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句     
《人生与伴侣》2014,(1):55-55
★艺术家大多有流浪者的内心,无法忍受按部就班的生活,即使身体安顿了,精神还是需要漫游,永远在寻找什么。因为这样寻找是劳筋骨、苦心智的,所以总有那么一些阶段,他们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很不舒服。按作家刘震云的说法,就是“拧巴”。他们与命运的关系就像某个实验:躺在石头上睡觉。  相似文献   

2.
虾类患病后,身体某个部位或某个器官会呈现特有的颜色,成为所患疾病的特征性症状。据此辨别虾病,是诊断虾病常用的方法。一、“红色”辨病:1.对虾红鳃病:据陈琴报道,本病是由某种弧菌(如海水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  相似文献   

3.
《百姓生活》2010,(1):51-51
身体某个部位疼痛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有些疼痛一定不能大意。最近,“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咨询了心脏病学、内科学、老年学和精神病学专家,提醒大家7种疼痛不能耽搁,需要马上就医。  相似文献   

4.
很多长期研究异常现象的科学家都对不明飞行物(UFO)的存在毫不怀疑,但他们眼中的UFO与被神秘化了的UFO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看来,所谓“不明飞行物”中的“不明”,具是意味着目击者看到了某一样东西,但没有立即认出那是什么而已。通常来说,在某个时间段,在某个环境里,一般人只是简单地扫一眼,可能真的分辨不出天空中出现的许多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翌  罗曦 《今日南国》2013,(1):55-55
还记得《北京青年》里“背包客”王越吗?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或搭顺风车,或徒步,或在户外搭帐篷过夜……如果你问“背包客”们:用1万元钱可以做什么?他们会告诉你,1万元钱可以搭顺风车去3次尼泊尔,骑单车去10次北京,甚至可以在世界某个陌生的角落生活一两个月。他们是“穷游族”,旅游与有钱没钱无关,而是要用最少的钱环游世界。  相似文献   

6.
石上 《社区》2008,(21):54-54
据调查,中年白领男士的体质普遍较虚弱,经常易患流感,头痛等症,而且由于他们的身体“动感”不足,久而久之,皮下的脂肪组织往往会很放肆地进行“集会”,造成他们下腹部隆起、臀部肥大等肥胖症状。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不仅流传着许多“一字师”的趣闻,也有“半字师”的掌故传为佳话。所谓“半字师”,是指在填词赋诗后不是完全改动某个字,而是对某个字或增笔或减笔地改动“一半”。  相似文献   

8.
清及民国壮族社会风俗变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及民国壮族社会风俗变迁述论方素梅风俗是映照某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清代以前,到壮族地区采风观俗的人或是认为壮族及其先民“风俗荒怪”①,“婚嫁、丧葬、衣服多不合礼”②,或是说他们与汉族“习俗各异”③。清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国的记载,则往往认为相当...  相似文献   

9.
《社区》2011,(21):F0003-F0003
触摸自然,就是学习知识。置身于这个不需要课本的“课堂”.孩子们观察植物、亲近动物、触摸溪流的身体感知.开启着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一、作为“现代现象”的身体话语 在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文化语境中,一些男作家关于新女性的想象集中体现于女性身体的话语呈现,也就是说,在两性情爱格局中,身体符号成为“揭出一时代心理冲突的叙事焦点”。正如布鲁克斯所指出的:“在现代叙述文学中,主角通常渴望某个身体(最常见的是另一个人的,但有时候也是他或她自己的),而那个身体对于主角来说显然象征着‘至善’(ultimate good),因为它似乎拥有着——或者它本身就是——通往满足、力量和意义的钥匙。在阅读的层面,认识那个身体及其秘密的欲望就转变成了另一种欲望,就是想要掌握文本的象征体系,其内涵、快感和意义之创造的关键。对于身体的欲望也许意味着承诺进入象征秩序的‘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杨力 《小康生活》2005,(6):56-56
味觉改变很可能是老人身体某个部分出了问题,老人可以按以下提示,自己判断。  相似文献   

12.
基于身体社会学视角,探讨了在幼儿园这一教育场域中,由于教师对幼儿“前台”与“后台”生活的割裂,塑造了幼儿去个性化的身体,最终达到了对幼儿身体控制的目的,却造成了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为此,提出幼儿园“前台”与“后台”相互融合的策略:一是增加“后台”自主活动时间;二是扩大“后台”自由活动空间;三是注重幼儿“前台”与“后台”的身体体验。  相似文献   

13.
自理查德·舒斯特曼提出“身体美学”的学科提议始,相关的知识生产便呈逐级递增之势。舒氏“身体美学”思想恰如身体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性“事件”,不期然地联结起了传统与当下两种不同的身体美学研究范式。如果说舒氏身体美学及其之前的身体话语研究是对西方美学中身心二元对立传统的解构与超越,那么后人类时代的身体美学研究则是对身心统一的技术化践行与反思。因此,从“身体美学”到“后身体美学”的转换,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变革,即由在二元论框架内展开的以思辨为主的知识言说方式,向科技与人文大融通的“反身性”言说方式的转变。这种身体美学研究范式的位移,更新并重塑着我们的知识地图,让我们对“自然人”与“技术人”的本质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也为当下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史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学工作不仅比较两种不同文化中的某个现象,也比较同一种文化中处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概念或习俗“自然”与“nature”;、“身体”与“body”,其含义并非一一对应,而且它们在中国和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也大为不同。西方天文学和医学在中国和日本的影响大不相同。因而,理解一个国家对待外国科学的态度,需要考虑政治变化、新旧方法的价值、社会组织以及学习动机之类的因素。19世纪晚期,中国人对待轮船和蒸汽机车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他们对网络技术的社会影响的认识,以及官员们高超的外交手腕。  相似文献   

15.
“身体”是当下文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有的学者甚至打出了“身体转向”的口号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重新审视文坛“身体理论”及其实践不仅必要,且别有深味。葛红兵是国内最早提出“身体写作”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本体论研究和小说批评中的理论家,同时他还是一个锐意探索身体奥秘的作家。其“身体”理论在写作、评论和理论创建等三个向度上都有展开,经历了晚生代批评、身体伦理学建构和中国汉语原初思想中“身体”观念的溯源等纵深发展阶段,这些都构成了当代身体叙事的重要征候。本文拟选择葛红兵“这一个”…  相似文献   

16.
浅议户外素质拓展中大一新生心理矛盾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沛娥 《中南论坛》2009,4(1):6-7,16
素质拓展训练旨在置身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的极限情境,在支持性的团队中参与“互动性”、“直指人心”的活动,由此而体验、震惊、反思,进而得到心理、身体、品德三个维度素质的拓展。而对进校的大一新生,他们的心理存在很多的矛盾以及困惑,素质拓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在每一个项目的分享过程中与他们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圣贤思想的哲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用“西哲中圣”来描述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征,认为西方哲学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智者”,而中国哲学所树立的人生理想则是“圣贤”。所以,中国传统哲学又被称为“圣贤之学”。考察一下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道两家的人生理想,我们或许会对中国哲学的这种特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一、儒、道的社会及哲学背景中国夏、商及周朝前期,官师是不分的。政府某个部门的官员,或某个贵族的家臣,同时也是解释、传授与该部门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者。他们享有的行政职位与诸侯分封一样是世袭的,因而他们代表的学问和技能也留在官府,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丁岚 《新天地》2016,(6):42-43
退休生活该怎样安排,才算真正有质量?昆明一群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新老人”,每年组织国外自驾游,用激情丈量世界。几年下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亚、非、欧、美等几大洲。在他们眼里,身体不好、语言不通都不是问题,他们坚信:“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路其实就在脚下。”  相似文献   

19.
魏晋士人对身体美的追求,表现在崇尚美好姿容与裸体行为两个方面。这一方面是对自我生命的积极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上古“羊大为美”的传统,直接以生理快感作为评判美与丑的标准,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身体社会学的角度而言,魏晋士人的身体展现又是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时局的表征,作为一个隐喻,他们身体美追求的背后隐现着当时社会的种种情态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女性话语的社会与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女性话语的社会与文化语境徐扬尚“语境”理论是由新批评大师瑞恰慈发明的,见诸其《修辞哲学)一书。他视自己的这一理论为“定理”,把“语境”的意义由传统的“上下文”拓展为一个由共时性的“与我们诠释某个词有关的某个时期中的一切事”,与历时性的“一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