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丰富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理论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概括和总结了党的前两代领导核心对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探索成果 ,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第一次庄严地载入党的纲领性文件。从渊源上,依法治国思想来自于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提法上,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同志,在依法治国概念的提出和对依法治国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走依法治国之路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反复强调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如何将依法治国战略方针落到实处,根据我省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4.
试论制度的执行与制度伦理的形成赵民众所周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鉴于“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因为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其它制度而遭到粗暴践踏和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来,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分别作出了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理论回答.毛泽东坚持的群众治国、邓小平提出的"依法治国”、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这些治国方略一脉相承、固为一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6.
改朝换代、王权更替是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跳出这个历史怪圈,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严肃指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再次给我党敲响了警钟,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摆脱其束缚的决心和信心。回顾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轨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十五大精神,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论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法制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根据阶级矛盾学说 ,对新旧制度转变时期共和国法制建设作了有益的探  索 ;邓小平以改革开放为背景 ,设计了一整套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江泽民依托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 ,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他们的法制思想 ,既显示出鲜明的阶段性 ,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 80年发展历史中 ,先后产生过三代领导集体和三位领导核心人物 ,他们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学习和了解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领导核心形成和确立的历史过程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更好地开拓未来的事业。遵义会议前 ,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期 ,党的中央领导尚不成熟 ,主要领导人多次变更 ,没有形成有力的领导集体和杰出的核心领导人物陈独秀是 192 1年党成立到 192 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党的最高领导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9.
岳顺之 《东岳论丛》2001,22(3):21-24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对建党目标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建党目标是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建党目标是 :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 2 1世纪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作出的回答是 :要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目标来建设党。  相似文献   

10.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作出了回答,不断丰富完善了党的建设理论,使我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科学、之所以被我们视之为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永葆其生机与活力,就是因为她自始至终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重要观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即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本质特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规律.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理论突破性质的重要观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运用和创造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执政党执政合法性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合法性关系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与持久,因而是现代政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执政规律的过程中,邓小平关于执政合‘法I陛的理论无疑起到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加强集体领导,扩大党内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对任何特权,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重塑党的权威,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防止两极分化,保持社会公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创新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对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认为,“共耕制”是帮助农民更快地过上文明生活的可靠“出路”。这是列宁探索农民为主体的落后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过渡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维度与列宁共耕制思想有深厚的渊源:毛泽东把共同富裕和机械化作为中国农业集体化的根本目标和主要手段:邓小平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家庭联产承包制”走向“适度规模”经济: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观是列宁共耕制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列宁共耕制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首的三代共产党领导人 ,都把自己看作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 ,认为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是联系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华人的强大精神纽带 ,是推动 2 0世纪中国发生巨变的历史伟人。三代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评价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尊重历史的辨证法 ,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孙中山事业的不同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主义的定义、阶级的出现、空想者的试验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状态,又论述了列宁时代、斯大林时代、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中需要重视的一些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执政党的权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宏英 《兰州学刊》2005,3(3):148-151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现代化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不容置疑.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新中国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深受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在法制建设方面进行了颇具传统文化印迹和个性化色彩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独特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方式,是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在中国社会即将迈入全面实行法治的新时代,重新反思毛泽东在探索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成功与失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法制建设具有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法制的功能认识不同,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林 《学术探索》2011,(2):74-88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本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发展,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推进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20.
没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建立;而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建设也会缺乏必要的道德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也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支撑。面对带有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双重属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用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