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归纳,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与数量规模、针对留守儿童的多学科研究以及问题的现实性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全面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重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影响的研究综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归因研究综述和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及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步严峻,受到社会高度重视.文章通过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长、品行塑造、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共治理理论的思想,提出了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个层面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系统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近几年来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我国现有留守儿童5 800万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迫切性非常突出。以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本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寻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介绍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家庭入户访谈等方式,在对甘肃省山丹县移民区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移民地区留守儿童与普通留守儿童在家庭状况及监护、学习、安全及心理、日常生活及课外活动等六个方面存在差异。留守群体规模大,流动性较强,亲属网络狭小,学习、生活压力较大是移民地区留守儿童在教育问题上呈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在亲子分离的环境中成长,在社会交往、学校生活、情绪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导致他们心理韧性状况不容乐观,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选取徐州市睢宁县作为调查点,通过访谈式问卷的方式搜集资料,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水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受到年龄、性别、监护类型、留守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随之产生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文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次对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论证,以期对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主要弱势群体之一。在当代社会,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实地调查,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留守儿童内心渴望接触新事物,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并提出留守儿童并非都是孤僻的群体。分析了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2009—2010年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长以及班主任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策略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留守女童的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湖南安仁、澧县、安平27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对湖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进行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结合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农村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之间差异显著;2)相比于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对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3)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留守时间和个人因素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有显著影响。主要建议:家庭应创造支持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应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政府应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上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父母缺位所导致的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和偏差愈来愈严重。本文以徐州市睢宁县Y村162名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问题,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主要是安全感缺乏、性格与行为偏差、社会知识不足或扭曲造成的,小组工作可以在帮助儿童获得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宣泄不良情绪、形成正确认知、学习交往技巧等方面做些改善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留守儿童研究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关注该群体内部的多元性,并在此基础上将关怀与支持的重点向弱势留守儿童倾斜。本研究建构"困境留守儿童"概念来界定留守儿童中的最弱势群体,分析其具体类型、生存现状与困境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困境留守儿童不仅身处严峻的生存危机,还面临复杂的心理困境与情感关怀的严重缺失。要切实改善困境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形成综合性支持体系。为此,政府主体应扩大其正式社会保障资源的供给能力,增强政策执行过程中对儿童主体性的认知;各类非政府组织应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在为困境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与情感陪伴等多元支持方面继续发力。  相似文献   

14.
从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在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的同时,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现实优势以及实际作用,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与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在S省J县联合开展的农村儿童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类儿童在各个维度上的健康状况有所不同。第一,在身体健康方面,受调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受访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营养问题,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第二,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抑郁情绪更加突出;第三,在社会适应方面,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拥有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第四,父亲和母亲在儿童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由此可见,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未来,首先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儿童医疗保健;其次,应提高亲子联系频率,加强亲子有效沟通;最后,应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关怀,鼓励儿童开展社交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采用知识图谱分析中国知网CNKI上的541篇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文献,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凸显关键词为“心理”始于2008年,并已持续两年;(2)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变量研究”、“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及相关变量研究”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7.
童年期留守经历的情感补偿与代际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经历如同流动、贫困、创伤等其他童年期经历一样,对个人来说影响深远,无论是对个人成年前的短期影响还是成年后的长期影响,都不可忽视。然而,学界多关注留守经历的短期影响或当期影响,对长期影响的调查研究还很缺乏。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19个城市2 385名80后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童年期留守经历会引发强烈的补偿效应,却不一定产生代际补偿效应,而留守的代际传递效应也未获证实。不过,后两种效应外在的不显著也可能缘于其他因素的遮蔽,或是两种效应反方向的作用力相互抵消所致。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似,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如孤独感强、性格内倾性明显、被同伴排斥的可能性大、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而现有的农村教育制度安排无法有效地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些成长困扰。国内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地区推广寄宿制学校及上海、深圳等地所进行的学校社工实验,表明推广寄宿制学校并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缺失问题日益严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从政府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人格现状,并探究社会干预对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一:选取50名留守儿童和52名非留守儿童,实施艾森克人格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神经质维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其它三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倾、掩饰性差异均不显著。根据结果,编制了"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项目。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人格前测,第一组52名参加社会干预;第二组67名不参加。12个月后,对实验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43名非留守儿童施测。结果显示,实验留守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维度显著改善,显著低于对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项目显著提升了留守儿童的人格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