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政  廖晓东 《学习与探索》2023,(2):93-1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研究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需要切实把握好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内在精髓与时代价值。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的相关思想和精神实质,对于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系统谋划布局科技人才发展,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新阶段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立  刘磊 《创新》2019,13(2):1-8
新时代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引领思想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大势,体察我国科技创新实际,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思考,逐步形成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其中,系统性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特征,生长性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发展属性。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规划上要牢牢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科学制订科技规划;在行动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光谷腾飞     
<正>"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21日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讲话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阐释了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发展现实、着眼光明未来凝心聚力的一个共同目标和美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落脚点,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施政目标.在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青岛市委作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决策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说,"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就是实现中国梦在青岛的具体实践,从而把城市追求融入中国梦之中.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青岛,期待在世界城市之林快速崛起的青岛,正以"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干事创业,织梦圆梦,800多万青岛人民,正满怀豪情地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6.
丁旭光 《探求》2022,(5):51-61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目标,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局,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创新全链条,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科技创新的广州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层声音     
<正>习近平:呼唤创新人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9日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他强调,创新的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8,(2):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时代。文章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视角,指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新历史方位,将完成中国实现富起来的兴国目标,开启强起来的强国时代。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已经打牢强国的坚实根基,即将实现若干强国目标,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制造业强国、创新强国、人力资源与人才强国、企业强国行列。中国开启强国时代的基本战略思路是深入贯彻各领域的强国战略,补短板与强优势相结合,一步一步实现各个领域都强,成为全面现代化强国。中国强大有利于世界,中国将为世界做出多方面贡献。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强是共同的强,中国正在开辟一条"国强共赢"的新型世界强国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理念深入人心。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指示达300余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阶段目标中对生态文明的要求: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7):47-49
针对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遭到世界列强侵略、积贫积弱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人民群众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努力。而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其社会心理影响着其情绪、习惯、行为等,进而影响着他们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加强经济社会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加强人们心理认知和情绪、情感的调节,培育良好社会心态,都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心理,从而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来,国内国际反响强烈,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和话语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  相似文献   

12.
陈凯洲 《生存》2020,(12):0041-0041
在新课程理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创新实践,与时俱进,是教育强国的百年大计。以美育人,创造未来,是美术教育的理想境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开拓创新,制定完善海洋政策和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体系。从毛泽东时期的向海图存防御性海洋战略到邓小平改革开放时代的开放性经略海洋思想,从江泽民时期"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主张到胡锦涛时代发展建设"和谐海洋"的延伸,习近平新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海洋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理论体系。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旨在厘清和明确我国迈向海洋强国发展进程中的顶层设计、政策发展嬗变的轨迹、核心理论与重要观点、实践经验与历史教训,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强国是我国奋斗的战略目标,但制造不能缺少"匠心",即"工匠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纲,深入理解新时代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索"求精""敬业""创新""以恒"协同培育路径与举措.路径选择即"全员与单体间""全程与阶段""全方位与点位面"的协同选择尝试,效能举措是"效力发挥""评价机制""方法探索"三者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医学生.  相似文献   

15.
《探求》2017,(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复杂形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以及革命家风熏陶与特殊人生历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钟荣丙 《创新》2019,13(2):9-19
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思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探明了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三条推进路径——以催生新型业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商业运营模式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并指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在于将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到底、力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升华、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4):19-26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是2012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因此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梳理和归纳了近两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历史渊源、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挑战和路径、中国梦与美国梦以及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梦等研究现状基础上,从研究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展望了中国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凤  王博 《学习与探索》2023,(7):140-14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美育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贯穿教育全过程,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探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在高校美育教育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并将平等尊重、交流共享、创新驱动及筑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与高校美育发展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开辟网络时代高校美育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钟荣丙 《创新》2021,15(2):39-50
创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扬,它的形成在认知上实现了发展观的质的飞跃,将"创新发展"从一条路径、一种战略升华为一种范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动力论、道路论、阶段论、方法论四个维度分析了创新发展理念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并探索了创新发展理念的四种国家目标模式:以理论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阐明"中国之路",打破西方政治话语垄断;以科技创新占据关键领域技术制高点,续造"中国奇迹",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以制度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中国立场",坚守社会主义阵地;以文化创新提升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度,宣介"中国方案",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掌握了高水平的专业性知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主体和主要支撑,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除了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撑外,还需要大量掌握了专业性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也是未来创新创业领域的主体力量,构建一个严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环境的有效举措,也是未来高校工作的重要话题.该文将论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概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