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同时也就是人类不断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要落实在作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上。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社会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社会和文化条件;要把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呢?我们认为文化环境对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是推进人…  相似文献   

3.
学习邓小平关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思想王中华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他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出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经济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一、对人的素质内涵的...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还要注重人的发展。因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体,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的社会。因此小康社会要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人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发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向主张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他们还说过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究竟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对此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观点。笔者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佳状态 ,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未来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政治上的小康,而且还包括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人的精神素质的同步发展。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人的精神素质中还存在很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地方。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人的精神素质建设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文彩 《兰州学刊》2004,1(6):47-49
在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同.进入新世纪,国民素质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立足于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增强"三大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三大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灵魂。在当前,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笔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本质和特性的全面发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和潜能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精神道德观念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时代呼唤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冬萍 《理论界》2005,(7):128-129
审美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美育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造一个催人进取的育人大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然对振兴中华民族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政绍 《南方论刊》2005,(10):17-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而国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发展教育事业。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需要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而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人是社会的主体,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适合和谐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王颖 《社会科学论坛》2004,(18):146-147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保障,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根基.那么,被誉为"人类的终身学校"的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学习型社会"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未来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政治上的小康,而且还包括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人的精神素质的同步发展。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人的精神素质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地方。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精神素质进行战略性构建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蓉 《南方论刊》2013,(3):71-73
大学生挫折境遇的研究是新时期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境遇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避免高校悲剧的频繁发生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大学生遭受挫折主要来源于情感、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要解决大学生挫折境遇问题,不仅要发挥学校的主要作用,家庭和社会的效用也不容忽视,大学生是国家兴旺发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储备力量,解决好大学生挫折境遇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提高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经济理论似乎存在一个缺陷,即见物不见人,对人作为主体的中心地位以及主体需要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社会经济,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增长过程,实质是一个以人作为主体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社会个人的价值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里,主体需要是现代经济尤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细胞,它表现为社会经济增长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隐藏着社会经济增长过程的各种矛盾,并从主体方面能动地决定着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百年大计 ,也是教育改革和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一、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一般说来 ,素质教育包括生理、心理素质的培养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而又相对独立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是培养思想品德素质的基础 ,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又能促进…  相似文献   

17.
冯桂林 《江汉论坛》2003,(12):111-116
农民素质是农民已有知识、能力和观念等综合性指标体系.农民素质的提升在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包括农民的文化、科技以及现代意识在内的三大素质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后认为,没有农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就没有农村社会乃至全国的全面小康.在建设全面小康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抓好农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重温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晓鹤 《理论界》2009,(7):19-2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视角,是我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依据,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社会有机体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机体,要求我们的工作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要求我们重视经济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有机体是由社会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社会、自然之间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要求注重人在整个社会有机体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不断自觉地克服人类自身所产生的异化,又需要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为其提供自由发展的合力给以玉成.异化的客观历史性与社会三大结构聚合时的不完全协调性,只能使人的发展维持在相对程度的协调和特定范围之内的全面上.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急遽性与改革道路的曲折性,使我们的政府决策者不能不更加关注社会经济、社会政治与社会文化中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