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峰 《职业》2016,(4):75
张艺谋——从摄影到导演的转型 1968年初中毕业后,张艺谋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后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年轻时的张艺谋未能上高中就插队当了农民,后来又当了工人.很多人那时像他一样没有选择,但能像他一样坚持自己梦想的却不多.  相似文献   

2.
健壮的体格,黝黑的皮肤,记者初见陈早春时,感到眼前这位年轻商人更像一个拳击手.他的办公地点是一栋白色三层小洋房,坐落在上海华山路,是宋庆龄的生前办公地.现在,他身后的壁炉就是宋庆龄曾经用过的.谈起他为中国富豪当"生活教练"的经历,让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往往是察觉不出来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这里所指的教师不仅仅是班主任,还包括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因此,探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结成"管理统一战线"以一个教育教学群体来承担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就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叶灵凤(1905~1975),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算得上是中国的一位文化名人,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他的"历史问题",也由于他早年(1938)移居香港,人们(特别是在内地)很少提到他.后人对他的定位是画家、作家和藏书家,但后两个身份显然更为人所知.作为作家,他很早就开始写小说,创办过文学刊物<戈壁>,柳亚子当年写过5首七言绝句,每首咏两人,在这10人中,叶灵凤和潘汉年为一组,与鲁迅、柔石、郭沫若、丁玲、胡也频等排列在一起,他在文学界的名气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他几乎不再写小说,开始转向散文、随笔创作,其中绝大多数是读书随笔,包括本文要谈的 "天方书话":<亚剌伯的劳伦斯>、<褒顿与〈天方夜谭〉>、<〈天方夜谭〉里的中国>和<纪伯伦与梅的情书>等.  相似文献   

5.
肖平  胡睿 《中国扶贫》2016,(13):54-56
他是来自京城的80后干部,却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热血"知青",执拗中透着坚毅,古板中寓着温情. 他是民政部下派的"第一书记",但在当地干部群众面前总是俯下身子、掏出本子、不打官腔、学讲土话,拘谨中彰显机灵,憨厚中流露真诚.  相似文献   

6.
姜菁 《职业》2005,(4):52
"三年前,我早上经常送小孩上学,每到北京海淀区学院路附近一个繁忙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个站在街头卖报的小伙子,穿着不太整洁的衣服,皮鞋好像也开了线.我在他那儿买了几次报纸.有一天要买报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他说你先看吧,等下次再给.过了几天再遇到他并从他那儿买报纸的时候,我说上次的报钱你也一起拿着吧,但他给我的不是一份报,而是两份不同的报.从这之后,我们的交易基本上就不是5毛一份或是1元两份……有时我没有零钱给他,而他依然会给我份报纸;有时我会多给他两三块钱存在那里.这样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我想把几件旧点的衣服和鞋顺路送给他的时候,却看不见他了.每当到这个路口时,我都会想到他,他或许是挣了钱回家盖房,或者是去娶媳妇了?我真心地祝福他.我们虽然每次都是瞬间的交往,但却是一种信任的目光在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销售公司高级主管赵越到贵州驻村工作后,挨个拜访村里的贫困户.每到一户人家,赵越都要先为自己的冒昧道歉,再像聊家常一样问起:"家里为什么穷?"  相似文献   

8.
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大约都听过一则"拾星者"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到海边散步,看到沙滩上有不少海星.他不忍海星桔死,于是把海星--捡起,放回大海.一位路人嘲笑他:"留在沙滩上的海星那么多,你救得了多少呢?不如让他们自生自灭算了!"年轻人回答:"虽然我不能救回所有的海星,但是对每只被放回海里的海星来说,这就是一个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陪伴老谢最长久的不是家人,不是同事,不是至亲,而是一个个"老伙计",他们就像老谢的"标配"一样,一直伴其左右. 在老谢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他的"老伙计"之一:工装.记者看到,在进门左手的墙上,整整齐齐地挂着4件工装,有的工装上未曾洗去的油迹仿佛诉说着老谢工作的繁忙.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的一天,外交部派驻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的一位扶贫代表像往常一样来到街上的面摊.简单的一碗面吃罢,他起身结账.出乎意料的是,老板告诉他"账已经有人结过了".他疑惑不解,举目望去,却没有发现一个熟人.原来,在他吃面的时候,旁边的一位老乡得知他就是外交部的扶贫代表、就是帮助他们建房修路脱贫致富的恩人时,便悄悄地为他付了这一碗面的账.  相似文献   

11.
巴甘的蝴蝶     
1 人说巴甘长的像女孩:粉红的脸蛋上有一层黄绒毛,笑起来眼睛像弓一样弯着. 他家在内蒙古东科尔沁的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每到这个时候,巴甘比大人还要忙:他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那时他三四岁,还穿着开裆裤.经常露出两瓣屁股.  相似文献   

12.
就当代中国的城市小说而言,王朔和邱华栋或许是两个真正具有城市感觉的人。王朔生长于北京,他天然就是一个城市公民,邱华栋则从外省到北京,也许还是从一个小城市来到北京,城市对他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北京城里汇集了无数的像邱华栋这样从外省来到北京的人。但像邱华栋这样,实则是以异乡人的身份不断地面对城市,追问、质疑、拥抱、逃离,他的一系列对待城市的自相矛盾的态度,就像一个多疑、狂热而又笨拙的初恋者,你不知道他到底要从城市那里得到什么。对于邱华栋来说,城市永远是一个外在场所,一个他每时每  相似文献   

13.
果冻心     
我在儿童医院做见习护士的第二年,爱上了吉米.他的眼睛呈淡淡的紫色,像满月的天空那么纯净;金色的卷发覆在像草莓一样红润的面颊上,他看起来就像教堂玻璃窗里的小天使.但是,实际上,他是一个可怜的、孤独的、内心充满恐惧的孤儿.  相似文献   

14.
"民间外交家"之"最" 十八年前,还是我在海外求学之时,我就立下一个信念: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人会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那时,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将空前繁盛,我愿为此做一个搭桥铺路者.  相似文献   

15.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套管理哲学,因为哲学就像一只罗盘,能指引企业家经营的正确方向,帮助企业家迎接挑战,创造辉煌,走向成功。下面是一些著名企业家的管理哲学。做好每一天的事“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众所周知的成功企业家,他的经营哲学是:日积月累,做好每一天的事,松下幸之助常说,自己所以有所成就,是因为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一天的事。他指  相似文献   

16.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中学养成教育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矍铄伴侣的养生心得 肖伯虽然年逾花甲,可他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远比同龄人要矍铄得多.一天,肖伯原单位的一帮同事相邀来到他家串门,一个劲儿向他讨教保健养生之道.肖伯沉思了一会儿,像年轻人一样,亲昵地搂着老伴胡妈的腰,颇有心得地说:"性生活和谐是一粒不老丹,夫妻恩爱是促进性生活和谐的滋润液……"真是老不正经,有你这么介绍养生之道的吗,这可是咱们的生活隐私呢."胡妈娇嗔地打断他的话."这有什么难为情的啊?孔老夫子都说‘食、色,性也’,我们凡夫俗子谁不需要性生活?"肖伯不以为意地调侃前来讨教的同事.大家瞧着肖伯与胡妈恩爱甜蜜亲热的样子,好不羡慕.  相似文献   

18.
诱儿女尽孝写假遗嘱,姐弟仨竞献"孝心"生猜疑 2016年3月的一个双休日,孙芳正在家里做着郊游的准备,这时,老公刘松回来了.孙芳催促他赶紧收拾东西,朋友已经打电话催了. 哪知刘松一动不动,看上去心事重重.孙芳嗔怪地说:"去你妈那里一趟,咋像换个人似的,发生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19.
心悦 《伴侣(A版)》2015,(7):8-10
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她不惜辞职全程陪读,成为孩子的"耳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母子俩同桌度过16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今年2月27日获得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和她22岁的儿子杨乃斌. 16年漫长陪读路,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在陶艳波看来不算什么,她说:"他是我儿,我是他妈,我做了每个母亲都会为孩子做的事情,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相似文献   

20.
雪戴月 《职业》2007,(10):38-39
如今的白领一族面对的不仅是不安定、不可测的多变生存环境,同时还要面对来自上司的压力,来自公司同事和部属的挑战,来自情感的考验……他们该怎么办?有这么一个比喻笔者觉得很贴切:压力锅就像现在的社会,而我们就是压力锅中的食物,只有用"环保"而科学的烹饪方式才能烹饪出美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