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收保送生是不断改进招生体制,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克服目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弊断,加强高校与中学联系的一项有益尝试,当前,必须尽力克服招生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这一制度的有效实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就德育整体性和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与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断裂”与“脱节”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辨证统一的理论高度论述了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并提出和强调了做好中学与高校德育教育衔接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生源数量逐步减少,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能否争取到稳定、优质的生源,是高校能否在高等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源基地内涵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理念,促进了高校与中学的合作交流,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关系。以生源基地内涵建设为牵引,应对解决新时期高校面对的各种问题,为高校生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保证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在特定的时间里让实习生亲自参与中学实践,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综合的检验,检验他们能否把在校学习的知识与技术用于实践。同时也是一次培养独立从事教育工作能力的实践演练;是培养中学体育教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门融实践性、专业性、教育性为一体的重要课程。然而近几年来发现,有些实习工作流于形式,组织与管理不善,严重失去了实习工作的实效性与人才培养的价值性。就此问题曾先后多次对部分高校和实习中学200余名师生进行走访与座谈,提出可行措施,旨在对今后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5.
师专图书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请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献情报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要想充分利用和开发这部分文献资源,必须实现由单一封闭向社会化开放方向发展,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向中学师生开放,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图书馆(室)的建设远远满足不了中学教师及学生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所以,中学师生提出了开放利用高校文献资源的强烈要求,社会各界也都纷纷要求改革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的封闭管理体系,实行对社会开放,首先是对中学师生开放,满足中学师生的要求。第一,我国已…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中学,是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制约农村中学的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优质师资的缺乏或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业已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加速凸显。农村中学突破这一困境的突破口在于师资队伍的校本培养。留心为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情感感化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高考科目与内容设置应依据三个基本方面: 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 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试图为我国高考科目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委(88)教师字001号文件规定:“几何基础”将作为必修课列入师专数学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作为一门与中学几何教学联系十分密切、作用很大的基础课终于在高师得到恢复。这是高师教学面向中学的一项得力措施。 回顾建国40年来,几何基础课在高校几经大起大落,50年代初不仅高师把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开设,一些综合性大学也把它列为必修课。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58年以后此课在高校陆续取消了,后来虽有一段时间此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在部分高校开设,但至今这门课仍未列入师院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中学政治课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是经常变动的 ,这为中学政治课的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 ,变动又是必要的。但问题是 ,如何变动才是合理的 ,才是符合中学政治课教学规律的 ,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语素这个词是从英语“morpheme”翻译过来的.这一术语虽然是三十年代结构主义者提出来的,但语素在语言之中这一事实,决不是二十世纪才有的,而是从语言一产生就存在的.汉语语素也同汉语一起相伴而行,只不过以前没有使用这一术语而已.在我国探讨汉语语素比较多并且讨论得相当详尽的,应该首推吕叔湘先生.1981年7月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在中学教学语法里增加语素的内容.1984年2月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系统提要》),首先讲述了语素的问题.这期间有些语言学著作和部分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也都程度不等地讲述了语素的内容.在中学乃至大学的语言教学中引进语素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探讨的问题也不少.下面拟从“语素和语素的识别”、“语素的分类”、“语素的运用和教学”三个方面作些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度关注“预设”而淡漠了“生成”,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自由空间的缩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简化“预设”,而突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并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其适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以实习工作的开展为切入点,采取文献资料法、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针对目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提出建设教育实习——实训示范区,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及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双向互动,进而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从未将"减负"作为首要目标,结果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本文从教育功能的视角分析学校"减负"遭遇的问题,认为教育功能被夸大与泛化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学校"减负"只有以国家为主体,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及功能,把"减负"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各个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企业无法招到能直接上岗的人才,学生报考目的不清,学校培养目标指向不准确。本文借鉴产品运营体系成功经验,构建了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人才产品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为了把握流动人口中的中小学生的基本状况与未来预期,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北京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未来预期”课题组对北京市10所打工子弟学校的1296名学生进行了随机和集中走访,通过问卷分析认为:流动青少年学生在校学习与适应情况良好,“升学压力太大”和“学习成绩不理想”是流动青少年学生在目前所在学校学习中遭遇的最主要的困扰。“课题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贵州省盘县为例,从中学生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解读和批判以及媒介素养教育这三个方面对民族地区中学生媒介素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中学生媒介素养较低;学校、家庭对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引导较少;媒介素养教育处于“供不应求”的尴尬境地.对此,提出中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内初班模式是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石河子市师范学校内初班民考民学生学业成绩的调查分析,发现以下问题:领导认识不很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不同民族之间语言与文化的不相适应性。提出了要进一步重视学校的组织和管理、建设稳定优秀的内初班师资队伍、加强内初班学生的文化熏陶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育承担着促进“人的城镇化”之重任,需通过横向互补和纵向有序的共谐结构体系来保障。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处于一种“失序”状态,其结构功能、目的意识呈现出萎缩与非自觉,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学习过程“压迫”、农村社会成员生命生活“物化”、农村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颓废等危害。为消除这些危害,提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效益性,有必要采取分合位育:注重农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构的互补性;以人为本:凸显农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实践的人性化;上下结合:加强农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改革的草根化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合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学生自我概念,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完善自我、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对95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结果:(1)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来讲是积极的;(2)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表现为:中学女生较男生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拥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重点中学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学生。(3)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具有阶段性,呈现出不规则的U型趋势。(4)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促进对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尤其应重视对初二年级、农村中学生、非重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