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军事工业曾是苏联经济的中流砥柱。解体后 ,庞大的军事工业何去何从一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中举足轻重的问题。本文从苏联时期军事工业状况入手 ,叙述了俄罗斯艰难的“军转民”历程 ,并将之与美国战后的军转民活动进行了比较 ,取其精华 ,以加速俄罗斯“军转民”进程 ,早日完成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俄国防部高级别官员称,俄罗斯可能被迫回应美国“常规快速全球打击”(CPGS)条令.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在俄罗斯2016-2025年间武器装备项目公开讨论会上表示,“俄罗斯有能力且不得不发展类似的系统.但由于我们奉行军事防御战略,我们将会集中在如何对抗CPGS上.”他否认俄罗斯正在发动一场冷战风格的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中亚战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使该地区成为美国在 2 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和遏制俄罗斯扩大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支点 ;抵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中亚的渗透 ,把中亚纳入美国的国际战略框架之中。美国全方位介入中亚事务 ,积极推行“新中亚战略”:发展同中亚各国的政治关系 ,向其灌输西方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拓展经济合作的领域 ,力图控制开采中亚油气资源的主导权 ;通过与中亚国家开展军事领域的合作 ,加紧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渗透 ,为建立自己的欧亚大陆安全体系构筑战略通道。美国与俄罗斯在里海石油资源争夺的焦点体现在对该地区的经济控制权和战略主导权上 ,既存在竞争 ,也有妥协与让步。但是 ,由于该地区形势错综复杂 ,带有不确定性 ,大国的争夺和角逐会继续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4.
看点一:俄与西方博弈,“冷战”卷土重来? “冷战”时期是二次大战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原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阵营国家利益相互冲突,全方位对峙.2015年,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关系走向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就在2014年岁末,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作为制定国家安全政策总依据的新版军事学说,北约仍被视为俄罗斯的头号威胁.  相似文献   

5.
解读欧盟中欧新成员的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欧的所谓“新欧洲”国家在加入欧盟后基本初步完成了融入西方的战略目标,其地缘政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国家在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的同时,力图在欧美矛盾中立足欧盟又维持同美国的紧密关系;在东部则主张把东欧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欧盟同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合作,防范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相似文献   

6.
在特朗普政府“大国竞争”的北极政策基础之上,拜登政府北极政策进一步强调对俄“军事威慑”。作为另一个北极大国,俄罗斯政府最新北极政策对前版做了微调,突出了“国家和领土安全”。可以看出,美俄在北极的战略竞争呈加剧态势。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在北极的“先天不足”难以对冲俄罗斯对北极开发的“先天优势”,从而产生战略焦虑所致。在此背景下,美国试图主动挑起地区性竞争,以扭转自身在北极的战略劣势,而俄罗斯对此则积极应对,力求为自身北极开发争取稳定的外部环境。但在美方合作意愿并不明朗及俄乌武装冲突影响扩散的背景下,双方在北极多领域的竞争态势恶化了北极地缘政治环境,给地区稳定及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从最初弱小的莫斯科大公国发展到现今的庞然大物,是伴随着数不清的战火硝烟的,而在这些战争中,俄罗斯的军事作战样式也在不停地发生着改变,不断适应着新的世界政治变化和军事变革。1994年和1999年爆发的两次车臣战争让俄罗斯看到了自己军事上滞后,这使得俄罗斯决心改变自己的军事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8.
△俄军在车臣发动军事严打行动11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宣布,俄军正在车臣发起一次广泛的新的军事行动,以粉碎车臣叛军发动“新恐怖主义行径”的图谋。据悉,这是俄罗斯军方在莫斯科人质危机结束8天后采取的新的军事行动。△美国开始举行中期选举11月5日,美国开始举行中期选举。在这次选举中,美国国会众院435位议员将全部改选,参议院100名议员中将有34名改选,另外,全美50个州长中的36个也将改换。在众议院中,以布什总统为首的共和党占有优势,而参议院则由民主党控制。△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胜…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俄罗斯视独联体国家为“近临国家”,是自己的“利益空间”。在经历了“亲西方”的大西洋主义等外交战略后,俄罗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幻想不断破灭,俄罗斯人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确保独联体这一“近外国”的国家利益空间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俄罗斯确保自身安全的有利屏障,也是其重振大国地位逐鹿国际舞台的重要资本之一。所以,在苏联解体后,在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如何维持与独联体国家的良好关系在俄罗斯今后的对外政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力量在“9·11”以后变得截然不同。自从恐怖袭击后,世界上主要的国家——从北约到俄罗斯、中国和日本——以及其他国家都将它们同美国的分歧搁置一边。美国和俄罗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成为盟友,并且不仅仅是在反恐方面。关于削减核武器和导弹防御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而这一切在“9·11”袭击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1.
史建斌 《国际论坛》2013,(2):1-7,79
在当今全球积极推进深入核裁军的进程中,美国从冷战至今部署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除了战术核武器固有的风险外,美国的这些战术核武器还存在军事意义下降、维护升级费用昂贵以及破坏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等问题,这使美国在欧洲的前沿部署政策陷入困境。对于美国战术核武器的去留问题,北约联盟未明确表态,北约成员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意见。分析认为,美国未来的战术核裁军方式很可能是采取单边自愿的非正式措施或与俄罗斯谈判达成正式的双边条约。为了联盟团结的象征意义,短期内美国不会把战术核武器从欧洲全部撤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俄在独联体地区的势力一消一长。在关于"颜色革命"及其成果、中亚的军事存在及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问题上,美国的势力有所消退,而俄罗斯的势力却悄然增长,双方的博弈态势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深陷阿富汗、伊拉克、伊核等棘手问题,比起这些重要的国际事务,独联体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已经处于次要地位。而俄罗斯则抓住时机在此地区恢复其往昔失去的势力。  相似文献   

13.
情报体制比较完备的大国都分别设置了政府和军队两套不同的情报机构,美国的情报机构也不例外。美国情报机构体制的历史变革表明,美国的情报机构不仅从军事、反恐方面为国家的安全服务,而且日益强化情报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效能。国家走向强大,离不开渗透在国家各个层面的情报的支撑,这是美国情报机构体制历史演进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普京的“新俄罗斯思想”是俄罗斯体育发展的精神源泉.传统的强国意识是俄罗斯体育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国家一直对俄罗斯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1955年起,美国出于反共的需要,在越南南方扶持亲美的吴庭艳建立政权。尽管吴庭艳亲近美国,但他亲美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当美国出于战略考虑要求吴庭艳进行符合美国利益的改革时,遭到了他的拒绝。这导致美国与吴庭艳产生了矛盾,并最终造成吴庭艳死于美国支持的军事政变。吴庭艳统治的终结是美国对越政策的转折点。美国由幕后逐渐走向台前,并最终全面卷入越战。  相似文献   

16.
军事安全是国家关注的核心议题,建立完整、高效的军事安全机制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文章分析了美国军事决策机构、情报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内容及其作用机制,并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对美国军事安全体制的效能进行了分析。尽管中国与美国在制度、意识形态和防务战略上存在差异,但是可以在咨询机构、情报机构、军事指挥机制和监督机制改革上,借鉴美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韩美同盟是冷战的产物,韩国是在美国帮助下完成建国的,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都极大地依赖于美国。对韩国而言,韩关同盟关系一直是韩国对外政策的基轴和重心。但是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新秩序的形成中,韩目也不甘平庸,逐渐摆脱以往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外交政策,在地区事务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作用和影响,韩美关系的变化给中国安全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一座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的烈士陵园。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其改造设计主要从尊重历史,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从以人为本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按照传承文化,通过重新规划,使公园的布局更趋合理,妥善处理保护与更新的关系,分期逐步实施,推动红色旅游和促进沈阳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外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国家设立的近4000个自由贸易区中最成功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它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管理经营体制中充分发挥私人企业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国家的财政投资;管理中注重灵活性,采用具有特色的总区与分区及可选址框架制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降低成本;通过“倒转关税”方式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注重国家的长远利益,通过鼓励区内商品进入美国国内市场,提高美国的国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等等。这无疑为我国办好自由贸易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发生的轰动一时的"彭水诗案",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宪法对言论自由保障的缺失,而发生于美国的类似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却成为了美国宪法史上检验自由理念的正面例证。以这两个结论截然相反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中美宪法对公民言论自由保护的现状,以期能借鉴美国对言论自由宪法保护的优点,尽快完善我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对言论自由保障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