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639名广州外来工子女和本地城市居民子女进行了测试。以外来工子女中的初中生为研究组,本地城市初中生为对照组.对外来工子女人际信任度的特点以及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外来工子女的人际信任随年级上升而稳步提高,本地城市居民子女人际信任呈波浪状发展曲线;(2)外来工男女初中生的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差异,本地居民子女人际信任性别差异显著;(3)相对而言,外来工子女的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更密切。父保护与父关心两因子能很好地预测外来工子女的人际信任;父亲过度保护与关心理解能显著预测外来男生的人际信任,母关心理解能显著预测外来女初中生人际信任;母否认拒绝能显著预测外来工初一学生人际信任,父关心理解能显著预测外来工初二人际信任,母关心理解能显著预测外来工初三学生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显著;(3)专业对社会支持影响显著;(4)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职业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6)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显著;(3) 专业对社会支持影响显著; (4) 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职业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6)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481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使用《大学生感戴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测试,考察大学生感戴状况以及感戴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有着较高水平的感戴倾向;大学生感戴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信仰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感戴与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感戴与人际信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感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际信任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信息问卷、现实人际信任问卷、网络信任问卷、人际关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462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不同网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在性别、科别、年级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状况总体良好,现实人际信任度不高。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现实人际信任方面网龄和年级差异显著。(3)不同网龄大学生在艾森克人格四个分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对40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高于理论中间值,男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各因子得分适度,不走极端,男大学生在能力归因和内归因上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运气归因和情境归因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训练,培养其积极的人际归因风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选取长江大学2008级农村大学生为考察对象,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背景下,主要从农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环境适应和经济适应各个方面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结果显示:男女生的适应性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独生子女的整体适应性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在不同专业间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对农村大学生提出建议: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愉快地学习、生活;培养积极行动的意识,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76名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和恐怖;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8个因子上,老区农村初中生均存在极其显著年级差异。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学习压力和支持利用度对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和江西7所城市中学210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人际敏感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女生的人际敏感性高于男生;(2)整体上看,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人际敏感性程度无明显差异,随着年级的上升,中学生人际敏感性呈下降趋势;(3)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有更高的人际敏感性;(4)亲子关系质量和父母关系质量会影响中学生的人际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讨社会流动影响人际信任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流动通过“经济”效应和“道德”效应这两种机制间接影响人际信任,但这两种效应对人际信任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经济”效应对包括熟人信任和生人信任在内的人际信任表现出了同样的效应,它强化了向上社会流动对人际信任的提升作用。但“道德”效应对熟人信任和生人信任这两类信任的间接作用却表现出与“经济”效应明显的不同,它对熟人信任无显著性影响,而对生人信任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还发现,不同社会流动类型对人际信任表现出了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社会流动角度考察人际信任形成的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人际信任研究提供新视角,也能为寻求转型期人际信任的提升和重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运动员择业效能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运动员的择业效能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员择业效能感的整体水平不高(95.27±12.13);大学生运动员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男生高于女生;大学生运动员择业效能感的生源差异显著(P<0.05),城市生源学生高于农村生源学生;大学生运动员择业效能感的项目差异显著(P<0.05),个人项目运动员高于集体项目运动员;不同年级大学生运动员的择业效能感呈高—低—高—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21位成人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成人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成人高校大学生的整体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差异: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筑和谐学习氛围、转变办学理念,构筑健康心理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学习者性别差异为切入点,通过对348名大学新生所做的定量研究,观察并分析学习者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女生的整体英语自我概念、听力自我概念和阅读自我概念都明显高于男生,但在口语自我概念和写作自我概念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2)女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及各项技能水平均高于男生,尤其是听说水平;(3)男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各项技能水平间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女生,同时男生和女生的口语自我概念与口语水平的相关系数均最高;(4)在英语自我概念高分组中,女生只在口语水平上明显地高于男生,而在低分组里,女生的英语各项技能水平都明显高于男生,最为突出的是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职生基本情况问卷、职业决策效能感量表、希望量表及自尊量表对197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职生职业决策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高职生职业决策效能感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有无工作经验上存在显著差异;(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希望特质及其因子途径思维、意愿动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个维度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而广泛的正相关;(4)高职生自尊、希望特质能有效预测其职业决策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农林大学非英语专业200名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发现:(1)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及各项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2)总体自我效能感及各项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显著相关,总体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成绩;(3)高低分组学生在总体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显著,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也差异显著;(4)女生总体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于男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也均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自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就学于辽宁、内蒙古、福建、宁夏等地共8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多重比较等统计方法,对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论证研究,得出结论:(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八个维度的重要性依次为:孝亲敬老、务实重利、奉儒守德、人际和谐、成长发展、集体主义、面子声望。(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大学所在地、年级、父亲教育程度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在大学所在地上体现的最明显。(3)在专业和母亲教育程度上,各职业价值观因素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最后,根据数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粤西地区4市351名新入职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粤西地区新入职高中教师幸福指数介于一般与幸福之间,未达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水平;女教师的幸福感显著强于男教师;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教师描述幸福事件中涉及最多的对象是学生,占74.18%,幸福事件内容中教学成就感、学生认可和师生关系融洽所产生的幸福感占79.08%。而不幸福事件中所涉及最多的对象亦是学生,占38.64%,待遇差和工作经验不足所产生的不幸福感占63.69%。调查结果表明,加强职中和职后教育技能训练以帮助高中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和提高收入是提高其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地方院校师范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生命价值观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生命价值观问卷”对1240名9币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院校师范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生命价值观相关显著;地方院校师范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生命价值观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12分钟跑评价在校大学生的心肺适能水平,提出提高普通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有氧工作能力的对策。方法:抽取男大学生299人,女大学生174人进行12分钟跑测试,观察大学生心肺功能现状并分析。结果:(1)学生的心肺功能逐年下降。(2)心肺功能可提升学生自信心。(3)女生平时缺乏长时间高强度的锻炼,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关。(4)制定出普通大学生12分钟跑测试成绩评定。结论:大学生目前的心肺功能水平尤其是女生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作为衡量一国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先进与落后。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开放倒逼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一项较为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运用面板DEA-Malmquist指数法可以测算出2002—2011年我国29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经济活动通过影响本省TFP,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其作用传递和迭加到邻近省域全要素生产率上,基础设施对我国省域全要素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及FDI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