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中国之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中国治理体制和中国治理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命题,"中国之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中国之治"的研究形成热潮。学界主要围绕"中国之治"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理论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未来,应突破学科界限,拓展研究视野;加强文本研究,深化研究内容;借鉴其他领域,丰富研究方法,促进"中国之治"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跨部门治理是应对复杂公共事务的重要运作机制,在不同的制度情境下,跨部门治理的具体运作具有差异性,学者们的理论建构也呈多样性,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多中心治理、网络治理、协同治理、整体治理、运动式治理等理论建构,它们分别凸显了民主或效率的价值导向。中国跨部门治理高度依赖于党组织发挥整合作用,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合治理模式。深化中国跨部门治理研究,需要基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发展,构建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目标以来,政党引领国家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揭示政党引领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和前沿知识,可为今后政党中心的国家治理理论推进及政策完善提供启示与参考。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296篇文献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对政党引领国家治理研究的年代演进、热点聚类和前沿知识等进行深入分析。学界对政党引领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重视程度逐渐增加,研究热点主要形成了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人民民主、全面从严治党、政党中心主义以及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六个方面。基于本土经验的政党中心主义将逐步成为该领域的核心议题,需要在理论范畴的中国化以及对话西方治理话语的基础上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4.
城市治理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为新时代城市治理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紧密把握中国城市发展现实,不断创新发展了城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是揭示现代城市形成发展和治理深层机理的理论,以此为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不仅有助于深化把握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现实挑战和实践进路,而且有助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现实创新发展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从核心议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提供了全球化、城市化和生态化议题。全球化是洞悉中国城市治理本质的历史境遇,城市化是把握城市治理机理的现实进程,生态化是城市治理的战略议题,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实现了与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理论关联。从现实挑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面临...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上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绩效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公共治理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基于公共治理结构对治理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构建公共治理结构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绩效的分析框架,阐明二者关联的潜在机制和路径;该分析框架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目前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公共治理的认识和了解,为中国未来的性别失衡治理工作调整及完善提供科学的理论,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政府理论(续篇)》是在《政府理论》基础上对具有中国特色政府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其理论创新之一就在于明确提出和论证了行政及行政管理、行政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政府治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强弱和兴衰,政府治理应该中国化、社会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和道德化。该书的出版,必将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的理论资源,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提升我国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贯穿人类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以黑格尔关于市民与国家的结构关系为基础起点,理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矛盾,突破黑格尔法哲学的框架,深化市民社会的反伦理性质,定位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建构性关系。追溯黑格尔的伦理国家观并探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逻辑”,通过对黑格尔和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研究,在理论辨析中挖掘关于国家治理和建设的核心方法论,一方面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要遵循的方向道路提供重要线索,另一方面有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基石,新的社会阶层是新时代我们党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激发、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融入时代发展,积极投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谋划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我们党面临的时代课题。为此,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强化问题意识,深化理论研究,不断增强理论解释力、实践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余世诚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同时也深刻阐明了这一伟大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思想条件和我们党主观方面具有的条件。认识和理解这些条件,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0.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面审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及其规律,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科学内涵,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对此,我们要通过对大变局下资本主义国家地位和职能演变的考察,深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民族国家本质的认识;通过对原初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研探,明确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线索对于理解国家问题的方法论借鉴;通过对当下时代问题和错误社会思潮的辨析,明确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建构了一个奇妙虚幻的女性世界.然而,浮现在这个女儿国中的,不仅有天使,还有魔鬼;不仅有善良美丽的菊花仙子,还有泼辣淫荡的悍妇妖女.但不论是刀还是菊,不论是禁忌还是膜拜,实际上都只是作者的男权意识在女性群体中的一种投射.  相似文献   

12.
与荒唐、荒谬不同,荒诞不仅是一种叙事、虚构方式,还是一个审美范畴。正是这一根本属性使荒诞在古往今来的文艺创作中成为与写实、浪漫、象征等齐头并进、互渗互补的基本创作美学类型之一。荒诞的主要艺术形态一为于写实性的荒唐里有所隐含,二为在极致化的浪漫中生成意蕴,三为与象征主义结缘而使书写更趋向哲理化;1990年代后在中国,又出现了以文学经典的重构来承载题旨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产业化”学术论争:分歧与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否需要产业化?何种类型、哪个层次教育需要产业化以及多大程度上产业化的学术之争本质上是教育属性及教育发展途径科学选择之争。通过研究1989—2007年间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关于“教育产业化”论争的论文,通过文献要点梳理,辨明正反两方——“教育产业化支持者”与“教育产业化反对者”的分歧与共识,由此从理论的角度论证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探讨加快发展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界定新闻概念,忽视新闻之认知性内容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也不能无视或忽略其中的价值观内容。从新闻之内容出发,结合新闻具体而又及时地反映新近事实,以及及时快速传播的特点,应把新闻界定为:新闻是被传播的人对新近事实的反映。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新近事实的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者的价值观。当然,此处价值观的呈现形态则可隐可显。  相似文献   

15.
16.
17.
历史学:在人文与科学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是中国传统的最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 ,但它与同为人文学科的文学和哲学却有很大的差别。就其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而言 ,历史学实兼具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征。本文引证古今中外的一些实例来证明作者的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8.
IRT: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下半叶 ,项目反应理论在国外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广。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的测试可以根据被试对一个或多个项目的反应进行个体特性评估 ,同时还可以求出这种特性评估的测量误差。因此 ,这一理论在计算机适应性测试研究和开发中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不同于文学阅读和文学理论,它是二者的中介环节.新时期以来的批评出现了向阅读和理论倾斜的两种运动态势,文学批评在当代的许多困境均与此相关.而理解这种状况的成因及实质,使批评在这双重运动中保持对话和开放,是文学批评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远古西亚地区计数方式的演变为例来分析抽象能力的发展。陶筹表明人类计数方式最初是通过具体的一一对应的方式实现的。公元前7500年的西亚陶筹表现其所代表物品的方式却是抽象的,比如以锥形陶筹表示谷物量器。公元前3300年,人们开始用空心泥球来保存有计数功能的陶筹,以更为抽象的符号刻画在其表面来记录其内封存的陶筹。这个过程发展到最高阶段便产生了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字,随后文字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