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唐初闽南粤东重要历史人物陈元光是否著有一部《龙湖集》的问题,笔者曾撰《〈龙湖集〉的真伪与陈元光的家世和生平》一文(载《福建论坛》1989年第5期),对此作了初步的考察,从《集》中出现的种种不合唐代制度、史实和唐人习惯的问题,以及晚近谱、志  相似文献   

2.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第5期刊载了谢重光同志的文章《〈龙湖集〉真伪与陈元光的家世和生平》(以下简称谢文),指出陈元光所著《龙湖集》中有关“人物、事件、地名、制度”等几方面的“纰缪”,从而判定该诗集系后人伪托,并进而否定陈元光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的说法,认定“陈元光先世为河东人,但从祖父一代起即已居于潮州,为广东揭阳人”。这些基本看法都是我们不能苟同的。由于这些问题关系到闽南文明史和闽南诸多姓氏的渊源,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3.
分蘖与聚合——闽南对中原文化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河南光州固始分蘖出的闽南族群对中原文化有特殊的记忆.唐初陈元光随父"出镇泉潮间",平定"蛮獠"啸乱,并奏请建置漳州.中原文化开始在闽南大范围的传播.陈元光的开漳之功受到闽南民众的称颂,他本人则被神化,成为闽台共仰的开漳圣王.陈氏及其他开漳将士族裔逐渐形成有地域特征的"族统"观.光州固始作为文化符码也被闽南族群所体认,成为文化聚合中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4.
由福建省对台办、台联、厦门大学等单位联合组织的"陈元光与漳州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2月4日至7日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来自日本、加拿大、美国和台湾、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与国内北京、四川、福建等地区的代表1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主要就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陈元光开发漳州的历史贡献和施政得失 陈元光既是唐代前期的军事将领,又是当时开发闽南的重要历史功臣。漳州就是他  相似文献   

5.
陈元光于唐垂拱年间创置漳州,为闽南地区的开发做出贡献,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近年来,围绕陈光元家世、籍贯与《龙期集》的真伪,闽、豫两地的地方史志工作者有过激烈争论,但意见仍很分岐。这里仅就《龙湖集》真伪问题补充几点意见。关于陈元光的籍贯、家世问题,笔者拟另文探讨,这里不赘。  相似文献   

6.
陈元光是漳州的创建者,对开发闽南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这是众所公认的。但近来围绕着他的籍贯出身等问题,却发生了一场争论,从争论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陈元光的身世生平与其籍贯出身,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特殊联系,而且还由此牵涉到对他的评价问题。 陈元光情况的特殊在于,如果他真是“岭南土著”出身,当过“岭南首领”,并确有“设客,令一袍袴行酒,光怒,令拽出,遂杀之。须臾,烂煮以食客”其事。不管怎么说,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将是一个令人战栗的、残暴和杀人不眨眼的凶神恶煞;反之,如果他幼习经史兵书,“年十三,举乡荐第一”,随父率兵由中原南来,父卒代为将,威惠并施,平定“啸乱”,抚循既熟,奏置漳州,并任刺史。那便又是另一种形象,是一位有谋略有远见,为千百年来闽南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下基础,从而受到后世景仰的贤才。因此,其籍贯出身将是一个对他一生功业及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作出评价的关键问题。以下就这些方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过程,是通过两个层次即事实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来进行的(参看拙文《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认识规律》,载《华中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对历史人物所进行的价值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认识,它是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他评价历史人物的专著《藏书》、《续藏书》里,对战国至元的八百名历史人物,以及神宗以前明代的四百名人物进行了品评.他宣称要"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以"予李卓吾一人之是非"为标准,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李贽到底是以一种什么价值观去评价历史人物的,他的价值认识具有什么特点?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李贽在《藏书》和《续藏书》中对历史人物的事实性认识,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官修史书;其价值性认识,则主要渗透在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8.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执掌文坛的一代宗主,也是宋代杰出的文化领袖。他的咏史组诗,特别是两组规模庞大的《杂咏一百首》共歌咏了200位历史人物,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力与卓越史识,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史学家所具有的醇厚的人本精神,蕴涵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倾注着对女性真诚的情感。当然,其也存在难以遮掩的艺术缺憾,如一些诗篇仅仅是历史事实的简单叙述;一些诗篇为咏史而咏史,未能拉开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审美距离;一些诗歌率易粗糙,等等。  相似文献   

9.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批评的方法。他把《三国演义》与历史著作、唐宋诗词、元曲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三国演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把《三国演义》中人物与历史人物进行比较,说明了《三国演义》人物刻画的突出成就;把《三国演义》本身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比较,或探讨了《三国演义》人物的鲜明个性,或阐释了《三国演义》情节的"特犯不犯"。这样独具特色的比较批评,对读者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后人的小说批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佐是海南历史上的一代名贤,但后世对其研究却十分薄弱。我们需要在对其作品做具体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放在整个海南文化、文学史上,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才能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王佐有关唐宋贬谪海南人士的吟咏,代表着其咏史诗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士人的某种心态。《海外四逐客四首》最具感染力;《读宋史》《崖州裴氏盛德堂》则是通过历史著作和历史遗迹的感发,扩大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表现其"宋史情结";对李德裕的态度有别于"四名臣";对苏轼虽持有异议,但诗中所表现的完全是一片景仰之情;卢多逊、丁谓则成了其笔下的反面角色。他擅长于将人物放在政治大事中进行歌咏,将人的命运与政治得失紧密结合起来做出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1.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真实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化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要做到真实、典型、细微、传神.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他极为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巴尔扎克曾这样写道:“当我们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获得全世界闻名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巴尔扎克论艺术》)他甚至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人间喜剧》)在艺术实践中,巴尔扎克注意细节描写,同时也善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细节来描写环境,刻化人物,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他作品中细节描写都赞不绝口,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现实主义时,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也包括曾对他细节描写的充分肯定.《守财奴》不过是从长篇小说《欧世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节选的一节,既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又无戏剧性矛盾冲突,篇幅也不长,但它的人物却维妙维肖,呼之欲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丰富而真实的细节描写.《守财奴》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清朝皇帝康熙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人物。他懂得政无大小,得人为本的道理。登基不久,他就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清圣祖实录》卷44,页11。以下凡引此书,只注明卷数与页码),“治国家者,在有治人不患无治法耳”(卷83,页17)。他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对选才、用人、察吏始终殚心竭力、慎密图维,虽谈不上能知奇士,善驭雄才,但却扭转了登基伊始文治不光的局面,一度“廉吏辈出”(《清史稿》卷111《考绩》),成为他在守成之中兼寓创业之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七九六年八月,青年黑格尔自伯尔尼写了一首诗《埃琉西斯》赠给文学家荷尔德林(J.C.F.H(?)lderlin,1770—1843),这首诗在形式上并不完善,但思想丰富,意味深长,值得一读。黑格尔这个散文式的人物,居然提笔作诗,乍看之下,有点异常;仔细想想,并非偶然。他的文字以艰涩难读著称,但他的思想却很深刻很灵活,他的辩证法就往往使人感到意趣盎然,颇富诗意。恩格斯说他是“一首辩证法的诗”,实在不算过誉。何况他与诗人荷尔德林是良友,因受荷尔德林的影响而吟诗,也是很自然的。《埃琉西斯》篇幅不长,但表达了青年黑格尔的一些主要思想,比较全面地说明了他和荷尔德林的亲密关系以及荷尔德林给他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鲁迅:《革命文学》 凡诗人,他的生涯,他的心灵活动的历史便是一首壮丽的诗,往往他所没有写出来的要比见之于纸墨的更多得多,也更动人得多;而且从以往的历史——今后可不敢说——证明,诗人大抵是悲剧人物。 柏山是一个诗人,从气质和才性说,他的战士的成份更多于诗人的成分。从1934年发表短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在治史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研究历史人物,尤其是擅长于研究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据粗略统计,郭沫若涉及到的古代君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农民起义领袖等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的历史人物不下一百人.其中花力最多、研究时间最长、著述文字最丰的历史人物,是二千多年前的楚国诗人屈原.郭沫若研究屈原的文章,在三十年代有《屈原》、《屈原时代》;四十年代有《关于屈原》、《革命诗人屈原》、《屈原考》、《屈原的艺术与思想》、《屈原思想》、《深信有一,不望有二》、《屈原·招魂·天问·九歌》、《屈原研究》、《屈原不会是弄臣》、《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五十年代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等.  相似文献   

16.
英国著名汉学家龙彼得分别在英国和德国发现的明代戏曲俗曲选集《满天春》、《钰妍丽锦》和《百花赛锦》,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龙彼得在题为《古代闽南戏曲与弦管之研究》的著作中,以独到的地域性视角,研究这三个曲本中的作品出处及演变情况.尤其对《满天春》中所收录的戏曲折子戏的研究,有些具有启发意义,如关于《寻三官娘》的来历的探讨,龙彼得依据他搜集的近现代的材料,认为是明代写“紫荆树”故事的传奇中的一折,这一观点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笔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著作还探讨了明代戏曲集流失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历史因由、契机及被辗转收藏的历史,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大江在这拐了一个弯儿》(发表于《剧作家》1994年4期,以下简称《江》剧)是剧作家杨宝琛的一部力作,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改名为《大江弯弯》上演后;曾引起一定反响.杨宝琛同志对北大荒的生活有着丰厚的积累,他经过对生活的冷峻思考和深刻分析,通过他笔下的人物述说了左倾路线给人们留下的磨难,透过人物的不幸遭遇评说了中华民族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作家所站的高度是令人欣喜的,所提出的问题是引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8.
注重为被歪曲了的历史人物翻案,是郭沫若研究历史人物的特点之一。郭沫若认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追求历史的真实性,须得替一切受到歪曲的历史人物翻案。他不仅在理论上加以阐述,而且在研究实践中身体力行。1926年4月发表的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人物的论文《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中已经表明,他研究卓文君、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完全是在做翻案文章”。以后,他曾为许多历史人物翻过案。殷纣王,历来被认为“暴虐无道”,“荒淫无耻”,坏事做绝,而郭沫若则一再指出:殷纣  相似文献   

19.
王玫  王炎琪 《船山学刊》2008,(3):157-158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在中国音乐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本质、审美感受和社会功能观,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0.
一、会文堂本《过番歌》 《过番歌》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华人社区的一首长篇方言说唱诗。六十年代初,原藉荷兰、后在法国从事东方文化研究的施博尔教授,曾利用到台湾考察道教经科仪的机会,广泛搜购流存于民间中的福建及台湾的俗曲唱本。1965年10月,他在《台湾风物》15卷4期上发表了《五百旧本歌仔册目录》一文,记载他所收集到的部份俗曲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