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继和 《四川省情》2008,(11):47-48
四川是巴蜀文化永恒的故乡,至今已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史。巴蜀文明是和城市文明同时诞生的,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又有悠久的与华夏文明认同、交融的历史。在历史文化变迁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的巴蜀名城和古镇成为文明的结晶和展现巴蜀文明光辉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WTO时代的到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如何构建西部特色经济和特色文化,是西部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四川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和研究如何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巴蜀文化的特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确定四川特色文化建设的取向,并根据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沿着这一取向来建设四川的特色文化。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系统中各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并行生长、生存和发展,并互相交错影响和相互融汇的两支主体文化。长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文化体系,主要由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湘文…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自古以来是巴蜀之地,深厚的巴蜀文化独具特性,生活在巴蜀大地上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着巴蜀精神。  相似文献   

4.
王跃 《四川省情》2010,(9):52-53
成都自古以来宜于人居,拥有深厚的人文地理背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旱从人,既丽且崇,更为重要的是她有享誉世界的川菜文化体系,经过无数名流贤达的推举,不断得到彰显。巴蜀文化的精髓在于川酒、川菜、川戏、川茶、蜀绣、蜀方言……在这诸多方面中川菜是纲,其余是目,纲举目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相似文献   

5.
革命精神,包括民族民主意识,是巴蜀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这个转型的开端是从四川保路运动时期起始的。  相似文献   

6.
牟俊翰 《四川统计》2012,(10):10-13
川菜是我国重要的菜系之一,距今已两千年多年历史,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菜之妙,在于五味的调和,在于吸收了其他菜系的特色后依然保持“川性”。这不仅仅是调料的结合,更融合了川人的生活态度——随意且激烈,包容又个性。汽车在驶出成都市区之后,便一路向西,疾驰在宽阔的马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眼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绿意,心里想着即将到达的目的地,便觉得这将是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旅程。  相似文献   

7.
四川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巴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继和 《四川省情》2007,(10):23-24,22
"创意产业"是1997年英国政府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制定的《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概念,距今不到10年。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未来,是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次产业发展新高潮。近几年来,四川文化产业正以生气勃勃的气势迅猛发展,以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而突显出特色和个性,从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瞩目的变化。下一步四  相似文献   

8.
近来,菏泽市统计局树立“环境优美、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统计工作形象;创建“诚信求实、开拓创新、好学上进、优质高效、团结协作”的统计品牌,是顺时应势、全面加强统计文化建设的必然举措.也是“诚信鲁统”文化品牌的延伸和呼应。  相似文献   

9.
诚信之殇     
我们现在经常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我想,这句话本身也许没有错,但是对于中华民族的祖先而言,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我们也注定要被骂为不肖子孙。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的诚信文化的社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这些格言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整个中国几千年来从士大夫阶层到劳苦大众坚持的基本理念。史官直言不讳,铸就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完整性,没有诚信,我们这个文明社会是不可能延续这么长时间的,那些消亡了的文明都能够为此找到证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在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如何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思考。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回顾和思考四川开发的历史进程,研究和借鉴历史经验,从中获取历史智慧和战略启示,以便作为决策鉴戒。四川历史上经济、社会开发的“之”字形进程四川自古巴蜀文明诞生以来,已有4500年以上开发的历史,是祖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几千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开发曾有过几次高潮,从鼎盛到迟暮到复苏,从先进到滞后到追赶,历史走过了“之”字形的开发之路,很…  相似文献   

11.
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湿润,物产丰饶。有人曾将成都平原形容为中国的后花园,称之为富饶的大后方。在中国广袤的西部,这里一年四季都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确实是一处使人感到特别亲和的锦绣乐园。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看,成都平原很早就是古蜀先民们的栖息繁衍之地,并形成了众多的部族,如传说中的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等。早在新石器时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课题。围绕自然遗产与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就二者之间紧密的关联度而言,旅游的内涵和旅游的载体,显然离不开文化,说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不为过。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情》2014,(5):29-31
巴蜀文化历史悠久、瀚若星辰,四川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星罗棋布地散布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能展示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惟愿读者能够管中窥豹,一瞥其中精髓,共同关注四川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白鹿镇修建于清乾隆十九年。自古就有“小成都”之称.是川西九大古镇之一.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道教和佛教都曾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宫观庙宇.如水观音寺、白观音寺等.以及位于天台山顶的川北佛教圣地——天台寺和塘坝村的唐朝著名道教寺庙——鸿都观。到了近代.天主教传入白鹿后,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对四川羌族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羌人是形成华夏民族的主体族群之一,也是我国西部藏、羌、彝、纳西、普米等众多民族的主要先民,其中羌族是古羌支系中保留羌族族称并继承古羌人传统文化最为完好的一支。羌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素有民族活化石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中国民族关系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羌族主要聚居区的汶川特大地震对羌族人口和文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性的影响,汶川特大地震可以说就是羌民族的一次灾难。  相似文献   

16.
王跃  雷文景 《四川省情》2005,(10):52-53
一、华西坝是一个文化情结,亦是一种家园精神成都被公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有两条文化线路,一条是中国文化传统,这是由司马相如、蕊夫人、薛涛、杜甫、诸葛亮,乃至于近代的巴金、李人等等文化名人所沿革和演绎的文化源流,另一条则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西部之后,由英国人陶维新、启尔德,美国人毕启等人带来的西方文化传统,尤其要提到的是加拿大人林则,他将西方的口腔医学最早引入崇山峻岭之中的成都,在华西坝建立据点,使她成为中国口腔医学的摇篮。这是具有开创性质的壮举,上帝把口腔开创之举降临到成都这座城市是有根据的,成都人的嘴巴使用频…  相似文献   

17.
章忠庆 《浙江统计》2002,(10):32-34
绍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全市现拥有文化名园3个,文化名馆5个,文化名镇11个。在二十世纪末,作为经济强市的绍兴提出创建文化名市和旅游大市,把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和谐地统一起来,期盼形成一种合力,使其成为绍兴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一、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跨入新世纪,绍兴的文化产业已经有了雏形,并且正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向前迈进,业已形成了以文化服务业为主体,文化产品制造业和文化产品销售业为重要内容的包含…  相似文献   

18.
构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体系由1个总指标(浙江省生态文明指数)、4大领域(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37项评价指标构成.运用该指标体系成果,对浙江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总体判断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平稳,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领域比2010年均有较明显的提高;生态制度领域则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川剧可以说是四川文化的戏曲化,是四川人的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的物态化,也是四川文化最富地方特色的表现形式,其发展历史之悠久,遗产之丰富,流传地域之广阔,观众之众多,在我国近代大约400种地方戏剧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相似文献   

20.
从发展的眼光看,生态文明是对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全面超越,是以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为着眼点,将人类进程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推向更高文明形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