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法学界对"S+VP+的(+NP)"结构中"的"字的词性有四种意见:(1)结构助词;(2)语气词和结构助词;(3)时体助词;(4)语气词。这四种看法各有局限。"S+VP+的(+NP)"实际上是一个同形结构,其中的"的"不是同一个"的",而是三个不同的"的"。当"S+VP+的(+NP)"为偏正结构(包括"的"字结构)时,其中的"的"是结构助词;当为主谓结构时,有两种情况:常处动宾之间且不可省去的"的"是时体助词;处于句末且可省去的"的"是语气词。  相似文献   

2.
用田野调查的资料,发现新疆方言偏正复句有其独特之处,即关联词语不同。有时,普通话的几个格式对应新疆汉语方言的一个或两个格式;有时,普通话的一个格式对应新疆汉语方言的几个格式;有时,两者之间无对应表达。较之普通话,新疆汉语方言偏正复句更多的是使用意合法和紧缩句。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语"去+VP+去"句结构类型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VP+去"句是近、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现代汉语对它的讨论仅限于"去"在句子中表义的虚实上,而对这一句式产生时代及其发展还没有涉及到.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近代汉语"去+VP+去"句结构类型;2.近代汉语"去+VP+去"句产生时代及其发展;3."去"的词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海汉语方言中的谚语从语法结构上来看,体现为以复句为主,即使单句型的谚语,其中也有大部分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从语义上来说,既有意合性谚语,也有深层语义谚语、偏义复合语义谚语和直接组合性谚语。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其后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6.
"C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日渐增多的一种语法现象,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V+O1)+O2"结构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得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本文试图对1999年以前及以后的对"(V+O1)+O2"结构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此结构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  相似文献   

8.
1.“在+V+中”指下面一类句子的谓语: ①战斗在进行中。(《现代汉语八百词》) ②剧本正在写作中。(同上) ③人民的法律在制定中。(宋玉柱《泛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 ④宝钢在建设中。(兰州本《现代汉语》) ⑤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同上) ⑥这种新技术,还在继续研究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这类句型我们用下述符号表示:S+(Ad_1)+在+(Ad_1)+V+中。S代表主  相似文献   

9.
从"潜在歧义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并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揭示了"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大谈语法,但是从汉语本体和教师素质角度看,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并在教学实际中加以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受化学中"价"概念启发产生的配价分析法在解决汉语语法事实起到了很大作用,"VP+的"中的结构指称和歧义分析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分析汉语动词的按"价"分类基础上,结合"VP+的"结构展开具体解释,然后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运用的角度,就外国学生对"VP+的"结构的学习难点,列举实际语料,立足配价分析歧义指数公式进行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进配价语法分析,可以将"VP+的"结构向学生讲述得更加透彻,有助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谅+NP+V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分析"谅+NP+VP"构式的句法结构特点;从语义、语用视角考察其构式义、适用语境和话语功能;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探索该构式的成因理据,认为该结构的构式义是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西宁方言中存在着“X呵X(唛),S”格式的转折复句。本文分析了这一句式中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紧缩形式,探讨了该句式中分句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1+VP+NP3+给+NP2"格式,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由此,本文认为该格式包含了三种小类.三种小类的变换方式也有差异,其中S(Va)可以转换为一种双宾语形式,S(Vb)可以利用插入式扩展法把隐含的第一失者显现出来,S(Vc)可以利用扩展法把制作的原料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法出发,研究了汉语中一类表现出"现象+意义"语义的"V着(N)+VP"格式,实际在逻辑层面上模拟了时间的先后顺序.满足时间顺序原则是连动范畴连续统中的一个环节,其中包含有"否定类"和"留存类"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分析了"NP+各+VP?"及其相关句式的使用特点,指明"NP+各+VP?"与其相关句式在表示疑问类型和时体特征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探讨了"NP+各+VP?"的来源,并就"各"的性质作了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死"可作动词(死a)、形容词(死b)和副词(死c).死a语义为"失去生命、死亡",死b语义为"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死c语义为"达到极点";"VP+死a+了"中VP具有[破坏义]、[致死义]、[强动作性]等语义特征、"VP+死b+了"中VP具有[固定]、[约定]、[使合拢]、[使关闭]等语义特征,"VP+死c+了"中VP具有[程度性]、[感情性]等语义特征,"AP+死+了"申AP具有[性状义]、[致死义]、[程度义]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疑问代词呼应构式"是汉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复句、紧缩句、半固定和固定四种类型.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疑问代词呼应构式表达的是疑问代词所构成的前后两部分为一种广义的"条件—结果"关系.构式体现了较强的主观性与主观量特征.从复句到紧缩句,再到半固定形式,最后发展为一个固定的习语式,说明疑问代词呼应构式...  相似文献   

18.
结合现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以及汉语语法的历时演变,对现代汉语(M1 +M2) +V句式的来源进行探讨.从历时的角度来看,(M1 +M2)+V句式在上古、中古以及近古汉语中就存在;从口语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影响来看,口语中也存在现代汉语(M1 +M2) +V式的映像;从语法发展的趋势来看,(M1 +M2)+V句式的产生也是语法精密化发展的结果.现代汉语(M1+M2)+V句式不是受印欧语影响产生的新句式,是汉语中原本存在的句式结构.  相似文献   

19.
《祖堂集》中"有"起首的"有NP+VP"句出现频率较高。"有NP+VP"句来源于上古汉语,在汉译佛经中,出现了句首"有"引导的被动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NP+VP"句式结构渐趋复杂。从篇章角度来看,句首"有"引进新实体,是潜在的话题标记,其作用是引出话题,组成话题链,展开篇章。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一阵+VP"是表示"与原因或结果有关的、高强度密集性动作"义的构式.该构式的主观性可以从理论与语料两个方面得到证实,其主观性视角、认识、情感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与句法结构的对应关系中,视角对应于句子的次要成分,认识对应于句法结构,情感对应于句子的主要成分.影响"一阵+VP"主观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构式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