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剿共内战的误国方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但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说服了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性因素;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做出和平解决之策,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决定性作用便有甚者竟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扣蒋后,被其“精诚”所“感召”,迅速“…  相似文献   

2.
论西安事变与张、杨的爱国主义房成祥陕西师范大学马列部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领导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英雄气概。近年来关于西安事变的史料记述、研究评论、文学作品、影视话剧都肯定张、杨是爱国将领,但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一幕,张学良将军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发动和力倡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在事变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张学良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三者交叉的矛盾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过去人们多从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影响;中国人民,特别西北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西安事变是国民党内部在抗日问题与国内改革问题上,因政见不同而发生的。”①本文就西安事变的当事人张学良和蒋介石的政见分歧,谈谈西安事变发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后,便潜心于明史的研究.这已被国人所共知.但张学良为何要研究明史?有何心得体会?国人却绝少知道.《人文杂志》1988年第3期发表了宋文演题为《张学良与明史研究》的文章,对此略有披露.张学良在1982年接受台湾《联合报》记者时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中国一直被外国欺凌,想从中找出原因.”为此,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他已对明史有所留意.“据东北军一些将领回忆,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夕就认真研究过明末历史;他认为抗战前夕国内形势。有点象明末.”一直到1947年6月他被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季云飞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自12日“扣蒋”至25日“放蒋”,历时14天。整个西安事变,张学良前后经历了“临潼兵谏”、“和平解决事变”、“送蒋返都”三次重大抉择。对...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安事变 ,国民党方面说是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共同谋划的 ,① 而中共方面则主张事变完全是张学良、杨虎城所为 ,事前并没有同中共进行任何商量。② 而张学良本人对此还没任何解释 ,因此对于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 ,难有明确的说法。尽管各方的主张不同 ,但各方的资料表明 ,西安事变的主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同中共之间早有来往 ,例如 ,1936年 4月 6日毛泽东与张学良通电 ③ 以后 ,张学良同周恩来直接接触 ,在延安 (当时为国民政府军地区 )一所天主教堂商量有关“联共抗日”的问题。④此后张学良与杨虎城通过一些渠道同中共联络 ,但是西安…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亲英美派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人在细致分析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事变真实原因和意图的基础上,率先确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为此,他们采取各种措施,缓和宁陕局势。同时,为了寻求和平解决事变的途径和方案,他们利用一切力量斡旋于宁陕之间。最后,经过三方谈判,最终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亲英美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与西安事变蒋文祥在西安事变研究中,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以及周恩来与西安事变之类的论著已经不少,他们是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和有力调停者,确实值得研究。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作为事变主要受动者的蒋介石与西安事变的研究,可以说至今还...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远在广西的李济深获悉后,完全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2月15日,他通电全国,指出:“惟际强寇压境,危亡即在目前,至盼号召全国所有力量,一致对外,方足以挽救危亡。若再另起纠纷,豆萁相煎,是真使国家民族陷于万劫不复之境矣。”16日,他与李宗仁、白崇禧等联名发表通电,申明西安事变要用“政治解决”。18日,李济深再次通电,反对讨伐张、杨,要求当局“顾念大局”。为了避免内战。确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李济深曾致电张学良,希望他保护蒋总裁的安全,以达到一致抗战;他又分别致函宋庆龄、何香凝,希望她们必要时到西安一行,以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他还给张群、吴稚晖写信,陈述保蒋安全以免内战的利害。张群读了李济深的信后,说:“李济深在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中,都演了主角。但从今天这个态度看来,他对委员长还是关心的,以抵御外侮为重,这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郭林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了近代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日战争的一个历史的转变关键。此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得到全国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普遍接受。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前的西安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扭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局的关键。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除取决于当事人张学良、杨虎城及共产党的有力协助外,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态度亦不可忽视,兹述之。一、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的关系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有无直接关系,是个历史之谜。史界有论者引用某些人的回忆云:“据说…阎锡山在背后怂恿张学良反蒋,他说:“老弟,你干天大的  相似文献   

13.
翟志 《北方论丛》2001,(3):55-58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屐的西安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关系。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东调改编(实为缩编)于先,抗占中削弱消灭于后。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把仅存的一些东北军部队全部投入内战战场。但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战场上,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帮助东北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使东北军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夙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的发动,是为了逼蒋抗日,是完全“为了抗日救国”,“是要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陪送蒋介石从西安飞往南京,是逼蒋抗日的继续,既有助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表现了他为抗日救国,不计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一人承担了西安发难的全部责任,为抗日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15.
从1934年2月至1935年9月,张学良在武汉近两年时间,考察他的言行,其思想与一年多后发动“西安事变”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武汉时期,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准备时期。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张梅玲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采取断然措施,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行大员,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60年后再回眸、审视历史的发展变化,更深感其义意重大,影响深远。西安事变的爆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为,...  相似文献   

17.
张艳 《学术界》2002,(5):213-222
有关西安事变发动过程中 ,张学良对中共的态度 ,以及对蒋介石的态度 ,究竟如何 ,是张学良率先提出“逼蒋抗日” ,还是共产党影响张学良最终在事实上走向反蒋 ,近十年来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尽管已有学者依据扎实的史料 ,提出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解说 ,但时至今日 ,相当多的西安事变史和张学良生平历史的研究者 ,仍旧因循前说 ,即相信个别当事人并不完全一致的回忆 ,和前西安事变史编辑组组长张魁堂先生对此的解说。面对事隔几十年后的个别当事人的片断回忆史料 ,和历史学家从历史文献档案中发掘出来的史料对比出现明显矛盾的时候 ,我们究竟应当相信前者 ,还是应当相信后者呢 ?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内部的态度不一。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主战派,主张武力解决问题。李烈钧虽身居闲职,但十分关注西安事变。先是通电对张、杨厉声斥责,然后联合冯玉祥等人主张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在审判张学良前夕,他又拜谒蒋介石为张学良求情,主张宽容对待。李烈钧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了他协调各方矛盾促进内部团结的一贯作风,也体现了他坚决主张团结抗日的思想。李烈钧在西安事变中的所作所为,是他的爱国思想和磊落性格的使然。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不满的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进行多番劝说无效以后,被迫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内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作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关键人物蒋介石,为什么会答应张杨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在短时期内其对内对外政策竟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对此问题,过去史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原因这一方面,而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就体现为一个“逼”字。似乎是由于人民的逼,中国共产党的逼,手下将领的逼,日本帝国主义的逼,再加上西安事变张杨这一致命的逼,蒋介石也就终于被逼着改变政策了。由于他的这种转变又恰好是在西安事变,这就使之显得更为被动,使研究的结果也显得较为合理。不可否认蒋介石的转变是被迫的,上述的外部原因也确实是促使其转化的重要因素,但试想,在西安事变的短短十多天里,蒋介石能够如此快地改变一个如此重大的国策,却又没有原有的思想基础,那是可能的吗?如果说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旨在侵占中国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反动事变。西安事变,是在中国民族矛盾激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全国各族人民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和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驱动下发动的旨在促蒋反省、联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