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医的根基与灵魂,它不仅凝聚了儒道佛文化的智慧,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原创思维方式,而且决定了中医学的历史形成与未来走向。目前中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是对中医的文化认知与文化认同问题。为此,本刊开辟中医文化系列访谈专栏,就当前中医发展中出现的文化热点问题,对国内著名中医文化研究专家进行专访,以展示目前国内中医文化学术研究的新思想、新观点与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医文化自觉的历史演进与当下新特点、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文化自觉源于西方入侵历史场域下民族文化危机意识和文化自觉的产生,是中国学人面对西医挑战和“科学”思潮压迫所进行的深层次自我观照和文化救赎。随着中医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置身于中华民族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场域,中医文化界学者从呼唤传统文化复归以振兴中医药,发展到当下提出“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性命题,彰显出中医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这既是当前历史场域下中医文化内涵得到认同的结果,也是中医文化学界响应时代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医文化热是中国传统文化热的一个组成部分 ;将中医药学置入传统文化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探寻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契合点 ,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传统文化研究的内涵 ,而且对于认识中医药学的文化本质 ,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医文化研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 ,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 ,中医文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暴露出研究力量分散、精品成果匮乏等不足。从儒释道与中医药学互动关系角度开展中医文化研究 ,不仅弥补了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 ,而且为阐释中医药学的文化属性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医文化座谈会,汇聚了校内哲学、历史、中医医史文献、中医理论等学科的20余名中医文化研究专家,就中医文化研究的价值、中医文化与中医教育、中医文化与中医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由发展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夏登杰主持。夏登杰:中医药不仅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近百年来,中医药在西方科技文化冲击下,走过了艰难的历程。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在教育、科研、医疗、管理等方面遭遇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与人们对中医文化认识不足有关。我们举…  相似文献   

5.
中医文化语境重塑是新时代推动中医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话语研究的视角下,基于历史、身份、意识形态分析的框架对中医养生群族话语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医文化渊源的消解是中医地位边缘化的原因之一;而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身心合一作为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是中医去边缘化的重要推动力,也使这种身份认同成为中医文化语境塑造的重要基础;此外,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是冲击中医文化语境塑造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原文化传统、关注身心合一从而张扬中医人文精神、重构消费是中医文化语境重塑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伴随医学人类学在我国的建立,中医文化人类学应运而生。文化人类学的阐释性研究,为中医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疗效的综合评价。作为医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中医文化学的交叉学科,中医文化人类学历经30年的发展,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基本明晰,为这门新兴学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年来,中医文化研究迎来历史性的机遇,成为学科拓展的契机,中医文化人类学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医穴位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穴位名称包含了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同时也折射出渊博的中国文化内涵。本文旨在讲解穴位名称的过程中揭示穴位名称中蕴含的中医文化,增进学习者对中医文化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吉文辉,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图书馆管理与研究工作。在文献学专业与中医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外,对中国传统文化易学、哲学、史学、文学、佛学、文字学等都有广泛的兴趣和研究。主编的专著有《中医古籍版本学》、《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医学文化基础》,发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医药文化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医文化与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医学流派纷呈,积淀深厚,然而中医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却不客乐观,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加强保护意识,采取多种措施,系统开展江苏中医文化研究工作,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弘扬中医药文化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医文化与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医学流派纷呈,积淀深厚,然而中医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加强保护意识,采取多种措施,系统开展江苏中医文化研究工作,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一学术命题进行解读,提出中医文化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药学这把“钥匙”是由中医药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共同打造的;中华文明复兴是一种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复兴,中医文化恰好全方位满足了这一要求。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两个维度,对中医文化和儒释道文化进行比较,提出只有中医药学而不是其他学科、学派能够担任“钥匙”的职责。并以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例,说明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和中华文明永恒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高等中医教育应大力弘扬中医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存在着课程设置严重西化的趋势和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中医教育忽视了中医学的人文属性,忽视了中医文化教育。人文科学是中医学的根,中医教育要重视中医文化,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医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江苏省中医文化软实力是健康江苏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增强徐州市中医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医文化为目的。从知识生产力、价值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维度具体分析江苏省徐州市中医文化内涵,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总结徐州市中医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影响不难发现,气候的变化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文章探讨了中国特定的气候对节气文化、中医文化、诗词创作、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因素的处理在中医翻译中是头等大事。本文首先分析中医的各种常见文化图式,然后探讨中医文化图式的翻译策略,即以异化为主导、归化为补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医心理学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医的医学模式"医道"对中医心理学影响深远,中医心理治疗的历史为中医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儒家文化的仁爱、中和、和合等思想,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论、精气说、形神观,以及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整体观念,都为中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应该努力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心理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她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中医药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她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密不可分,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昭示我们:单纯从自然科学领域去探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已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为了使祖国医学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进一步造福于人类,我们必须从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使之发扬光大。《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办刊宗旨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服务,主要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中医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辟有中医文化、哲学、史学、文献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专栏;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中医学史、中医文献、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她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中医药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她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密不可分,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昭示我们:单纯从自然科学领域去探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已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为了使祖国医学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进一步造福于人类,我们必须从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使之发扬光大。《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办刊宗旨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服务,主要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中医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辟有中医文化、哲学、史学、文献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专栏;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中医学史、中医文献、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9.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中和的生命环境,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根源于中华文明的中和理念的,而中和理念是基于文化地域限定性所形成的,因此,“中天下而立”的中原大地是形成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的沃土和摇篮.古老的中原文明是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以形成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文化趋同化的发展形势下,现代人认知方式和知识背景已经难以领略中医的本质精神,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文化阻隔带来的障碍.中医文献学科的发展方向必须与现代人的文化基础接轨,提炼中医理论中优秀的认知方式、思维特点,乃至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从而推导出中医理论的现实价值.文以载道,可以传袭继承;化以传神,可以推衍中医的核心价值,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宽,使中医文献研究工作成为沟通古今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