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文化新论:谱系、生态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文化是巴文化经历数千年演变,并与多种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追溯重庆文化的历史谱系,可以发现盐丹走廊是重庆文化分布与聚集的重要区域性文化线路,正是这一线路决定着重庆的文化生态和分区。在统筹城乡的视野下,只有实现城乡互动与文化交融,才是重庆文化的当代更新之道。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的“重庆历史文化”栏目,是一个读者了解、认识重庆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发掘重庆文化旅游资源、提升重庆魅力的重要途径。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的城市。她个性十足,追求时尚而活力无限。在先秦,重庆就有自己独特的巴文化,战国时期又融入了同样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巴国的建立更是为重庆悠久的历史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秦汉以后的漫长历史中,重庆在巴楚文化的基础上广泛融合其他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重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重庆人放达耿直而又火辣的性格。展现重庆这一年轻直辖市的文化魅力,“重庆历史文化”栏目算是眼光长远。  相似文献   

3.
重庆发展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辖后的“重庆文化”和过去“巴文化”的范围基本一致。东与荆、楚文化接壤,南与黔文化相交,西、北与蜀文化交汇,再北就是中原文化。我们把重庆文化放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大背景中,首先认识重庆文化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4.
以近代重庆文化为中心,提出“战时首都”、“城市近代化”、“江山之城”三个开发传承近代重庆文化资源的新视角。开发与传承近代重庆优势文化资源,应建构重庆文化理论,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元的、面向世界的重庆新文化理念,培育“江山重庆”主题品牌,探寻城市发展、社会和谐和近代重庆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平衡,建立事权统一的历史文化遗产核心管理人,完善立法,突破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困境,把重庆建设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个性化、显性化操作而影响海内外的“重庆实践”,于“十二五”肇始须切换工作重心——重构“渝派文化”,其文化特质当含红岩文化、重庆城市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重庆少数民族文化、重庆抗战文化和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构“渝派文化”除需归纳内涵、特征,阐明政府作为,甄别市场边界,重在文化溯源背景下,嘹望渝派文化,培植渝派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重庆地名不仅反映了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也记载了这个城市演变过程中的痕迹。重庆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凸显了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重庆地名文化与这个城市其他的无形文化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在重庆这个大码头上,行帮按不同分类出现了不同的行帮组织,有码头帮、船帮、力行帮、轿帮;至后来重庆商贸繁荣,又出现了盐船帮、米粮帮、瓷器帮、山货帮、百货帮等等。帮会的出现,一方面是人们生存竞争的产物,另一方面与重庆的码头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行帮是重庆码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重庆码头的文化标本。  相似文献   

8.
重庆作家阿蛮创作的长篇小说《依仁巷》是深层次地集中反映、弘扬重庆文化的一部力作,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品位。作家通过对这条古式巷子里章家兄弟及周围邻居在几十年中命运变迁与人生打拼的刻画,再现不同时期、几代重庆人在建设家乡进程中散发出的典型地域文化性格,是对重庆文化之根的一次思索与寻根。  相似文献   

9.
《重庆社会科学》2006,(8):F0003-F0003
为了进一步弘扬巴渝文化,2006年6月7日,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师范大学主办,重庆工商大学协办,重庆市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巴渝文化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重庆市社科联,云南民族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三峡学院、涪陵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各大专院校,以及远古巫文化研究学会、重庆文史馆、三峡博物馆、重厌大足石刻博物馆、出版工作协会、重庆民俗学会等各学会、协会近50名专家、学者到会。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和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讨论会”于2002年4月在重庆大酒店召开。来自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着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理论建构、区域文化与全球化、西部与重庆文化文学诸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