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率的解释问题是现代归纳逻辑中长期争论的基本问题之一。给概率概念一个定义,就是给概率演算以一个解释。由于概率的解释不同,以致于测定概率值的方法和构造该方法的推理规则就不同,由此便导致了不同的概率解释理论。概率解释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派别——频率主义、逻辑主义和主观主义。本文试图以理论和技术上的完备性以及与科学验证、评价的实际过程的一致性为标准,具体分析这三派概率解释理论的成功之处和根本缺陷,并简要地阐明关于概率解释的多元性观点。  相似文献   

2.
概率理论产生后,出现了多种解释。客观频率主义在两方面存在不足:单个事件问题和频率极限问题。主观贝叶斯主义试图解决频率主义的不足,认为概率体现了人的信念度,并使用打赌模式和贝叶斯定理创立了主观主义概率理论。这一理论又扩展到主体交互概率理论,强调群体共同趣向和信息流的传递,从而对科学哲学与决策博弈中如何协调主体信念度起到了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赖欣巴哈的频率论概率逻辑系统与理论是将概率理论和数理逻辑的理论与方法转移到归纳逻辑的研究中而构造出来的,从数学上说,运用了数学概率论的频率概念,从逻辑上说,它是一种外延的、关系的、多值的逻辑。其特点就在于它用到了频率解释。它使归纳逻辑向形式化和数量化的研究方面前进了一大步。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恰恰是这些困难促使其对该系统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逐渐完善。同时,他对概率逻辑的研究也充分体现了当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并具有统一化、整体化的这一历史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 概念在哲学史上以及在当代心灵哲学中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他的灵魂定义似乎包含着难以解决的问题。阿克里尔(J.Ackrill)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指出,他的灵魂定义包含着逻辑矛盾,并且与他的质料形式理论不一致。本文重新梳理了阿克里尔的论证,归纳和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学界对这个问题的两种主要解决方案,并提供了对灵魂定义问题的一个新解释。这个新解释表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定义没有逻辑矛盾;定义项中的“身体” 代表的是“第二潜在性”。“灵魂”概念是一个目的概念和原因概念,即灵魂是从质料之中发展出来的,它就是身体的目的和完善性,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本原。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心灵哲学跟一切与物理主义相兼容的当代心灵哲学理论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阐述了莱布尼兹的逻辑哲学思想,分析了他的逻辑学对他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指出了泛逻辑主义解释的局限,探讨了他的概念理论、定义理论和命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逻辑哲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动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主义在经济史学方面的代表。他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制度变迁动力的多元论者,但又视人口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最终动力。本文对诺斯关于制度变迁动力的解释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说明诺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一元动力论的批评,即过分强调技术进步、缺少解释技术进步速率的理论,是缺少根据的。本文以有关史实证明,诺斯以人口增减为基本动因对所谓“两次经济革命”的解释是不成立的;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始终对马克思的一元论唯物史观提供着坚实而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关于制度分析的理论在逻辑上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关于制度分析的理论前提,分别阐述了关于制度分析的总体解释框架、分析的逻辑起点和分析的核心环节,从而为制度分析提供了一个总体的解释框架和两个不同层次的基本理论支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研究结构。二是关于制度的一般理论分析,分别阐述了关于制度的产生及其静态结构、制度的动态变迁与演化,以及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问题,从而系统地解释了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宏观体系等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关于制度现象的完整的解释体系。这一体系对于具体的制度分析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解多边主义:一种综合解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主义是三个以上国家基于合作的行为取向和特定目的所采用的国际互动形式及其制度结构。尽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多边主义的核心,但它并不是多边主义的惟一逻辑,多边主义的概念下涵盖着不同属性,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对其进行探讨。从"综合解释模式"出发,可以看到,多边主义存在着三个逻辑层次:作为工具的多边主义,作为制度的多边主义和作为价值的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三种逻辑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相干蕴涵是相干逻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相干蕴涵不仅顾及前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方面的联系即真值性,而且还体现了前后件之间以共同的命题变元为特征的内容方面的联系即相干性.相干逻辑学家们在相干逻辑的研究中,给出了这种相干性的种种语义解释,尤其是鲁特雷-迈耶给出了集合-关系语义理论.鲁特雷-迈耶的三元可达关系为相干逻辑中的相干蕴涵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伊斯雷尔和佩里的制约关联概念则把我们对条件句的理解转换到情境信息关联的层面.相干蕴涵和制约关联这两类看似完全不同的理论,一个是逻辑的,一个是有关信息的,因为基本概念的相似性,呈现某种解释逻辑、语言和信息的新视野.尽管这两个理论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惑,但是把三元关系解释为信息制约关系,反过来在制约关联中运用三元可达关系,对于相干蕴涵和情境信息理论来说都是很富有启示意义的.随着相干逻辑和信息理论的深入研究,情境信息理论和相干逻辑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关于条件句的相干逻辑理论可能是信息理论的一个部分,而我们关于制约关联的情境信息理论则是相干逻辑的某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斯蒂文森是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价值理论的最主要代表.本文从斯蒂文森关于价值语言的意义、关于价值判断的功能、关于价值论证的方法三个方面系统地评介了他的温和情感主义理论,阐释了他的理论的逻辑线索、思想实质,及其与早期激进情感主义的异同,并指出了他的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非认识主义的理论性质.  相似文献   

11.
德·柯斯塔是弗协调逻辑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弗协调思想运用于归纳逻辑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归纳逻辑系统,以便为归纳推理提供一个新的辩护,同时说明归纳与科学的关系。柯斯塔认为: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归纳逻辑系统,将能“抓住科学的基本累积特性,并使我们能够说明,为什么接受和相信由归纳获取的结论确实是有根据的。”柯斯塔认为:为了克服休谟难题,需修改对归纳结论的看法,用对归纳结论作实用真理或似真理的理解代替作绝对真理的理解。似真理或实用真理的范畴是新的归纳逻辑的支点。由于对归纳结论作了似真理的理解,因此,所有的归纳推理都可以还原为假设演绎法,即可以通过假设演绎主义的术语得到理解并概率化,从而能够用实用概率对似真性的归纳结论进行评价,而对实用概率的解释系统构成了柯斯塔的归纳逻辑。总的看,柯斯塔用实用真理或似真理对归纳推理作定性分析,其着眼点是归纳结论;用实用概率对归纳推理作定量评价。实用真理和实用概率构成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和主干,因之也可以称柯斯塔的逻辑是一种实用的或似真的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无差别原则的历史演变为基本线索,简明扼要地展现了概率归纳逻辑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哲学史上自休谟以来争论已久的归纳合理性问题。与此同时,文章对于概率归纳逻辑的主要派别作了分析和比较,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派别包括:古典概率归纳逻辑、经验主义概率归纳逻辑、逻辑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和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最后,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无差别原则以及对归纳合理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制度主义提出的"相互依赖"是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分析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范式。新自由制度主义把"相互依赖"界定为: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以付出代价的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非对称性"是相互依赖的基本特征,国际合作则是相互依赖的必然结果。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相互依赖"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国际关系的新视角,是一种不同于现实主义的世界政治解释模式。当然,新自由制度主义并没有否定现实主义理论,而是认为两种理论可以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启发与思考—谈输入和课堂交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解释了输入和课堂交际的定义,接着从关于i 1、关于语法讲授、关于课堂交际三个方面探讨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时所得到的结果.最后指出,输入和课堂交际在给我们以启示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直接定义模型,不定义框架是条件句逻辑研究中的一个惯常现象。作者以唐纳德·纽特在Topicsin Conditional Logic一书中给出的条件句逻辑系统W为出发点,引入了W°=W+RCEA,并证明了妒的框架完全性,进而讨论RCEA的取舍对条件句逻辑完全性的影响,指出没有RCEA的条件句逻辑直接定义模型,不定义框架是有原因的,而有RCEA的系统则可以进一步讨论框架完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一种约束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规则,制度变迁通常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和替代。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继承了理性选择理论推理逻辑,共享着一套典型的行为假设:认为偏好是稳定的,行为是偏好最大化的工具,而且行为具有高度策略性,这种策略性算计受到规则的约束。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模式包括产权模式、滞后供给模式、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模式、制度交易模式以及博弈论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对于制度变迁给出了相当不同的解释,因而有必要在此基础上重构一个有关制度变迁的一般性理论。这个一般性理论试图结合成本收益分析、供给需求分析和均衡分析的方法,厘清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并明确制度变迁的主体、起点、条件、过程以及制度的持续等方面,从而把理论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观重构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按照概率解释的多元论观点,概率演算具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并且每一种解释都是在特定的领域或情况下有效。拉姆齐、卡尔纳普和吉利斯等人就是持这一观点。吉利斯关于概率的观点即认为目前存在着三种可行的概率解释:主观主义解释、主体交互解释和性向解释。这些不同的概率解释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其中认识论解释适用于社会科学,客观解释适用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8.
蒙提·霍尔问题涉及如何界定决策中的随机事件、如何刻画决策者的认知和概率计算.通过与相关抽彩问题的比较和认知计算得出的结论是:标准概率论在蒙提·霍尔问题的概率计算中仍然有效,但采用朴素条件化概率忽略了问题情境中的认知因素;改变选择的决策在原问题中是期望效用最大化意义上合理的,但其推理论证存在逻辑循环,关于概率转移的解释是错误的.蒙提·霍尔问题表明不确定性决策中认知推理和概率计算之间不协调.这个悖论说明决策合理性与相应认知推理的逻辑可证性不等价,差异源于概率计算和不确定性推理依赖认知编码,这意味着随机性的知识是不可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无差别原则的历史演变为基本线索,简明扼要地展现了概率归纳逻辑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哲学史上自休谟以来争论已久的归纳合理性问题。与此同时,文章对于概率归纳逻辑的主要派别作了分析和比较,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派别包括:古典概率归纳逻辑、经验主义概率归纳逻辑、逻辑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和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最后,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无差别原则以及对归纳合理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学主义(Sinologism)是近几年中西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也不是东方主义和其他理论的翻版,而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的一种隐性意识形态。本文从汉学主义概念的产生和东方主义及后殖民理论的局限入手,提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汉学主义批评理论,对汉学主义的核心问题进行概念性的探讨,包括:汉学主义理论的意义,研究领域和范围,内在逻辑、工作原理、性质和定义,以及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实践理论,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种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的总体基础之上的智性无意识或学术无意识。但汉学主义的理论不应成为后殖民主义的政治批判理论,而应成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学术批评理论,把追求尽可能客观、公正、科学的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作为终结目标。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思想的二次解放,克服汉学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惰性,建立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