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讲过 ,列宁只有初步的认识 ,斯大林的认识基本上是错误的。建立系统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 ,毛泽东是第一人。他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升华到新的理论高度 ,为我们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石。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正确的方面 ,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创造了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更有利于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 ,使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改革現,在本质上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革现一脉相承,都是以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为前提,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目的。然而,这种本来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论,其各自的发展趋向却大不相同,其实践结果更是大相径庭。毛泽东强调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不久使导致了1958年到1978年长达20年的“左”的倾向。邓小平强调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则以辉煌的实践效果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性地推向前进。历史进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根本性因素,则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衡量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视角,就他们所遵循的思想路线及各自的社会主义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等方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进行了比较,从而,从几个侧面论证了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集大成者。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改革理论,无论是对于总结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还是克服当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深层次困难,都是十分必要的。一、不是修补,不是且变,而是革命:邓小平的改革观是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重大突破把改革当作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再认识,有着重大的理论突破与发展。(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相适应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毛泽东比斯大林高明之一,在于他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矛盾,断言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矛盾观─—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卢昌健,黄明同毛泽东在30年代写了《矛盾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并以之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哲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赖恒蓉(一)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使用过"基本矛盾"的概念,但是他们仅把"社会基本矛盾"看成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这是由时代的限制使然。毛泽东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综合起来称为“社会基本矛盾”,进而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作了全面、具体的分析。邓小平直接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正确思想,批评和抛弃了他的错误观点,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入手,对基本矛盾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创建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与邓小平的新发展赵厚钊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在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规律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社会矛盾。他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科学地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经济理论,首先要对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有全面的了解。这就不能不提到《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如果忽略了这份谈话记录,那将是非常不全面的。本文试图对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作一个整体剖析,包括他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正确的理论和他晚年的错误观点。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1.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去的社会主义社会。旧中…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到1966年“文革”前的十年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作了艰辛的探索。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是毛泽东十年探索的黄金时期,提出了许多至今仍不失其科学光彩的女要思想和新颖理论,构思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雏型。从反右斗争以后到“文革”前,毛泽东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探索充满了复杂矛盾,交织着科学与空想、正确与失误。造成这种情况的社会历史原因错综复杂,必须用审慎的科学态度对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探索进行细致的、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毛泽东十年探索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林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研究、继承、发展毛泽东十年探索成果,对于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我党正确提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贡献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础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并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正确认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一匕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如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Slf运动碰到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回顾国际…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0月8日至12日.全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七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学习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会议在江苏南通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专业分会、江苏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上海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与会的专家学者70余人,提交会议论文近40篇。会议围绕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部分观点介绍如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包心鉴(山东省社科联):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作出创造性贡献的,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毛泽东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分析了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性质、特殊状况及解  相似文献   

13.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兼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宋爱珍,朱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出了两位巨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邓小平。前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并对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三题谢克邓小平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进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开辟了科学的道路。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社...  相似文献   

15.
徐可纯 《学术论坛》2004,5(5):19-21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前后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源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两种不同认识。邓小平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前人成果,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道路,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研究的新收获──《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评介刘毅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即如何认识毛泽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和探索,尤其是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给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毛泽东商品货币理论的新发展邓水兰,李先坦毛泽东的一生是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他关于社会主义商品货币的理论,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试就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货币的理论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毛泽东强调矛盾的斗争性, 而邓小平则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重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而邓小平更注重矛盾双方 的 平衡。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都注意照辩证法办事,但毛泽东晚年仍坚持斗争哲学;邓小 平则成功实现了由斗争哲学向“建设哲学”的伟大转变。邓小平开创了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并在实践和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推进了辩证法,创 造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陈祥骥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使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之深刻把握和卓越运用。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认识的发展过程,通过对...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在思想认识上,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回到了生产力标准原则上;在理论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践上,提出了改革所有制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