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所以要靠家长告诉孩子。对于一些坏习惯,如果家长只是口头上对孩子说:"不对!不能这样!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家长自己却没有遵守,也没有纠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些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时刻  相似文献   

2.
王海娟 《家庭科技》2014,(11):21-21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话,就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再三提醒,孩子当然会嫌父母唠叨。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有家长反映孩子总是以买学习用品为由向家长要钱,家长觉得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对于孩子的零花钱,家长应该怎么合理控制呢?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家长不要避讳在孩子面前谈到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容易,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靠自己辛勤的双手换来的。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让孩子体会大人的辛苦,珍惜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让孩子学会记账要从孩子拿到第一笔零花钱开始,家长要有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大人不太会跟小孩聊天,跟小孩之间的对话永远都是:"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没?""今天考多少分?"这种方式比较像质问,通常都是"以问句始,以斥责终",很难称作聊天。在有些家庭里,鲜有其乐融融的晚餐时间、睡前时间及聊天时间。于是乎,孩子在父母面前话很少,久而久之,父母对孩子也越来越陌生。每次听到我跟小孩聊天,很多妈妈都很惊讶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父母因孩子青春期而与孩子交流不畅,常问"要怎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我的话?"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正是他们与孩子交流不畅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以自身的特点去发展自己。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谊型父母,而不是处处干预管制自己的父母。青春期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与帮助。如果父母一味  相似文献   

6.
王进 《家庭科技》2014,(5):18-18
正"老婆,等等我。"某小学的校门刚一打开,这句雷翻四周的稚嫩话语让很多家长哭笑不得。为什么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对这些成人话脱口而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因素。儿童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比较弱,面对成人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之影视节目中低俗文化泛滥,他们既好奇又迷惑。尽管不能够理解,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多家长没有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容易让孩子像吸水海绵那样把所有内容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学着成人的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为孩子创设阅读条件时不遗余力。家里有专门为孩子提供的阅读房、图书角、沙发地毯等。家里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少,老师的推荐书目更是一本不落。然而还是有家长抱怨:每天都要盯着孩子看书,不然他就不看;读了那么多书,阅读水平也没提高。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在阅读时,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字及情节的发展,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赏文章",因此造成低效阅读甚至是无效阅读。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父母常常问:"孩子玩游戏能老老实实坐1个多小时,怎么在博物馆里15分钟都待不住?""国宝名画就在眼前,瞅一眼就说没兴趣,这可咋办?"进入暑假,游览博物馆成为不少家长优先选择的活动项目。那么如何让孩子在游览博物馆中找到获得感和成就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博物馆讲解员给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可近几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重点学校,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奥数、钢琴、书法、舞蹈等,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正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方面智力投资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放学迟了挨骂,成绩不好挨打,有一点空闲要练琴,作业不能写得马虎.于是,挨批评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些在兴趣班里泡大,在父母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一只缺少快乐的小羔羊.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能耐     
假如你问一句如今的孩子有多大能耐?很多父母会说,如今的孩子真是聪明绝顶,小小年纪能认多少多少字,会背多少多少诗,玩起电子游戏来能得多少多少分。可是,假如你再追问一句,如今的孩子自理能力有多强?比如能不能自己整理玩具或学习用品,自己洗脸洗脚,自己挤公交车去上学……恐怕很多父母要为此语塞。  相似文献   

11.
正经常有家长忧心忡忡地问我:"怎么办?孩子都快被手机(或电脑)拐走了。"家长们遇到的问题其实很普遍。你的家里可能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你正在和孩子聊天,别管你们聊的话题多严肃,聊得多起劲,只要手机铃声一响,孩子就会"噌"地跳起来,跑去看手机,把你一个人晾在原地。再如,孩子每天都"黏"在手机上,走路看,吃饭看,睡觉的时候也看。家长要是看不惯,让他关掉手机,孩子立刻不高兴,甚至翻脸吵架。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常说家庭的中心是孩子,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很多家长让孩子马不停蹄地学习各种知识,就怕学晚了会错过什么。父母很拼也很累,回家还要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但孩子不一定长成想象的样子……让我们放慢脚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见过这样的父母:超市里,看到货架上的坚果,随手就剥几个给孩子吃,没人看见就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小区里,两个孩子抢玩具,一个孩子着急了,挥手就打另一个孩子。家长忙过来让孩子跟对方赔礼道歉,可又分明抑制不住自己的得意,跟别人说:"我家娃是不会吃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们就像是一株株蓬勃的幼苗,每天都在茁壮成长,看着这一切,谁不感到高兴呢?同时,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才能做好对孩子的教育。眼要"大"一点如今,家长几乎全部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再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只要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几乎事无巨细地关注,使孩子全天候都处在家长的"注视"之下:作业有一点差错,家长马  相似文献   

15.
万芬 《南方论刊》2015,(1):64-66
自杀是近年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度关注孩子们精神健康是热点的社会问题。孩子们精神缺氧是因理想信仰缺失、知行脱节、精神和文化生活得不到重视使然。为孩子们"充电造氧",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三位一体,责无旁贷。父母要竭尽全力学做孩子的精神领袖,老师要不遗余力乐当孩子们的精神导师,社会各方要形成合力建造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熊芝 《家庭科技》2012,(8):17-18
1“念故事时,他听到一半就走开了,怎么办?” 妈妈的苦恼:是硬把他拉回来,还是把书合上,等他有兴趣时再读? 可以借鉴的做法:不管他,我一个人念完. 希望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完一个故事,是很多父母的期待,所以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坐不住,听得不认真”.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的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和身体健康,却很少想过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有些父母甚至还会感到奇怪,家庭中有什么美育呢?其实,家庭美育就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审美教育,培养孩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教会孩子区别美与丑、善与恶、诚实和虚伪,把孩子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孩子的美育,需要家长耐心地渗透。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言谈、举止和习惯要有一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个童话故事——《特殊商品》,说的是一个名叫乐乐的孩子要把自己的爸爸妈妈摆在柜台上,像其他玩具一样卖掉,为什么呢?乐乐这样说:"爸爸动不动就发火,吓得我胆子越来越小;妈妈倒不发火,就是太哆唆——吃饭时她说"小心别噎着",结果我真噎着了;过马路时她说"小心别摔跤",结果我一分神,被小蚂蚁绊了一跤……我整天哄着这样管不好自己情绪的父母,很累,所以我要把他们卖了。柜台前,来了两个孩子想买"爸爸妈妈",但看了"产品说明书"后,说:"谁会要乱发火  相似文献   

19.
正二宝出生了,大宝要不要和二宝分享自己的物品?大宝看上二宝的玩具,二宝是否愿意和大宝一起玩?双宝家庭,家长要学会引导,两个孩子之间"你情我愿"的分享最重要。对于大宝是否乐意分享自己物品的行为,家长要有准则。毕竟过去家中只有一个宝贝的时候,吃  相似文献   

20.
朱雁林  闫杰花 《理论界》2004,(6):161-162
民族精神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每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血脉和风骨.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包括些什么?当代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怎样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