士坦丁堡,人口2000万左右,堪称国际大都市。虽然该市人口众多,市区超大,但是,我所经过的大街小巷都十分整洁。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而大学肩负着其他任何组织都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要自觉承担起这样一个重大使命和责任,必须自觉坚守大学的追求知识及其贡献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对国家负责的价值观,树立“绿色”责任。 相似文献
8.
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在那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至今无人所知。近日,巴西研究人员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了一个从未和西方文明有过接触的印第安部落,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雨林深处这些印第安部落的好奇。 相似文献
9.
葛静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2):103-105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并存的今天,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中,现代大学面临着严峻挑战。交往作为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大学的这种功能随着多元文化模式的到来愈益明显,同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需要拓展大学的交往功能,以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宽容与对话。 相似文献
10.
许美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3):103-108
联合国把2001年定为"文明对话年".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冷战结束后,文明间对话这一概念开始出现,由哈佛大学教授SamuelHuntington发起的对潜在的文明冲突的讨论,引导世界各国学者努力探索大学如何在这种文明对话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植根于中国、印度和阿拉伯这三种主要东方文明的知识观和高等教育组织模式,对在全球范围内重塑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文明中的女性在高等教育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女性获得了知识将有利于大学积极参与文明间的对话,有利于大学在其知识定位方面达到地区和全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王建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6)
为了探究《大学》本义,采用文献解读的路径,认为《大学》是对儒家礼制文明进行总结的一篇文章,其中心在于讨论以礼治国的思想,同时对儒学的根本问题有所涉及,在孟荀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最早对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做了明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13.
龙协涛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F0003-F0003
夫学术者,聚文脉,续学统,为天地立心,为国家奠基,为民族植根,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也。时移势易,中国近现代大学应运而生,薪火相传,革故鼎新。国学与西学交融,科技共人文齐辉。此乃思想之宝库,精神之渊薮;文化之摇篮,文明之大纛也。泱泱乎,千古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浩浩乎,百代神州先哲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4.
龙协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F0003-F0003
夫学术者,聚文脉,续学统,为天地立心,为国家奠基,为民族植根,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也。时移势易,中国近现代大学应运而生,薪火相传,革故鼎新。国学与西学交融,科技共人文齐辉。此乃思想之宝库,精神之渊薮;文化之摇篮,文明之大纛也。泱泱乎,千古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浩浩乎,百代神州先哲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5.
龙协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F0003-F0003
夫学术者,聚文脉,续学统,为天地立心,为国家奠基,为民族植根,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也。时移势易,中国近现代大学应运而生,薪火相传,革故鼎新。国学与西学交融,科技共人文齐辉。此乃思想之宝库,精神之渊薮;文化之摇篮,文明之大纛也。泱泱乎,千古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浩浩乎,百代神州先哲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6.
龙协涛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F0002-F0002
夫学术者,聚文脉,续学统,为天地立心,为国家奠基,为民族植根,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也。时移势易,中国近现代大学应运而生,薪火相传,革故鼎新。同学与西学交融,科技共人文齐辉。此乃思想之宝库。精神之渊薮;文化之摇篮,文明之大纛也。泱泱乎,下古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浩浩乎,百代神州先哲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7.
孙宁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6)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学责任包括:培养具有生态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具有生态功能的高科技研发;提供构建生态国家的政府决策咨询和研究;引领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直接肇始于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受多元因素共同作用,元因素在于家庭分担高昂的教育经费相对教育质量下降状况未满足其投入回报预期而导致.毕业生认同危机体现为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心理变化两个维面.治理理念表现为普适性、校本化、同一性、渐进式.展望治理前景,将有效治理阶段划分为问题期(2000年-2005年)、治理期(2006年-2010年)和稳定期(2011年以后).明确管理工作的建构场域,分别为常规管理工作、专项管理工作、文艺活动和运动赛事、人本管理和微笑服务.基于河北理工大学个案观察,提出管理工作思路,即引起思想重视、落实常规管理、实施专项管理、推行微笑服务.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在现代大学合理化叙事中有着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是贯穿在现代大学发展中的一根"红线"。大学的协同创新是中国高校在大众化进程中的又一个发展阶段,标志着中国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实质性程度更加紧密,是中国高校角色定位和功能创新的一次新契机。在协同创新的情境中,中国大学需要在新的矛盾对立和统一中,重新确证自己亘古常新的知识创造者身份和角色承担意识,再次澄明它的知识创新、学术发明、文明创造和人的培养的责任和功能,承担起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对和谐发展观的再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62-62
刘长明在《烟台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梯级升华。迄今为止,人类大抵经历了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的谋生性发展、工业文明的增长性发展以及工业文明后期的可持续发展。由谋生性发展、增长性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再到万物互动共生的和谐发展,是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为了使这一发展观更科学,必须厘清事关和谐发展的如下十个问题:(1)万有价值论是万有存在必须并能够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和谐发展是相互联结的万有存在的双赢选择;(2)人类、非人之生和非生之物各自遵循着与自身存在状态相适应的和谐发展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