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桂北是历代楚粤往来的要冲,处于“楚尾粤头”的地位,桂北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历次波形扩散入岭南而形成的多层积淀,对于认识并重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活化石般的作用;它也是中原儒家文化与南方兄弟民族文化不断交融的结果,对广西其他区域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桂北文化,揭示桂北文化特有的风貌,确定桂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地位,给桂北文化注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新质,探索出一条适合并促进桂北地区发展的最佳经济文化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还提出构筑桂北文化建设的系统化工程,围绕建立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构想包装桂北、宣传桂北、推销桂北,充分发挥桂北文化资源在广西“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建议。本课题调查组由中共广西区委宣传部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北地区传统村寨聚落保留着传统的生活风俗及习惯,人们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遵守着长久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极其鲜明的传统印记。通过研究广西桂北地区传统村寨聚落形态,为进一步保护并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打造适合广西桂北地区的理性人居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桂北侗族的交际礼俗陈维刚(龙胜县文化局)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融水三县是侗族聚居地。自古以来,侗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品德优良,民风淳厚,世人称道。近年来,侗乡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风情,吸引着海内外学者、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为了使人们对侗族的传...  相似文献   

4.
略谈岭南古代铜鼓兴盛的原因谢日万(广西博物馆)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地区。这里是古代铜鼓文化兴盛繁荣的地区之一,铜鼓文化曾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关于岭南古代铜鼓兴盛的原因,还未见专文讨论,因此,笔者不揣浅陋,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加快桂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是广西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融安县等县境内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水等少数民族,九万大山、大瑶山几乎贯穿整个区域。桂北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许多村屯建于高寒山区,可耕地较少,地力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产与生活条件较平原地区相差甚远。许多地区交通不便,因而信息不灵,几乎处于封闭与半封闭的社会生活状态,人们的文化素质低下,观念陈旧,经济仍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形态,经济…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过桂北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桂北地区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民族平等、团结、联合的基本政策.民族政策在桂北地区的成功实践,为红军长征经过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和党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探索.在新时代,必须继续深入实施民族平等政策,持续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政策宣传方式和载体,建立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坚持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制定民族政策,才能确保党的民族工作顺利有效地推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集大成阶段。佛教兴盛建立在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统治者的扶持及佛教自身发展等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佛教的发展与兴盛上。佛教徒所翻译佛经中含有大量与科技知识相关的内容,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佛法本具的圆融无碍精神也成为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助力。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经过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过滤、转换和折射,在其可能范围内对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相应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广西桂北农村壮族年轻人无论是居家、社交都很尊敬爱护老年人,世代相传,蔚为风气。 居家。老少同堂,年轻人例须请老年人坐在明亮或温暖舒适的位置;把方便起居活动的正屋让给老年人作卧室;家有珍贵物件,都要交给老年人保藏;稻谷成熟,年轻人要把第一碗新米饭恭恭敬敬地双手端给老年人尝新;园中桃李果子熟了,要挑选最香最甜的给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三年桂北瑶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的桂北瑶民起义,规模很大,影响很深。参加这次起义的,主要是广西灌阳、全县、兴安、龙胜及义宁、灵川(今临桂县的一部分)等县的瑶民;受起义影响的,有桂江上游以及湖南江华、永明等瑶区,连同起义地区的瑶民,人口约有十五万。当地的汉族和僮族农民,也有一部分积极地参加了起义的行列,共同进行了反对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为了比较全面地认识这次起义的性质,必须分析一下这次起义的历史背景以及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分为三个问题:(一)起义前的历史背景,(二)起义的经过,(三)起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谈谈我们的看法,并请对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0.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西端、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一一一年)时,就已在这里设郡。它是古代著名“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是通往西方三条道路的枢纽,客商往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佛教兴盛,并由此孕育了敦煌艺术。莫高窟开凿在敦煌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南北长约一千六百米。它创建于前秦建元  相似文献   

11.
开发桂北、桂中民俗旅游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桂林市和柳州市等旅游部门对开辟民俗旅游项目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桂林市旅游局推出的“漓江民俗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柳州市旅游局推出的“少数民族节日游”等专项旅游项目,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但是,这些已开发的民俗旅游的规模程度和提炼的深度,不论是与桂北桂中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作比较,还是与桂林市旅游发展,与桂北桂中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来比,都是远远不够的。桂北民俗旅游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亟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旺多 《西藏研究》2010,(1):44-49
在古代,异地文化的吸收和传播常常把宗教作为一个重要载体来实现。佛教在西藏是一种外来宗教或外来文化,因此外来僧人在吐蕃佛教发展史乃至吐蕃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吐蕃时期佛教传播、佛经翻译、佛教本土化的重要力量。文章着重探讨吐蕃统一政权时期外来僧人在佛教传播及佛经翻译方面的贡献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桂北地区不同瑶族村落的錾刻类首饰进行研究,深入花篮瑶和茶山瑶聚集地,对二者的錾刻首饰进行差异化比对分析,从工艺、形制、纹样等几方面分析不同瑶族村落文化对錾刻首饰的影响,从中探讨瑶族艺术元素发展演变的可能性及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源流上看,印度教和印度佛教都是缘起于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仅从婆罗门的救赎仪式和救赎理念延续方面,可以看出印度教和印度佛教在救世论方面具有一脉相承的理路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印度教侧重于救赎仪式,印度佛教侧重于伦理建构,在长期的发展中呈相互补益之势,这是人们在研究印度宗教文化影响时应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为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较为兴盛的地区,一批商船往来于北部湾近海和南洋各地,为广西北部湾移民海外提供了交通条件;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广泛分布,为北部湾海商建立了一个商业网络,并为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持续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础。广西北部湾海商文化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明清持续的移民潮为海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与我国古代文化相结合,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蕃之地。在吐蕃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以及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本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佛教吸收了本教的某些形式,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形成了具有浓厚西藏地方民族  相似文献   

17.
回鹘佛教是近年国内维吾尔古代文化研究中成果突出,涌现出多种专门研究著作,成为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领域之一。有鉴于此,特草此文,仅就近年国内出版的回鹘佛教研究专著及相关著作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18.
在吐蕃归义军时期,由于吐蕃王朝和归义军政权对佛教的大力庇护支持,敦煌地区的佛教非常兴盛,而佛教僧侣亦通过践行各种福田活动为敦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福田是佛教中对从事慈善活动的一种泛称,福田思想在西晋沙门法立、法矩所译《佛说诸德福田经》中就有所说明。福田思想倡导佛徒、大众多做善事,施民于方便,这样既能帮助众生,  相似文献   

19.
佛教在取代了契丹族原本的宗教信仰萨满教之后,在辽地逐渐走向兴盛。可以说,佛教丰富了契丹民族的宗教体系,同时,也在辽地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佛塔和佛教造像艺术。研究赤峰地区辽代佛塔和佛塔上的佛像,有助于了解辽代契丹族的宗教信仰和辽代佛教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了解契丹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更有助于了解契丹民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佛教产生于印度,在人华后得以广泛流行,经过与中国旧有的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同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汉传佛教。自4世纪始,随着中国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散,汉传佛教也随之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并回传于中亚乃至印度。与此同时,我国四裔古代少数民族大多也都受到了汉传佛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历史上曾对我国北方诸族(如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回鹘佛教,就是在汉传佛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